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鲁冠球和他的三个梦想:时代浪潮下的企业进化史

在今年初的万向集团年度总结大会上,患病在身的鲁冠球亲自为万向研究院总经理陈军颁奖,表彰其为万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1900万元,这是万向迄今未止对个人颁发的最高奖金。合影时,鲁冠球神采奕奕,丝毫没有病榻上的痕迹。
2017-10-26 13:20 · 微信公众号:棱镜  李超 张琴   
   

  2017年10月25日上午,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病逝,享年72岁。

  10月26日上午,腾讯《棱镜》赶到位于杭州萧山宁围村的万向集团总部。30日,鲁冠球的追悼会将在距离集团总部一百米的多功能厅举行,而此时,万向下面各个公司的负责人都齐聚总部,一起着手布置追悼会现场。

  10月25日,万向集团董事长、被誉为商界“不倒翁”的鲁冠球因病去世。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万向路一号的万向集团总部门外,10月26日早晨,和平常看起来并没有太大区别,一切似乎如日常。

  一切都显得平静而有条不紊。集团还从下面各个公司抽掉了一些安保人员,在集团所在的万向路上维持秩序。

  多年以来,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都刻意保持着低调。谁都想不到,万向总部所在地,仅有一条勉强允许两辆小轿车同时通过的街道,几幢矮旧的办公楼并不起眼,只有楼顶矗立着的“万向集团”四个字,提醒着它的特殊意义。

  从1969年领着6个农民,集资4000元,在钱塘江畔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开始,到2017年,万向集团控股4家上市公司、手持10余张金融牌照、拥有30家海外企业和40家家海外工厂,年收入超过千亿,半个世纪时间,鲁冠球以教科书般的方式打造出了一个商业帝国奇迹。

  如果止于商业,“鲁冠球”三个字,恐怕不会被如此多的人所牢记。在这个庞大的帝国背后,

  演绎的是时代大潮与个体命运的纠缠,是一位农民对世界的向往,更是现实对梦想的渴望与坚守。这如同硬币的两面,交相映衬着改革开放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变迁。

  两年前,好友步鑫生去世,鲁冠球在唁电中说道:“步鑫生同志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小厂打破‘大锅饭’,为中国企业的改革实践贡献了经验。步鑫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勇气,永远为后人景仰。”

  对于自己的传奇一生,他又会做何种总结?

  同为浙商代表,也是他后辈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25日当天发文悼念鲁冠球,他说:“我觉得,我们一直在提倡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老鲁的故事就是*的案例。我相信,老鲁已经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的民营企业工作者,而他的创业故事还将值得更多年轻人去学习。”

  而郭眼中的鲁冠球独子鲁伟鼎,“早已带领着万向在传统汽车相关产业的基础上,向着更前沿的新能源、FinTech和区块链技术等等创新领域快速发展。而且他还完全继承了老鲁热心肠、讲责任的性格,在上海浙江商会的浙江青年人才联合会中担任着主席,在支持和帮助更多的年轻浙商不断成长”。

  关于接班人、关于财产分配、关于万向未来的发展,鲁冠球的过世无疑仍给外界留下了疑问。不过,当这几十年中将心里的梦想一个个实现之后,他应该不会带走遗憾。

  股权:时代与个体的纠结

  腾讯《棱镜》在9月中旬得知鲁冠球病重的消息后,曾*时间来到万向总部探访。当时,江南的雨季尚未过去,路面坑洼造成的积水,让人只能踱步而行。尽管已是一家年收入超过千亿的航母级企业,但鲁冠球和万向集团,却不愿露出半点锋芒。即使在今天来到这里,仍一瞬间有一种如同置身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营工厂的感觉,红旗和标语在这里随处可见。

  单从外表上看,它依然保持着某种敬畏。

  这种敬畏的养成,无疑与创始人鲁冠球息息相关。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鲁冠球在本质上是个完全不同的农民企业家,万向们的成功,在中国企业史上是一种很矛盾的状态。乡镇企业既受到政策打压,又获得政府支持,当足够强大的时,他们纷纷向私有化转型,政府原先期望的共同富裕和由乡镇企业承担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目标却不可避免的大打折扣。

  1980年,鲁冠球将农机厂门口七八块招牌全部撤下,唯独保留了“萧山万向节厂”,开始专注汽车零部件万向节。很快,万向成为*家进入美国汽车公司产业链的中国企业。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向集团日均利润超过10万元。

