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倪正东: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在会上再次表示:股权投资行业只有两种机构能生存,第一种机构就是大而强,第二种机构就是小而富。
2020-09-16 16:56 · 投资界综合     
   

9月9日-11日,「2020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二届鹭江创投论坛」在厦门盛大开幕。本次峰会由《母基金周刊》、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建发集团、金圆集团、厦门国际银行、兴业证券联合主办,行业内知名母基金与机构LP、产业集团、经济学家等齐聚现场,共话“投资机构软实力”,开启中国投资机构新征程。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在会上再次表示:股权投资行业只有两种机构能生存,*种机构就是大而强,第二种机构就是小而富。

以下为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在「2020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二届鹭江创投论坛」上的演讲实录,经《母基金周刊》精编整理,有删减: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私募股权投资20年》,我从1998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2000年开始独立创业,到今年刚好也是清科20年。弹指一挥间,这20年过得很快。

从清科的角度来看,我们这20年做了很多的事情。我们发布了很多报告、办很多场会,很多人在清科的会上认识了新的投资人、新的创业者、找项目、找投资。清科从2006年开始做基金,从*支美元基金到现在,已经管理了300多亿元的资金,直接投资了近300家公司,作为母基金或LP,也投资了约100支基金。今年市场钱不多,但是清科母基金作为市场上最活跃的母基金之一,还是在积极的投资。

整个行业在这20年里发展得非常快,最近10年整个行业增长了15倍。相较20年前,行业增长了500倍,每年投资的金额增长了500倍,管理规模增长了500倍。我在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投资机构基业常青的关键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

不管是LP或GP,经常和创业者、投资人打交道,大量的看基金或者创业项目,通过接触发现别人好的东西,也挑出其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市场上为什么很多人走向成功,也有很多人走向衰落?对于一支基金来说,为什么成功?清科的LP们投了100多支基金,我自己个人投了30多支基金,有的基金为什么曾经那么牛,后来就走向了衰落,这是为什么?

比如说20年前,中国最知名的VC是谁?中国最牛的PE是谁?那时候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都还没有什么钱,活跃的都是从海外来到中国的基金,他们的投资额大多都是50万美元、100万美元,很少有机构能给到单个项目300万美元。

15年前,中小板和之后的创业板开板,让一些国内的人民币基金投资机构赚到了钱,成长为了市场上头部的活跃机构。

如果问起10年前中国最活跃的VC,可能会有三四家机构竞争这个位置,因为很多机构抓住了TMT带来的投资机遇也收获了项目IPO的回报。10年前中国最牛的PE机构,到现在地位或许也已经不比当年。

2015年,市场里涌现了一波新的投资机构,有些做的很好,少数机构成为了异军突起的黑马,单个项目可以赚100多亿美元。有些机构在这期间也走向了衰落,当时很多市场上非常抢眼的机构,虽然今天依旧在这个市场里,但很少看到他们出来投项目了。

20年过去,市场也在不断洗牌。到了现在,当大家谈起最牛的VC和PE,肯定*个想到的是红杉和高瓴。股权投资行业是一直动态变化的,今天的江湖已经和20年前太不一样了。

那么,到了2030年,中国最牛的VC/PE会是谁呢?还会是他们吗?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下面我讲讲这个行业里的几个问题。

*,是治理的问题

治理问题是很多基金的首要问题,很多基金做得好就是治理做得好。一个基金好或坏,能否基业常青,治理是核心的核心。

为什么红杉能够做的这么好,为什么IDG在很多人离开后还能那么强大,我觉得关键在于治理。反观为什么很多基金走向衰落?真的是因为机构老大一言堂,如果老大的判断是对的还好,如果是错的就完了。

并且,治理也有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架构。

现在一些好的基金,他们的组织架构非常扁平高效。比如,DCM在中国的回报超级好,但是可能在中国做投资的人数不超过10个,可以抵一百个人的业绩。GGV也没有多少人,他们的组织架构也非常优秀,回报也超级好。

