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昨晚,又一个硬核IPO诞生:祥峰投资10年斩获百倍回报

显然,在碳中和这场攸关人类未来命运的漫长征途中,没有人愿意缺席。
2022-02-05 12:08 · 投资界  刘博   
   

祥峰投资的碳中和版图,诞生了一家上市公司。

投资界消息,北京时间2月4日晚,混合锂金属电池开发者及制造商SES,完成与艾芬豪资本收购公司的合并交易,成功挂牌纽交所,新股票代码为“SES”。截至美股收盘,SES市值达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亿元。

而祥峰投资正是SES背后最坚定的投资者之一。早在2013年,祥峰投资就完成了对SES的A轮融资,并持续加码,一路陪伴其走上IPO敲钟舞台。

这只是一缕缩影。从投资SES开始,祥峰投资已在碳中和领域耕耘数年,投出了共享单车代表企业摩拜、车规级芯片独角兽地平线、锂电池再生利用企业道童新能源等等,并将碳中和、ESG理念贯穿到募投管退各个环节中去。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已有超过2000亿规模的碳中和相关基金,涌入到VC/PE市场。显然,在这场攸关人类未来命运的漫长征途中,没有人愿意缺席。

85后华人博士创业10年,

做出一个电池IPO,祥峰投资又投了

SES的故事,源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间实验室。

身为一名85后,胡启朝自高中时期就对物理学科颇感兴趣,他在2003年成功考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并在四年之后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此后,胡启朝又来到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彼时正值开发清洁能源在全球兴起,他也将关注重点投向了电池技术的应用研究。

暂别两个专注于基础研究的年轻教授之后,胡启朝在2009年加入了MIT著名教授唐纳德·萨多韦的研究组,这是一位“不在乎发表文章和基础科研,更在乎做一些能影响世界的技术”的杰出学者。在唐纳德·萨多韦的指导下,胡启朝开始了关于锂金属电池的应用研究,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胡启朝正式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同年决定创立SES,专注于混合锂金属电池研发制造。回忆创业时的初心,胡启朝曾表示,“当时身处动力电池创业的热潮中,刚好博士期间也在做相关研究,所以一毕业就很自然地创业了。”

但很快SES迎来创立后的第一次挑战。2012年冬天,锂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宣告破产,这一消息令业界大为震撼。而给SES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融资变得极为困难,没有VC机构敢于出手投资一家电池企业,胡启朝一度以为“自己的创业刚开始就结束了。”

而在这时,祥峰投资伸出了援手。2013年,祥峰投资发布了一项关于电动汽车的研究报告,发现电动汽车仍未得到有效推进,原因在于电池技术的创新缓慢。为此,他们决定布局电池行业,寻找一支富有创新力的创业团队,SES也在此时进入到祥峰投资的视线之内。

回忆起与胡启朝的第一次接触,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郑俊聪印象深刻。当时,郑俊聪与同事从北京乘飞机10多个小时来到波士顿,结果一下飞机没做任何休整,就被胡启朝带到了MIT的实验室,去参观SES的研发成果。“通过这件事让我认为胡启朝很靠谱,他不是用商务宴请搞定投资人,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技术打动我们。”

经过更深入的了解之后,郑俊聪判断,SES主攻的混合锂金属电池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电动汽车的动力中心,主要是基于几个优势:第一,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很大,相较于目前动力解决方案,同等体积下的锂金属电池能实现能量存储翻倍;第二,快充技术的超前实现,以SES的动力电池为例,从10%充到90%只需要12分钟,快充优势将有利于产品的商业化落地;第三,锂金属电池相较于当下的动力电池,价格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大增长,是物美价廉的选择。

于是,祥峰投资在2013年完成了对SES的A轮投资,还帮助后者招兵买马,搭建更完整的团队,以及在商业化落地方面给出建议。很快,SES在2016年建立了首个锂金属电池研发中试线,迎来试量产阶段,但资金又成为一大难题。为此,郑俊聪为SES对接了祥峰投资的控股股东淡马锡投资,帮助SES成功渡过难关。

“当时,SES发不出工资,是胡启朝自己借钱来发,因为他坚信SES的研发成果一定能获得成功。对于如此有毅力的创业者,我们必须坚定陪伴、支持。”此后,祥峰投资又继续追加投资。

如今在胡启朝的带领下,SES成功登陆纽交所,市值超过24亿美元。而祥峰投资也凭借10年前的这笔投资,将收获100倍回报。但上市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SES又将迎来一段新的征程。据悉,目前SES已经和通用、现代汽车、本田签署联合开发协议,进行样品研发,预计2025年正式装车上路。

正如胡启朝所言,“这个世界不需要更多的电池突破,需要的是一家能够把一个新的电池突破做到真正落地,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并把这电池放进数十万、上百万的车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埋头布局碳中和近10年,

投出摩拜、地平线等一批独角兽

至此,祥峰投资的碳中和投资版图也浮出水面。

追溯过往,摩拜单车堪称祥峰投资在碳中和领域的一笔经典案例。郑俊聪回忆,2015年团队去洛杉矶开年会,由于交通拥堵,不方便租车,就决定租自行车去游玩。但最后发现要回到出发点去还车,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体验。回国之后,郑俊聪发现了还在起步阶段的摩拜单车,而共享单车的模式不仅能够缓解交通拥堵,还能减少碳排放。

