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投资集团
通江投资集团,一家专注于金融创新与产业投资的大型产业链综合集团。
21篇文章
49648次阅读

降低盈利标准,医疗健康企业或现赴港IPO热潮

2018-07-09 13:27 · 投资界  通江投资集团   
   
通江资本医疗领域负责人施小平表示,新政策的出台为投资机构在业内的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指引,机构可借此调整投资目标,将更多精力集中于企业的研发能力、专利技术内容上。

  历经多年的上市政策改革后,医疗健康企业潜在价值或将在港交所被率先认证。4月中旬,港交所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降低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盈利要求,打破了盈利能力与二级市场挂牌完全挂钩的IPO审核模式。市场普遍预计,在新政引导下,内地医疗健康企业或将出现一大波赴港上市热潮。

  医疗健康作为我国重要民生产业,始终是投资机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尤其自2014年起“互联网+医疗”等新型数字医疗服务模式的加速发展,医疗健康领域得以迎来全新发展动力。据WIND数据显示,2015年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约270亿元,达到2013年(约50亿元)的5倍有余,融资事件数量更是接近2013年的7倍。

  但是在近两年,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却出现了放缓。据悉,我国该领域单笔融资均额虽然已从2015年的4029万元上涨到2017年的10407万元,但自2016年起,融资事件数量却开始逐步下滑,在2017年仅发生455起,融资总额增速也极度放缓,相较2016年(约457亿元)仅上涨17亿元左右。

降低盈利标准,医疗健康企业或现赴港IPO热潮

  业内投资人士表示,前几年的高速发展,让以消费需求为驱动的医疗服务模式趋于阶段性成熟,市场空间有限,投资机构只能放缓步伐,将目光转向于投资周期较长的生物医药等技术研发内容。据统计,近两年生物技术及医药研发两大领域,长期位于投资机构重点关注TOP3,2017年两个领域占据了全年整体融资额度的37%以上。

  然而,机构开展技术研发投资也存在一定难点。常规看来,相较于医疗服务内容,技术研发项目往往短期盈利效果并不明显,由此或将直接影响投资机构立项效率,拉低医疗健康领域整体投融资发展速度。许多投资机构表示,虽然看重技术研发的广阔发展空间,但迫于部分企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及回报预期,机构在项目开展中只能越来越谨慎。

  然而,随着港交所新政的出台,这一发展瓶颈或将由此打破。港交所对生物科技企业盈利要求的降低,或将促使相关企业走向全新的IPO道路,为投资机构的退出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此外,随着生物科技IPO成功率的逐渐提升,投资机构对整个医疗健康领域的关注度或因此增加,由此推动更多资金进入市场,让相关领域投融资进程更加顺畅。

  通江资本医疗领域负责人施小平表示,新政策的出台为投资机构在业内的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指引,机构可借此调整投资目标,将更多精力集中于企业的研发能力、专利技术内容上。与此同时,在新政的背书下,上市企业价值或将得到市场更大范围的认可,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品牌营销及人才招募等方面都能受到积极影响,相关参与机构投资效率也能由此得到提升。

  目前,港交所针对医疗健康领域的绿色通道正逐渐成型,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已将赴港上市提上日程。在今年5月,有“独角兽”之称的平安好医生,就已完成港交所挂牌仪式,成为了全球首支AI医疗科技股。此后,包括信达生物天士力药业、华领医药等多家知名企业均透露存在赴港上市可能。据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透露,预计8月之后将形成新政下企业的上市高峰期。

  而在融资方面,港交所新政的施行也反向推动了包括Pre-IPO在内的多阶段融资开展。数据显示,2018年5月,医疗健康领域PE/VC融资事件(44起)占据整月融资数量(401起)的10.9%,位于最受欢迎投资领域TOP3;而在融资金额方面,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已达160.54亿元,位于当月重点融资领域排名首位。

  然而,新政的出台也并不意味着投资机构将降低相关领域风控标准。较高的单体项目资金需求以及潜在运营风险等,都始终让投资机构绷紧了神经。施小平认为,在面对医疗健康相关项目时,未来投资机构或将提出更加专业化内容要求。例如在生物医药投资方面,介于新药开发存在周期长且高失败率等问题,投资机构或在对研发成功率保持关注基础上,同时提升对研发团队创新能力、管理团队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关注。长此以往,或将推动相关企业将发展重点聚焦于综合水平提升方面。

  此外,新政的展开也对投资机构乃至交易所专业内容认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路透社消息,目前在香港只有不到20位拥有丰富生物医药行业经验的上市专家,而在投资机构中,具有医疗研发及投资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屈指可数。由此看来,人才的培养以及专家委员会等机构的设立,或都将成为下阶段医疗健康领域发展的重点。

  目前,内地也通过修改相关法规,明确包括生物医药、医疗装备制造等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可在不盈利情况下开展IPO。长此以往,我国相关IPO路径或更加完善,对企业价值的认证也能更加全面,包括医疗健康领域在内的多个行业,未来投资价值也能由此得到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