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风险投资机构之一的红杉资本领军人物之一,迈克尔•莫里茨 (Michael Moritz)爵士的投资生涯颇具传奇色彩。因出版乔布斯及苹果公司的传记奠基之作《小王国》,被誉为“苹果史学家”。随后从商业记者转型为投资人,并先后主导了对雅虎、谷歌、PayPal和YouTube等一系列成功投资。近日,他来到中国与包括爱鲜蜂、达达、PP租车、一亩田在内的一系列被投企业进行对话交流,投资界就中国创业与投资环境对其进行了专访。
投资界对话迈克尔•莫里茨
美国投资人应正视中国互联网崛起
Q:京东、阿里、聚美优品等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并创造了高估值,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主导世界互联网新的格局?
A:当然,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对世界互联网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美国人对于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十年中取得的成就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对于这个,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并不是美国所有人都会有这种错误的理解,但是确实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首先,因为在美国,很多大公司的领导者并没有时间来到中国,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发生的变化。
其次,可能有些人本身是有一些傲慢的情绪。西方的一些人本身是有这种自大和傲慢的情绪在里面,因此他们不会非常从容地接受别人取得的成就。
第三,对于很多企业领导者来说,他们可能是出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他们看到的中国可能是片面的。比如他们对于中国更深刻的记忆仍然停留在70、80年代,与目前中国的情况相比较的话,其实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他们对于目前的中国状况是一无所知,即便是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对于中国可能也不太了解。
第四,就是新闻报道产生的影响,因为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新闻报道更多的是专注于西方国家,有时会提到中东,但是对于亚洲的报道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专门性地对中国报道了,因此你如果仅仅是想通过新闻报道了解中国的话是不够的。
当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语言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不论中国人去外国,还是外国人来到中国,但这些都不能作为问题存在的一个借口。
中国创业者应该变得更加自信
Q:在之前的几波互联网热潮中,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更热衷于像美国投资人讲述一个“中国版的XX”,比如中国版的雅虎、中国版的谷歌......,但这次互联网热潮,阿里、腾讯所创造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是绝无仅有的,这对于投资人来说,会带来什么变化?
A:一些旧的习惯和一些偏见,可能是根深蒂固的,只有对于那些思想比较灵活,或者比较先进的人来说,他们是乐于接受一些变化的,而对于大多数的西方人来说,他们可能是过度的自信,不愿意相信这些变化,不会在意中国的这些发展,但是对于中国的公司仍然是有机会的。
Q:您刚才说中国的公司是有机会的,但是事实上对于中国公司来说,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大部分去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是基于中国的一个消费转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部分消费人群,造就了像阿里、京东,这些都是基于庞大消费人群的电子商务公司,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真正的核心技术领域,比如我们没有自己的IOS、安卓,在核心硬件技术上,中国并没有很出色的技术去美国上市,您如何看待呢?
A:中国人可能有这样一种情结,有一种不自信、弱势的情结。中国很多企业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总是低估自己取得的成就,用中国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总是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我在中国的时候,总是听到别人会对自己有这样的错误的估计,他们总是认为,中国是一个创新能力不佳,而且缺乏创造力的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崭新的产品是完全由中国来创造的,而我觉得这并不是我所亲眼看到的中国,我看到的中国是一个拥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而且中国的很多人都极具创新和创业精神。
而且在过去50年中,中国在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相比于美国来说应该是更巨大的。而且中国的很多人,他们对于外国很多尖端领域的这些东西,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那些成就才是突破性的技术的创新,其实是过高地估计了这种成就。
但事实上,这些企业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项有突破性进展的技术,而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创始人能够发现一个领域,并且专注于这个领域来做出一些改变。事实上这些企业都是从零开始发展起来的,在它们存在的初期,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实力很弱的一个企业,而在之后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们的技术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是这些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中国,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对于这些公司来说,他们早期的产品可能只是给当时已存在的技术做出了一些改善,比如说在99年的时候,阿里巴巴他们创办的初期,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网站,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些,其实这种情况在美国也是一样的,我们不应该相信总是鼓吹是技术带来了变革,而实际上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姚博海,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411/201411103735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