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独家|5年100亿投出近100家企业,华盖资本许小林揭秘双百业绩背后秘密

时间历练出的经验和实力,恰好是许小林和华盖最得意的王牌。“其实,做医疗投资天然是件挺辛苦的事情。”许小林笑了笑,因为绝不是有钱有资源就能快速“识破”好项目,“你得常年在这个行业里呆着、磨性子,先发优势很重要。”
2017-09-25 13:00 · 投资界  任倩   
   

点击图片进入2017投资界TOP100总榜单

  7月12日,清科集团旗下中国创业与投资第一门户——投资界(www.PEdaily.cn)与清科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国内顶级私募股权数据库私募通提供数据支持,前后历时4个月筹备评选的「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榜单隆重发布。

  「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总榜单上每一位投资人都有着深刻的行业洞察,决策敏锐果断,在诡谲的创投江湖中辨识千里马、独角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接下来,《投资界》将对上榜投资人进行追踪报道——从人生履历到经典案例以及背后的投资逻辑,《投资界》将一一放送,敬请期待。

点击图片进入投资界TOP100个人主页

  姓名:许小林

  年龄:42岁

  职位:华盖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

  代表案例:康泰生物、博士眼镜、复宏汉霖、十点读书、果麦出版

  一身西装的许小林先生走进办公室,笑脸盈盈。采访前一晚,他从上海深夜抵京,没睡几个小时。当天,几个电话会议后,为了不压缩采访时长,他将原定下午三点的采访提前到一点半,接下来的时间,他要去金融街见合作伙伴。

  “每天要么在办公室,要么就跟客户在一起,停不下来。”许小林说,“但只有这样我才会觉得心安。”

  他与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他有本事给初次见面的人都留下这样的印象——声音低沉有力、目光坚定、没有北大人的孤傲架子、专业水准极高而又不失风趣幽默。这种让人舒服、丝毫不咄咄逼人的姿态,与他所处的圈子不太相称。

  算起来,许小林是这个行业的“老前辈”了。他1993年进入北大国际经济系,今年正好毕业20周年。1997—2005年,他用九年时间做到了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的位置;2006年,他从内地转战香港,加入建银国际,之后成为建银国际医疗基金创始人,并带领团队筹建了中国第一支人民币医疗产业基金,直到现在来看,这支基金都是颇有市场认可度的。

  但是,许小林并不满足。39岁生日那天,他卸任建银国际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以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的角色亮相。如今,华盖资本成立刚刚5年时间,却已在医疗健康、TMT消费、文化娱乐等投资领域硕果累累,资产管理规模超百亿,投资项目近100个,两家IPO,一家被上市公司并购,近20家启动上市流程,80%以上的项目获后续融资且有明确的退出渠道。而从建银国际开始,许小林亲自操刀的境内外知名项目累计有近70个。他的转身无疑是成功的,这个“成功”的意思是说,他十年如一日相信、坚持、专注做的一件事儿。

  先行者基因

  十年前,当许小林将建银国际亟需寻找的业务突破口定位于医疗健康产业时,质疑声一片,他花了很长时间向LP们解释,“为什么我要这样选择?” 倒不是因为医疗产业本身是伪需求,而是因为当时极少有人看得懂,也没人真的敢下注。

  2007年,由于经济形势过热,依靠投资拉动企业增长的风险持续加大。政府也察觉出经济刹车的必要,开始收紧信贷政策对风险集中控制,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这让一直以基建和房地产为优势产业的建银国际大受影响。下一步往哪里投资?许小林思考着。

  那一年,中国的人均GDP超2600美元,业内普遍预计突破3000美元大关是迟早的事。人均GDP增长意味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许小林看到了希望。他遵从内心最简单、最直接的判断——国内的人有钱之后会怎么花?哪些领域会承载这些需求?

  “过去没钱时,大家更多关注解决就业、温饱问题,有一定财富积累后,会更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文化消费以及子女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投资只会增长不会减少。”这背后消费升级的大逻辑并非多么高深的学问,但许小林让人佩服的是,他看到了趋势,然后真的做了。

  当时,看好医疗健康大方向的机构可不止建银国际一家,高盛、摩根大通、美林等国际大投行也在暗自观望,只是大部分都停留在研究期,真正以行业性基金或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投资的凤毛麟角。许小林瞅准缺口、调转方向,火速带队组建了中国第一支人民币医疗基金,这甚至成为此后多年,建银国际广受市场赞誉的一个战略决定。

  许小林很勇敢,建银国际也相对开明。2008年,许小林从香港回到北京,全权负责包括医疗基金在内的建银股权投资版块的筹备工作。总行给团队拨了几百万元前期费用,之后运营就要靠自己。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基金,需要建团队、需要募资,要按照运作基金的一整套程序操作,许小林硬生生扛下来了。

  冥冥中自有天意,当他拿到国家发改委批文的那天,刚好是新一轮国家医改方案正式公布的日子,他稍稍松了口气,也暗自给自己加了一把劲儿。神奇的是,作为中国第一只把医疗作为最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基金,拿到批文后,这个崭新的团队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一次性筹集到27亿元,扭转了局面。

