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中美裂纹告诉我什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一直在帮助“全球化”穿越各种不确定性,因为历史不会倒退,因循守旧只会固步自封。
2018-04-01 10:18 · 投资界  艾诚   
   

  3月22日,特朗普总统签发备忘录公布对华301调查结果,成为美方加剧对华贸易摩擦的标志性事件。随后的17天里,“中美贸易战”已然上升为全球热点事件的No.1。一场由暗转名的贸易战,是对中美关系自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最深刻、最严峻、最复杂的考验。

  中美关系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经贸关系则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每一次中美关系的转圈,都离不开经贸关系的稳定器作用。如今这个“压舱石”出现裂纹,会发生怎样的变数?

  先后担任过克林顿政府财长、哈佛大学校长、奥巴马政府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的劳伦斯•萨默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未来25年内,中美两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为双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两国必须基于互信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向好发展。

  艾问人物 创新创富: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背后,是全球化的断裂?

  许多人认定,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与第二大经济体的正面摩擦是一场不会产生赢家的“战争”。贸易战一旦启动,在商业利益、社会情绪等诸多外溢因素的裹挟下,谁也无法预测争端的走向,不仅对中美两国无益,对全球经济秩序同样无益。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近日刊登题为《全球化的敌人》的文章称,这个世界似乎正在关闭,而这一切都不是在经济危机的高潮中发生的。当前全球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但一些强大的力量正在反对进一步全球化。

  看似是美方挑起的双边贸易之争,但背后却映射着全球化浪潮的倒退。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在经历了21世纪初的蓬勃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了长达10年的瓶颈期。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跨境资本流动缩水了65%。

  “全球化和去全球化听上去是好与坏的选择,一种更平衡的说法是改革后的全球化,或者叫全球化2.0。在过去的25年中,我们见证了很多发展,中国的经济也增长的非常快,美国经济发展的也很好,全球经济都因此而受益。”

  —— Keith E. Williams, UL公司 CEO

  《艾问人物》:既然全球经济都因此受益,为何曾经全球化的开拓者,如今却蜕变为反对者?

  究其原因,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实际上是在追求跨国资本自身利润的增长,漠视了发展的普惠性,这就极有可能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失衡现象,国家间的发展鸿沟加深,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发展落差,与推行全球化的初衷相悖。

  鉴于参与西式全球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国家意识的回归涌现为当代世界思潮的一个新动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重回以国家对抗为特征的封闭、隔绝时代。

  《艾问人物》认为,要打破旧的全球化秩序,并不代表否定全球化本身。

  当前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彼此关联,广度和深度均达到了空前水平,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型依存关系。全球价值链的产生和拓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际分工体系,各国占据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虽然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力量的交锋会尖锐复杂,但全球化的客观性不会让倒退成为客观事实。关键在于,什么样的全球化才能适应当今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过一句话,“全球化没有输家,如果有,一定是国内政策出了问题。”

  艾问人物 创新创富:推进全球化,中国有多努力?

  “中国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没有成功的中国,世界就不可能繁荣起来,反之亦然,中国的成功也需要其他国家的发展来支持。”

  —— David A. Ricks, 礼来公司主席兼CEO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相互依存。正如David在发展高层论坛上所言,没有成功的中国,世界就不可能繁荣起来。

  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再往前看,2012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美国为10%,欧盟为8%,日本为2%,中国达34%,超过美、欧、日贡献之和。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全球的碎片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即以“通”为纲,构建不设门槛、不搞排他的泛区域经济合作,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

  加入世贸组织10多年来,走出去和引进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两步,这对参与到全球化浪潮中的国家和企业来说,意味着无限的机会。

  据相关研究报告,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项目现已遍布46 个州和425 个国会选区,为美国创造超过14万个就业岗位。据美中贸委会估算,2015年美对华出口和中美双向投资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2160亿美元,支持了美国内260万个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中国已宣布全面放开制造业,并加快金融、电信、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服务开放。对全球企业的包容,使得外国投资者有机会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红利。

  全球化企业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已经走过了三个时期:

  ① 外资企业在华工厂的大规模兴起,对廉价劳动力的掠夺期;

  ② 中外合资企业遍地开花,互利互惠的共赢期;

  ③ 投身到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经济圈,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期。

  “我们的投资主要是在珠江三角洲、人民币全球化、’一带一路’三个方面。例如’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参与进来,构成了全球经济非常重要的份额,这一定是个新趋势。”

  —— Stuart Thomson Gulliver,汇丰控股前CEO

  《艾问人物》创始人艾诚想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一直在帮助“全球化”穿越各种不确定性,因为历史不会倒退,因循守旧只会固步自封。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艾诚,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804/430085.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