  即使按照今天的标准,这也足以让鲁冠球被冠以“知名企业家”、“企业教父”这样的头衔,但他首先必须要成为的,是“先进人物”。

  脱离物质羁绊后,鲁冠球在当地修路搭桥、解决就业,让家乡一半人住上了洋楼,甚至把自己的25万元个人收入献给了集体。他是当时官方媒体上的常客,通常会被冠以“共同富裕的典型”。

  1981年,鲁冠球当选为劳动模范,也在那一年,国务院连续发出八份文件,其中七份涉及对于乡镇企业整顿。文件中强调,如果这些乡镇企业脱离为农服务方针,国家就要收回对企业减免税的政策。“打击投机倒把”的浪潮,险些把万向击倒在襁褓之中。

  1983年,为了承包自己一手带起来的工厂,拥有自主经营权,鲁冠球以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从乡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半资产,次年,又以万向名义,向政府提出股份制改革。

  即便是是改革前卫的江浙地区,这在当时也是一种“非分之想”。与万向日后的辉煌相比,突破体制,并与之和谐共处,或许才是鲁冠球最早的梦想。

  直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日后著名的“三个有利于”之后,鲁冠球才终于得将这根心中之草拔出。1992年,宁围的一家国有客车厂濒临倒闭,万向以资金支持换得政府予以万向股权,鲁冠球终于明晰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模糊关系,他将其形容为“花钱不买管”。

  “高明的是,这个产权涉及外部边界清晰,内部边界却模糊,鲁冠球没有为自己争取个人股份,聪敏地绕开了最敏感地带,却为日后的渐变留下了无限空间,通过这次产权界定,鲁冠球获得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却又没有丧失集体企业的性质。”吴晓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评论。

  敬畏或许正来源于此。1993年,禹作敏因包庇犯下命案的属下,被判刑入狱,鲁冠球三天没有出门,写下了一篇题为《乡镇企业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质》的文章。他写道:“我们面临经营者的自身素质障碍,这种障碍的病因是部分农民能人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负载的历史使命,这一障碍的真正根源,其实是传统小农意识与现代精神的冲突,显然,我们今天需要一次彻底决裂。”

  在此之后,鲁冠球都时刻保持着一种清醒的认识。直到2009年,鲁冠球接受媒体采访时,仍然说,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把周围的人带动富起来,只有他们富起来,才能证明我们的事业是对的……他(禹作敏)把自己估计的太高。

  时至今日,鲁冠球早已成功完成了万向的私有化,但企业仍然留有时代的痕迹。在万向集团主办公楼的电子屏上,鲁冠球在1992年提出的“大集团战略、小核酸体系、资本示经营、国际化运作”一遍遍滚动着。五十米外的一则宣传栏里,“万向钱潮组织学习《鲁冠球讲话汇编(1999-2016)》”的标题格外醒目,2017年9月的学习主题是“廉洁与诚信”。

  走出去:一个农民向往的世界

  如果说1992年南巡讲话后,姓社姓资已经不再困扰着鲁冠球,那么1994年万向美国的成立,则开始实现他的第二个梦想。

  当年,万向发生了几件对企业影响深远的大事:1月份,集团核心企业万向钱潮(000559.SZ)上市,开始迈入资本市场,不久后,鲁冠球23岁的独生子鲁伟鼎被任命为集团总裁,同时,浙大高材生、颇受鲁冠球器重的三女婿倪频被远派美国,出任刚刚组建的万向美国公司总裁。

  鲁鼎伟出任总裁、倪频远走海外,外界普遍将其视为是鲁冠球对接班人选的最终裁决。然而,在日后鲜有接受的媒体采访中,鲁冠球却常常将“海外”挂在嘴边,1994年在鲁冠球心中的意义,或许远远不止是上市与接班。

  鲁冠球曾说,“赚外国人的钱才是真本事”,但他同样说到,“产品有了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实际上,在经历完上世纪80年代的波澜壮阔后,万向正在遭遇市场占有量的瓶颈——40万辆汽车,成为一道门槛,寻找海外市场几乎是被迫的选择。