  谈及这段过往,许小林有些感伤。作为建银国际整个医疗基金体系的创始人,他的确付出了太多心血,这种感情是深刻的。而在建银国际投资的几百个项目中,许小林亲自参与的有七八十个,实现上市的就有二三十个,这种成就又是不可多得的。

  他很感激能够在建银这个平台实现从0到1的蜕变。“建银成就了我,我也帮了建银,离开没有遗憾。”他说。

  窄胡同里跑出最宽的路

  不会马上赢,但总有一天要赢,这对许小林来说是一件挺重要的事。他笃定十年前的判断是正确的。事实上,相比十年前许小林走过的“独木桥”,新一轮的医疗投资热,来得真是汹涌多了。

  目前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活跃着的玩家很多,有纯粹只做医疗基金、资源背景强势的外资机构,拥有较大资金规模、政府关系硬的银行系机构,有民营上市公司,也有以华润、上药、国药等为代表大型国企医疗产业。包括红杉、启明、九鼎、高瓴、达晨、深创投等一批一线VC/PE也大规模进军,资本愈加强劲地向医疗行业倾斜。

  就在这样一条如今看来火的一塌糊涂、入局者众多的“窄胡同”里,为什么偏偏是许小林,跑出了一条超长、超耐力赛道?面对这些竞争者,华盖资本的优势在哪里?这是许小林必须回答的问题。

  “能够挖掘到中国最早的人民币医疗基金团队,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细分方向都有成功案例,投资过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我们深入这个行业,有切实落地的资源,这些就是华盖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华盖的基因。”许小林说起来很轻松。

  但实际上,这些核心价值体现在尽调、投资、投后每个琐碎的环节中。“在中国整个医疗的大产业链上,还是要做全产业链的投资才会形成优势。比如在投资某个药企时,整个链条都布局的好处是,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引入产品,加快药监局的批复进度,在产品上市后打开销售渠道等等,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许小林讲道。

  在建银医疗工作多年,从医药到器械,从医院到医疗流通,从保健品到移动医疗,许小林广泛涉猎。可以说,他对各个细分方向的企业排名和未来发展趋势都如数家珍。现在,华盖资本医疗基金更多聚焦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大领域。

  事实证明,华盖的眼光确实独到。2017年初,中国最大的乙肝疫苗生产企业康泰生物、目前深圳最大的专业眼镜连锁机构博士眼镜相继登陆A股上市,账面回报均超过两倍。2016年1月底,华盖资本1.4亿元投资的海南中和,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多肽产品研发生产企业,光去年净利润就超过2亿元;华盖还投资了国内首家专注于RNA分子诊断试剂企业仁度生物,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4项、国际专利3项、授权专利12项,并有10余项产品投放市场……这些也只是华盖投资案例中的一角。

  “当你了解的多了,选择就可以了。但如果什么都不懂,那只能盲人摸象了。”许小林认为,投资人要真正理解中国的医疗产业,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至少要在医疗投资行业工作五年,因为五年不仅是一个项目投资的完整周期,也是医药项目从研发到临床实验再到获批的最短年限;二是要有三个项目的完整投资经验,完整经历寻找项目、投资项目、退出项目的过程,否则就很难说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理解。

  现在很多人将过去从房地产、矿产中的盈利转移到医疗行业,企图赚快钱。而结果是持有3、5年后发现,即便是盈亏平衡点都难以达到,但另一面也面临着资金退出压力,只能赔钱退出。在许小林看来,医疗投资最大的门槛之一就是时间,无论是培养一位医生、研发一种药物、一种器械,还是建立一家有盈利、有良好口碑的医院,都需要5-10年的时间,即便是大量的资本也解决不了时间的问题。

  而时间历练出的经验和实力,恰好是许小林和华盖最得意的王牌。“其实,做医疗投资天然是件挺辛苦的事情。”许小林笑了笑,因为绝不是有钱有资源就能快速“识破”好项目,“你得常年在这个行业里呆着、磨性子,先发优势很重要。”他说。

  聚焦三大领域,稳妥的风险投资

  勇气+运气,许小林为华盖总结的成功公式多少有点玄学的味道。但看看他们曾经走过的路和恪守的准则,也就不难理解这个结论从何而来了。

  在华盖的合伙人文化中,做“稳妥的风险投资”是大家的共识。而当“稳妥”成为“风险”的修饰词,背后一定有着完整、强悍的内部逻辑支撑。

  这套逻辑里,最直观的是华盖选择项目时三条简单而明朗的标准:趋势看好创始人靠谱、自己帮得上忙。这三个框架同时为“稳妥”上了保险,保证华盖的投资列车不会轻易偏离轨道。与其相对的,项目是否盈利、公司离IPO还有多远、对方给的条件是否优惠这些量化标准反倒不是其衡量的重点。

  51信用卡和十点读书都是在这个框架下被选中的明星项目。华盖找上他们时,两者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但却双双在投后一年多时间里就实现了盈利。这速度多少有点超出华盖的预期,但除佐证了这套标准的可行性之外,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稳妥”的另一个侧面——不期待爆发式的利润。