二是人才。

如果一个基金里面都是*的人才,它一定很牛。为什么很多基金做得不好?就是用了二流和三流的人才,都是被*的基金挑剩下的。其实,所有基金里面竞争的就是人才。不管是沈南鹏还是张磊,还是其他优秀的管理人,都是在花很多的时间去挖人。

三是决策机制。

为什么很多基金里的投资人要离开?因为他们找到的项目被机构的老大毙掉了,结果项目后来赚了很多钱,这就是决策机制有很多的问题。为什么很多的基金特别有竞争力?就是因为基金的决策系统非常好,他们的主管合伙人、老大都在市场上抢项目。优秀的团队在机制上可以很好的团队协同作战,机构的老大也会像狼一样冲上去把项目搞定。

四是激励机制。

清科每年在进行调研的时候,比如IDG、红杉这样的机构都会把机构里的年轻人介绍出来,告诉我们这个投资人的表现和所投的项目是如何的优秀。但也有些机构永远只有老大特别牛,即使其他人做的好也很难出头。

清科每年都在做市场数据的整理和排名,每个基金赚多少钱,是很清楚的。但有的机构总是抱怨外面,而不面对自己的问题,就是机构治理的问题,自然很难长久生存。

第二,是定位问题

定位问题是什么?有的基金本来适合做VC的,非得要做PE;有的基金适合做PE的,非得要做VC。中国市场上很多的基金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定位清晰。如果你是早期机构,就是早期投资机构;如果你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构,就是综合性的机构,定位不清晰会出很大问题。

中国做早期投资和天使投资,真的是要给他们点赞,因为他们是情怀投资者,每年算账的时候,最牛的早期投资机构也赚不到很多钱,但又非常辛苦。别人算账,都是几百亿的算,他们加在一起也就是2个亿、3个亿,这还算多的。

我们做基金管理,怎么定位这是需要思考的。中国做天使投资和早期投资真的不容易,但是中国真的需要为他们点赞。早期投资需要承担很高的风险,*收益又不会像大基金那么丰厚。好不容易一个项目在竞争中跑出来了,早期机构投了1000万,赚10倍就是1个亿,赚了100倍就是10个亿。而红杉、高瓴或者是腾讯,一投就是20亿,赚5倍就是100亿。也许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衰减最多的是早期投资。

现在专业领域的基金也特别多。比如专注医疗领域的基金,定位就非常明确,现在医疗基金在市场的表现非常好,再比如专注芯片半导体领域投资的基金现在也有非常好的收益。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新出现的独角兽、500亿市值、1000亿市值的公司中,医疗和芯片半导体领域的企业已经比互联网企业还多。

第三,是赛道的问题

KPCB是美国曾经跟红杉齐名的VC,但是在2005年前后,他们赌错了一个赛道。KPCB当时All-in GreenTech 然后中国一堆人学投清洁技术,那些兄弟们一多半都死得很惨。当时还有很多基金要投农业,现在看到的农业基金是最惨的基金之一。过去两年还有专门投互联网金融的基金,也很惨。

红杉为什么成功?因为选对了两个大的赛道,奠定了江湖地位,一个是电商,一个是移动互联网。

我们分析有的曾经比红杉更牛的基金,就因为在移动互联网和电商上没有成功,错过了,江湖地位就拱手让给了红杉。但是,今天还是会有机构犯错误的,在赌未来十年的时候,有可能赌错了。

所以赛道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来赌什么赛道,赌错了可能就是离*的公司很远,赌对了就是赚大钱。所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四,是品牌的问题

我在2001年*次办中国VC排名的时候,没人做这个事,现在中国几百家机构都办排名,特别多。品牌的问题就是说,你的品牌要跟你的实力相匹配,这种品牌才有价值。

行业里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很多人贪图虚名。品牌是靠你的成绩单形成的,靠你的口碑形成的,你再牛,你没有业绩,你的品牌就不行。

当下,品牌确实很重要,因为你要靠品牌拿项目、抢项目。今年是抢口罩、抢项目、抢钱,这些肯定都需要品牌。但是,品牌一定要跟你名副其实,要匹配,这是我对整个行业从业者的建议。

