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程浩,迅雷创始人,现在专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对于最近大火的共享充电宝,很多人表示不看好:
原因一:觉得这是个伪需求,缺乏高频使用场景且复用率低;
原因二:担心未来电池和快充技术的革新进步会毁掉充电宝这门生意。
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却异常嗨,短短几周时间,就已发生了近10轮融资,超20家主流机构入场。我们没有在这个领域投资,算利益无关方,在这分享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1、实际需求还是存在的
真伪需求是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在我们基金内部也是如此。认为没需求的原因是,按充电宝的出货量计,现在中国人都人手近2个了,大部分却会弃置于家,谁没事还去租充电宝? 还有人会说,对于真正刚需的人群,他们早就自备充电宝了。现在即使有共享充电宝,这些人也不会费时费力的找地方去租。
但我想说,没人自愿且乐意带充电宝啊,挺沉的而且带了5次也不一定用上1、2次,出个差还得单拿出来过安检。那么现在他们为啥不得不带,恰恰说明有刚需啊。对很多商旅人士来说,手机没电他们就挂了。共享充电宝的出现,正是要解放这些人。那你会说现在已有共享充电宝了,这些刚需人群为何还在自带?
原因是现在共享的密度不够呀!未来如果机场、车站、餐厅、酒吧、商场都普及了,谁还会自带充电宝?就像共享单车一样,如果只有国贸有车,那大家还得用自己的自行车,如果全北京市满地都是了,那就真不用买自行车了。
2、目前低频,未来有机会高频
目前确实低频且复用率低,特别和共享单车比起来。不过这和密度也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不够“密”,所以你还会担心手机在出行时没电,要么恐慌心理迫使你在出门前都会充满手机,要么就是自带充电宝以备不时之需。只有偶尔忘带充电宝,或来不及充电,才会发生手机突发没电的情况,这个使用频率当然不会高。
理论上这个频率应该和你使用自带充电宝充电的频率是一样的。也就是你放开玩儿手机时的真实充电频率,而不是一到外面就估算电量,小心翼翼的省电不敢用。当然让用户放开,前提一定是共享充电宝租借足够方便、网点足够密集。
3、回本周期还不错
我看过经济模型,回本周期确实不长。当然有人会挑战:既然都红海了,未来肯定会各种免费或者补贴抢市场份额,没法赚钱啊。但补贴是竞争手段,我们说商业本质,这是两回事。就像滴滴打车虽然补贴了那么多钱,但你不能说他商业模式不成立,只是“资金效率”低一点而已。
4、最大的风险是技术进步
一是电池密度,未来如果出现颠覆性的电池技术使得手机7天才充一次电,那这个生意就没法做了,甚至不需要7天,如果24小时(重度使用的前提下)可以不充电,这个需求都会被大大削弱,因为晚上充满电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当然什么时候实现我不知道,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现在VC们赌的就是这事没这么容易,毕竟手机都出现这么多年了,电池技术都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二是快充技术。很多人奇怪快充和这个有啥关系?有关系。你出门前发现只有20%的电量了,如果你能花5分钟冲到80%,你会在家充完再走还是出去碰运气?用我的合伙人田鸿飞的话说——时间不是共享充电宝这类项目的朋友,因为快充技术发展会很快。
5、充电宝现有的商业模式注定被颠覆
就像共享单车普及了,买自行车的人一定少了,这是肯定的。当然有人说共享充电宝这事有可能做不起来。当然有可能,但是做不起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技术进步。但不论是电池技术的提升,还是快充技术的发展,本身都会降低用户充电宝的需求。换句话说,充电宝不是被共享充电宝颠覆,就是被技术进步颠覆。所以所有做充电宝生意的厂商必须要有足够的危机感,因为大多数的颠覆都发生在侧翼。柯达照片破产了,不是因为有人胶卷比他做得好,而是大家都用数码相机了。
有的充电宝厂商会反驳,以前我是卖C端,现在卖B端不行吗?不行。你以前面对10亿散户,你有很好的定价权。未来如果共享充电宝普及了,不会有太多家运营,虽然这个生意的网络效应没那么强(很多人还是本地借本地还),但是VC的马太效应很明显,只投头部企业,所以这个领域最后不会活那么多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客户只有10家,那就坏了,因为你失去了定价权。
就像服务器生意一样,过去卖给各个IT公司,日子很好过。现在都云计算了,采购商就阿里、腾讯、百度、华为那么几家,卖给他们根本卖不出任何利润,给你生意就不错了,而且大量的都是定制化的需求,香饽饽变成苦生意了。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程浩,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704/201704244122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