  倪频的远走也许被外界赋予了太多额外的意义。鲁冠球曾以“我的智慧不如他”来评价这位女婿,相比初出茅庐的独生子鲁伟鼎,1989年便进入万向基层、被其一手提拔的倪频,显然是实现自己跨国梦想的更好人选。于是,带着外经贸部批给万向美国的98万美元,倪频开始帮助鲁冠球完成“以股权换市场”的海外蓝图。

  1999年,在倪的主导下,万向美国收购QA1公司,2000年,曾经的客户舍勒公司濒临破产,万向以42万美元将其整体纳入囊中……整个二十一世纪,万向的海外并购几乎从未间断,ID、QAI、UAI、A123、Fisker,在鲁冠球辞世时,万向已经在海外拥有30家公司和40多间工厂。

  倪频在2008年接受《英才》杂志采访时,这样评价自己的岳父:“他(鲁冠球)是属于谋略型的,我见过的人不算少,但像他这样智慧和胆略的人还没见过。”倪频说,同鲁冠球汇报工作比较容易,虽然相隔千里,但很多时候,鲁冠球对问题能一眼看穿。

  在万向美国收购UAI后,鲁冠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这是中国乡镇企业在面临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所作的又一创新尝试,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之先河。仅这笔收购,就为万向带来了7000万美元的市场份额,

  而在2014年,万向美国成立20周年时,其销售额从300万美元上升到了30亿美元,占到整个万向集团总收入的16%。

  曾有一度,外界认为万向在美国的并购投资做的比国内的并购投资还要好。鲁冠球承认“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环境”。

  他曾对《英才》记者表示:“我们现在的改革跟过去30年比当然要好很多,但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市场经济。它既有市场经济的因素,也有一些人为的因素。美国完全是市场经济,完全可以按照它的法律、自身的实力和智慧去决策一件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国外成功的多一点,国内比国外差一点的原因,应该客观看待这个差距。”

  造车梦:最后的坚守

  倪频在美国持续并购的同时,万向在国内的动作同样迅猛。1996年,万向旗下房地产公司顺发恒业上市,2002年,万向德龙登陆上交所,2006年,万向三农成为承德露露*大股东,同时,万向还在航民股份华谊兄弟天赐材料、中色股份等十余家上市公司中参与股份。

  对于资本市场的搅动,更多来自于鲁鼎伟。与父亲和姐夫不同,他更倾心于金融领域,上任总裁伊始,便开始在金融领域开疆扩土。从1996年万向租赁成立,万向获得*张金融牌照,到2010年参股浙商基金,万向系已经拿到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租赁和期货六类重要的金融牌照。

  2019年,万向集团的目标是日创利润一个亿,但这只是万向的目标,无论是在中国的鲁鼎伟还是在美国的倪频,无论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金融,或许都已经敌不过鲁冠球的“造车梦”,这是他后来*的梦想。

  创业之初,鲁冠球还在为明晰股权周旋时,他就说过,想做大事,但实力不够,只能从小事做起。大事,就是制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整车。

  早在1999年,万向集团的电动汽车项目组便悄然成立,2002年,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甚至比特斯拉还要早一年。

  实际上,即便是万向的海外版图,也是鲁冠球“整车梦”的伏笔。2012年,万向斥资2.566亿美元收购美国*的动力电池制造商A123除政府及军工业务以外的所有资产,2014年斥资1.492亿美元收购的Fisker,则是美国豪华电动汽车制造商。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制造新能源整车上,万向已经投入超过40亿美元,至今未能盈利。

  “梦想这个东西,和宗教信仰一样,是很可畏的,因为你很难打败有梦想的人。”倪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评价鲁冠球的“造车梦”。

  这从鲁冠球的那句经常被媒体引用的话就可看出其迫切的心情:“我天天晚上做梦都在做汽车,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

  2016年9月,万向自主研发的15辆新能源汽车(小型客车)通过国家汽车标准测试,同年12年,万向通过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准入标准认定,成为了继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和敏安汽车后,第六家获得独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国内企业。

  在今年初的万向集团年度总结大会上,患病在身的鲁冠球亲自为万向研究院总经理陈军颁奖,表彰其为万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1900万元,这是万向迄今未止对个人颁发的最高奖金。合影时,鲁冠球神采奕奕,丝毫没有病榻上的痕迹。

  9个月后,鲁冠球将梦想带到了天堂,在人间,他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棱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