  总体来看,华盖所投的项目,账面回报一直处在高值,但这些在许小林看来不过是“纸上富贵”。回报预期上,他始终扮演着一个“泼冷水”的角色:“尽管我们投的都是快速增长的行业,但我向我的LP和被投企业一直表达一个理念 ,就是华盖不期待一个爆发式的利润,我们走得相对稳妥。”

  大原则之下,为何看好医疗、TMT、文化三个领域?许小林认为这也是稳妥的选择——回到需求本身。十年之前,他对行业做出了判断:医疗、TMT与文化一定是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人有闲钱了会用在哪儿,无非就是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关注自己的文化消费和子女的教育。

  有这个判断为依托,华盖的勇气就体现出来了:一旦认准现实之后,就去坚定地做。这份勇气被许小林认为是一个机构能够在一个新兴行业里真正跑出来的核心原因。可以说,现在华盖出手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是一个一个真枪实弹试出来的。相对于“理性派”,许小林更相信实践的力量,“去试,机会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这种幸运背后,是专业团队的支撑。选定了行业之后,许小林紧接着面对的就是另一个判断:这些行业都放在一个基金里去做,还是走专业化的方向。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基于他对自己的认知:并非专业出身但擅长将行业与投资相结合。后来他也一直坚持专业化的道路,其实是对行业规律的尊重:“把握一个公司能不能上市,不是单纯看财务指标就可以的,必须要对行业有很深的理解。”

  华盖五周年晚宴全体合伙人合影

  如今,华盖在三个方向上分别拥有了一支相当成熟的队伍,保证在每个细分领域投资的专业与专注。十年摸索,华盖知道行业里面真正最好的投资机会在哪儿,也知道基于团队的能力,在哪个方向能够发挥长项,这些最终形成了华盖的核心竞争力。

  他是“许爸爸”也是“垃圾桶” 投资只求心安

  “最艰难的路,才是捷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心安是投资的最高标准”,这是许小林最喜欢的三句话,并奉之为投资准则,被他用在了每个“关卡”。

  首先是LP。在募集新基金时,许小林不是没有碰到过诱惑。某位老板提出给基金募集超过50%的资金,交换条件是参与基金的决策层。这样的LP,许小林拒绝了好几个。

  做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但许小林很坚决,“要清醒地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是要规模,要快速扩张,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好一件事?要知道自己是要钱,还是要一个理念相投的合作伙伴。”

  针对这个问题,许小林想了很多。创业初期时条件相对艰苦,他还记得第一个办公场地是在东四十条,空间狭小冬天没有暖气,能给创业团队的无论福利待遇还是出行条件都相对较差。“那时候很艰苦,但大家好像都没什么怨言。”思来想去,他发现对于一家机构来说,最大的财富是人。

  对于现在的华盖资本来说,掌管基金规模并不是第一位的,取得投资决策的自主权才是重中之重。华盖资本的投委会成员全部是团队成员,管理公司股权也都是以团队为主,许小林说这是做基金非常重要的一个经验。

  “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信任’二字,别人把自己的现金财富交给一个独立第三方进行管理,我们必须提供能赢得对方信任的盈利模式。”许小林坦言,与以往相比,华盖资本最大的改变是,LP不参与决策,全是团队决策。这样一来,组建团队的过程中就更需要建立信任感。

  许小林说,基金找到好的团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一个人把心思全部放在工作上的时候,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是巨大的。而华盖资本的内部分工也很明确,每个基金都有专门的主管合伙人,独立的管理团队。

  许小林并不愿意把自己定位于团队核心人物,他乐于以“政委”和“垃圾桶”的角色去倾听和解决同事遇到的难题。同事们称他为“许爸爸”。

  许小林非常看重内心感受,凡事都力求做到“让自己心安”。在团队建设上,他打造地大家庭氛围能让同事开心投入工作;投资上,他坚持自己确定的投资逻辑,如果内心对项目有一丝的犹豫与怀疑就绝不投资。在他看来,所有的尽调、专家和团队成员的意见,以及同业与市场状况都只是参考,如果自己的内心存在不安,之后一定会出问题。

  “我是从一线投资经理起步的,一直做到公司创始人,所以我更明白这个心态。”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许小林说,投资决策不是说服别人的过程,而是说服自己的过程。怎么让自己的判断在逻辑链条上心安理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2017投资界TOP100系列人物报道

  独家|研究者张磊:Think Big, Think Long 

  独家|顽童徐小平:创业巅峰转身 浪漫主义的投资秘诀

  独家|清控银杏罗茁:投资如同春种秋收

  独家|传媒教父黎瑞刚:连拒绝比尔·盖茨的公司都来拥抱他

  独家|天使“创客”李竹:微信必复、春节无休、没有办公室,他说天使不能太舒服

  独家|5年100亿投出近100家企业,华盖资本许小林揭秘双百业绩背后秘密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任倩,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709/420441.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