旗下微信矩阵:

盛世投资张洋:让产业母基金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排头兵

针对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难题,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重视产业股权母基金的作用,让其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排头兵。
2019-03-06 09:19 · 投资界  盛世投资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盛世投资CEO张洋表示,让金融更好地配置资源进而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有关部门应重视产业股权母基金的作用,让其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排头兵。

以下是张洋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心得体会全文: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中国金融行业发展又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金融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让金融更好地配置资源进而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针对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难题,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重视产业股权母基金的作用,让其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排头兵。

转变以土地为锚的信用产生机制

很长一段时间,全社会的共识是房地产和土地资产价值,并在房地产和土地资产价格不断推高过程中形成了上涨预期。对于金融体系而言,以房地产为锚产生的信用是无风险的信用产生过程。但房地产在不断上涨过程中对其他行业产生了虹吸效应。代表未来生产力的高新科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亟待大量资金的投入。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考虑让产业股权母基金成为金融市场化配置的主要工具之一,将长周期、大体量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投向高新技术领域。这对扭转金融体制中土地作为核心资产价值的现状非常有利,并能将更多优质资源导入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领域。

发行大批量长周期债券进行融资支持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区域协调发展,需要长周期、大体量资金投入,但短期债权融资、间接融资很难穿越经济周期进行支持。笔者认为,应该让产业股权母基金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为未来发展预留布局,另一方面专注价值投资、穿越周期。

不以单个项目论成败,不以短期成效论英雄,无论是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影响改变生产力的突破性科技应用等,都需要大体量资金支持。笔者建议,以股权投资母基金产生的资产作为锚定资产,发行大批量长周期债券进行融资支持。这样既不会产生期限错配问题,又不会给当下的资金需求带来压力。

加大权益性投资力度降低传导成本

目前我国的金融是以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体系,渗透到了经济的方方面面,但其运转也带来了较高的成本。中国企业500强中银行利润占到所有企业利润的一半。一般的银行费用成本比达30%—50%,每一块钱的贷款会有2%—3%的银行运营成本。对于收益普遍只有6%的银行贷款来说,这样的成本非常高,遑论还有贷款坏账带来的成本。

相对而言,股权投资是一种收益较高的权益属性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主要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由于传导比较直接,未来项目有在资本市场高溢价的退出希望,因此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更加高效。笔者建议,更多金融资本向权益属性的股权投资产业母基金进行配置,让市场融资成本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成本下降。

增强股权的流动性安排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对于股权的质押融资普遍持不接受态度。究其原因在于股权的流动性安排不佳,后续退出渠道狭窄,甚至只有上市“华山一条路”。

为了打消金融机构对于股权投入的质疑,消除高收益的权益属性资产和低成本的货币属性资金之间的鸿沟,笔者建议,让产业母基金发挥作用,通过二手份额交易基金等形式,充分挖掘股权价值,形成活跃的市场交易,增强股权的流动性。

传统银行业是伴随上一个时代工业发展出现的金融配置工具。但当我们面对当下快节奏的科技产业更新、大体量科技基础设施投资和更不确定的发展路径及前景的时候,应考虑建立与新时代匹配的金融传导体系,这远比费尽心力打通目前结构下的间接金融传导体系更节省成本、更加高效。因此,笔者认为,产业母基金有能力肩负起金融市场化改革排头兵的重任。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盛世投资,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903/441045.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