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郑俊聪

于是,在观察了几个月后,祥峰投资在2016年参与了摩拜单车的B轮融资,并一直加码,最终摩拜单车也在2018年被美团成功收购。

谈及在中国双碳目标提出后,祥峰投资在投资打法上有何调整?郑俊聪表示,最本质的投资理念始终如一,即“投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产品能给世界带来美好”。而就目前而言,祥峰投资在碳中和领域的投资布局,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切入:一个是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一个是在生产过程中追求节能减排。

从源头的角度来讲,祥峰投资更关注新能源科技创新企业,例如新能源电池、车规级芯片等。在SES之外,地平线芯片同样是一笔经典案例。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汽车智能芯片公司,覆盖从L2到L4全场景整车智能芯片方案,致力于加速电动汽车在智能驾驶创新产品方面的成熟落地。祥峰投资最初于2016年7月,完成了对地平线的A轮融资,如今后者已经成长为一只估值超过300亿元的独角兽。

而祥峰投资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基于目前的市场存量,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现节能减排的突破口。郑俊聪介绍,2020年祥峰投资布局了一家从事钢铁工艺流程智能化的公司——策立科技,主打产品是工业炉窑智能燃烧控制系统。众所周知,钢铁在冶炼过程中需要高温环境,不管是烧煤还是烧天然气,都会产生非常巨大的碳排放。策立的技术可以通过控制加热节奏,精准控温,提高各个环节的能源燃烧效率,以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最高的冶炼品质和钢铁产量。

“从节能减排的成效上来说,策立帮助客户在每一条产线上,每年节约超百万元。虽然这家公司成立仅三四年,但国内钢铁上市企业有超过一半都已成为他们的客户。”

而祥峰投资在2020年投资的道童新能源,也给郑俊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家致力于磷酸铁锂废料高效再生利用,从事锂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企业,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家在量产级别从磷酸铁锂废料中提取磷酸铁锂前驱体,并保证电池级纯度和经济高效的企业。

据郑俊聪透露,此前致力于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未有企业能做到如此高纯度的提取和还原,道童的出现很好地填补了这一技术空白。“我们之所以能投进去,就在于此前投过SES,证明我们的团队懂电池,与道童创始人有共鸣。”

可以发现,在祥峰投资的被投项目中已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企业,祥峰投资都已陪伴数年之久。郑俊聪坦言,在碳中和领域,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企业都会潜在水下多年,这也要求投资人要拉长时间线看效果。

“我们更愿意追求那些并不处于风口、但是拥有独特优势的项目,这必然会造成我们宁愿错失一些热门跑道,但也要设法找出那些在赛前并不被看好的黑马,成为它的重要少数股东,并提升长远的投资回报率。”郑俊聪说道。

现在VC/PE圈,无人不投碳中和

2000亿活水涌入

去年以来,碳中和热潮席卷创投圈

多只碳中和专项基金纷纷诞生,越来越多VC/PE机构开始将ESG、碳管理列为投资决策的必选项,这是以往前所未有的景象。资料显示,“绿色”、“碳中和”相关基金目前已超过2000亿规模。

其中在去年10月15日,首期规模855亿元、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获得基金管理人资格,并随后完成了首支基金产品备案,意味着正式进入实质性投资运作的阶段,将为VC/PE募资带来一股活水。

一系列相关政策也在加速落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一文明确指出,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在郑俊聪看来,金融作为服务业,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血液的产业之一,在双碳提出之前就已经在促进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以双碳和ESG理念为导向的投资理念,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具有抗周期波动、抗系统性风险的功能。

“投资回报固然是一家VC做决策比较核心的判断指标,但是对于一些非财务性指标,比如社会责任,我们会越来越关注。如何把投资回报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当然,如何能够在碳中和热潮中,挖掘出优质企业也是不小的挑战。郑俊聪认为这是一项花时间的苦活,只有深入一线市场,才能清楚地了解到谁还在高校中做研发、谁有过在头部企业工作的经历。“不花费大把的时间,根本无法做到全面了解,也就极易与好项目擦肩而过。”

同时,投资人还要做到能匹配创业者的技术水平,至少要是半个专家。在郑俊聪看来,投资碳中和就是投资技术创新,这也要求投资人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如果找到了一位技术大牛,但你根本不懂他的领域,凭什么说服他出来创业接受你的投资。”

但郑俊聪也提醒道,布局碳中和领域的创业公司,最大的风险则自于技术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通过过往调研、考察发现,符合双碳投资背景的标的,大部分都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很容易在行业整体技术路径的选择和技术升级中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必须要花时间做长期尽调,去看市场、客户究竟认不认可这家企业的产品。”

站在当下,郑俊聪坦言新的能源革命仍处在变革的初期,但可以明确的是,实现双碳是人类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毫无疑问也将是一场漫长的征途,投资机构更不应缺席这场攸关人类命运的行动。正如郑俊聪所呼吁,“希望通过我们的投资,能够为下一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2202/48613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