如果你衰败了,70后的基金或者80后的基金超过了你,你要虚心接受。小弟也可以变成大佬的,也可以变成成功者。所以,品牌不要徒有虚名,还是要名副其实。

第五,是子弹的问题

早期投资机构为什么做得比较累,子弹太少。好不容易发掘了一个明星项目,刚刚有一点名气的时候,就被红杉和高瓴抢走了,因此子弹的问题非常重要。

腾讯和阿里为什么这么有竞争力?因为他们有钱,有子弹,红杉和高瓴有军火库,要枪有枪,要导弹有导弹,要炮有炮,全都有。

这个行业的GP们,一定得保持充足的子弹,很多人输就输在子弹上,好不容易投一个项目,结果你的钱有限,而别人不断的加磅。红杉和高瓴一加磅就是10亿、20亿。

第六,是业绩的问题

业绩是这个行业*的证明。所有的GP们,应该把最主要的工作放在如何去提升的业绩。基金名声很大,最后没有赚钱的也有很多;行业里面很多VC做了10年、20年,还没有赚到钱。

这个行业是需要赚钱的,在支持创业者成功的同时基金也分了20%,这20%的再分给其他共同作战的兄弟们。没有业绩,拿1000个奖也没有用。

第七,是裂变的问题

VC和PE做得非常优秀之后,还有裂变的问题。IDG有裂变过,鼎晖有裂变过,达晨、深创投也裂变过。怎么看裂变的问题?裂变是整个行业自我调节的必经之路,迟早会有裂变的。

每个基金到了那个时间节点,就是要一部分人要出来,一部分要进来。裂变是正常的,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没有裂变,行业就没有活力;有裂变,行业才会有新生力量。

因为裂变,高榕张震、源码曹毅等很多新的人出来,这个行业才会有更多未来的新的*。我个人是非常支持裂变的,这对行业而言,是正确的事,是好的事,是有效的事。

第八,是淘汰的问题

2003年我去美国,2010年我再去美国,七年的时间,我认识的三分之二的VC都没了。我觉得美国的心态非常好,有的机构*个基金就是最后一个基金,这个行业淘汰是非常正常的。

这个行业没有淘汰,对LP和GP来说,都没有挑战。

清科统计的数据,2017年是中国股权投资的最高年份,那一年募资是1.8万亿,投资是1.2万亿。从2018年开始至今,连续三年下滑,投资金额、募资金额都在下滑。

那么,我们现在处在冬天吗?我们处在一个衰退的时候吗?不是的,现在这个时候是最近五年行业最有活力的时候,特别有活力。这个行业是200%的的满血复活,这个行业没有衰退,这个行业没有在冬天,这个行业在做一些重构和调整。

我觉得2020年、2021年、2022年这三年的时间,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前所未有的、*的退出三年,今年IPO增长了34%,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候。

最后我想说的,这三年调整之后,这个行业就会往上走,未来的时间我们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希望,大把的机会,这个行业不是没有未来,这个行业充满着未来。

最后建议大家:

*,要拥抱变化。股权投资行业就必须拥抱变化,经济发展在不断变化,资本市场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该要拥抱变化。

第二,要剔除成见。在2005年、2010年的时候,有很多的PE抱着成见,不相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以他们都投传统产业,然后就陷入了泥潭。

那些怀疑的人都没有赚到钱,那些积极进取的人都赚了大钱,所以要剔除成见。我们一定要拥抱变化,剔除成见。

第三,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过去20年的股权投资行业,每次危机来的时候,都是这个行业里面攻城掠地*的时候。达晨、深创投、IDG、红杉、高瓴和鼎晖,这些机构没有浪费掉任何一场危机。

清科没有浪费掉任何一场危机,危机中间是*的时候,就喜欢这样的时机。今年是我过去五年最亢奋的一年,真的有大把的机会,好的东西特别多,所以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天天抱怨疫情的这一帮兄弟,我只能告诉你,错过了又一波新的赚钱的机会。

股权投资行业只有两种机构能生存:*种机构就是大而强,第二种机构就是小而富。

献给所有在座的GP和LP们,未来十年,中国的股权投资一样美好,更美好,机会更多,一起加油,一起赚钱。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