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红杉迈克尔•莫里茨 :中国创业者应更自信 高成长企业会消化投资泡沫

作为全球最大风险投资机构之一的红杉资本领军人物之一,迈克尔•莫里茨 (Michael Moritz)爵士的投资生涯颇具传奇色彩。因出版乔布斯及苹果公司的传记奠基之作《小王国》,被誉为“苹果史学家”。
2015-01-22 09:26 · 投资界  姚博海   
   

  高成长企业会消化投资泡沫

  Q:最近硅谷跟中国的创业投资圈都在谈论一个泡沫的问题,尤其硅谷这边分成了两个派别,一派认为说,最近的创业环境非常像1999年,泡沫将要破裂的时期,另外一种派别说,泡沫是有的,但是很正常,一个高科技企业的高成长性会逐渐消化成泡沫,这是两派对立的观点,我想问一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A:确实随着新的企业的产生,人们会有这种乐观和热情的出现,也会有一些时期,人们表现出一种过于乐观的态度,也正是这种态度导致了目前的经济形势,但是我觉得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这种乐观的态度会得到证实的。

  Q:您倾向于哪一种?

  A:我觉得目前的这种高速的增长,在未来是有可能放缓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硅谷,我认为这种经济环境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商业的一个必须要经过的一个过程,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比如说对一个大企业来说,他们是有能力应对这些危机或者说您刚才提到的这些泡沫,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改变总体的策略。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些都会得到印证。

  好的企业DNA在于领导者的梦想

  Q:您以前有很多投资的经验,对于您来说,一个初创企业,什么样的DNA才能成为一个优秀公司的共性的点?

  A:我觉得这主要是取决于一个公司他们创始人自身的特点,他们的一些素质和能力,他们是否确定自己的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什么,要达到一个怎样目标,我认为最卓越的企业都是由最杰出的领导人创立的,因为他们必须要对自己的前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而我认为现在在中国不乏这样的企业家,而且我非常钦佩地表示,在中国的这些互联网的企业家,比美国的企业家更有理由、更有资格去庆祝他们所取得的这些伟大的成就。

  Q:可否举一些例子,您投资的时候,看看重他们身上的哪些特质呢?

  A:我觉得企业家,不管是使用何种语言,生活在哪一个地区,全球的企业家他的身上所拥有的这些特质都是相似的,比如说他们都求成功,他们都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们都有着足够优秀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他们对于整个公司的发展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善于用人,知道如何去吸引消费者的喜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我觉得这可能跟地域没有太大的关系,不管你是出生在哪一个地区,可能一个成功企业家都是要具备以上这些素质。

  中国创业者不应过于急躁

  Q:之前李光耀曾认为,在之后的20年里,可能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会超过美国,然而在科技领域,中国似乎并非值得乐观,他觉得这种原因主要是归结于美国有全球最尖端的人才。不仅仅得益于他们的教育体系,还有他们的移民政策,而在中国,很多人才却面临着很严重的文化的阻碍和障碍,不能够被接受,而且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体系也有待于改善,因此在很多尖端科技领域,中国仍然是不能与美国相抗衡的,中国的企业是否有这种能力,在未来与美国相抗衡?或者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A:我从四个方面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认为要更耐心,事实上人们总是提到硅谷的成就,可是他们现在取得的成就,可能花了超过100年,而在中国,仅仅一代人的努力就已经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

  第二,中国也有很多著名的高校,也培养出了很多人才,比如说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等等。

  第三,对于那些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所做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来说,在中国也是有的,比如说在历史、生物、化学、天文等领域,而且有很多中国的科学家他们是非常有魄力,不仅仅在美国做过学术研究,而且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国。

  第四,与之相关的,我认为很多非常有能力,智商很高的人,他们是在美国接受了教育,但最终是返回中国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效力的。所以我对于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就像之前我提到过的,太多的中国人可能说并没有正视自己取得的成功,甚至是低估了目前自己的能力,但也确实正是这种自我批评才能督促中国人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五,在未来的25到30年内,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在美国甚至国际市场获得成功,但是对于外国企业,他们想进入中国,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机遇能够进入全球市场,主要是基于两点,一个,就是语言优势,第二点,中国人态度,尊敬的态度。

  本地化战略是红杉全球投资的关键

  Q:现在在整个投资市场上来说,包括中国和硅谷在内,好像都出现了一种现象,投资的早期化,在这种环境下面,会不会意味着在早期的投资里面会面临很多的竞争?从您这边来看,包括在中国市场,包括在硅谷,红杉在投资策略上会有哪些变化?或者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会有哪些应对的策略呢?

  A:事实上您提到的这个激烈的竞争,一直以来都存在,而且我们在投资领域已经有40余年之久,确实目睹了很多公司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有一些公司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从历史上销声匿迹。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可能不会做出一个特别明显的改变,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工作重心,只能说我们会正常地去寻找那些最合适的公司和合作的伙伴。

  Q:如何看待红杉的本地化投资战略?

  A:我觉得凡是能制订正确的投资策略的人,都必须正确地理解我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因为在中国这个本地市场来说,本地化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在之后的25年,中国和美国的企业他们的合作可能会更加地密切,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合作,当然这种平台就是基于本地的具体情况的了解。

  Q:红杉如何去选择适合本地化的投资人?

  A: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第一个,当然这和我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为我们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和足够多的人进行了沟通,了解了实际的情况。第二点,更重要的一点,我们在中国有很多长期合作的伙伴,我们的成功肯定是有很多人共同的努力来实现的,所以沈南鹏率领的中国团队对于我们的成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姚博海,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411/2014111037351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