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匆匆走进位于国贸的办公室,46楼,从落地窗俯瞰下去,小半个北京尽收眼底。我们在这里等了五六分钟,他进来赶紧握手,连连说着:“久等,实在太忙了。”采访全程,张洋谈吐从容,眼中是一贯的睿智谦和。
七年征程已过, “二次创业”是新的主题
盛世7年,耀眼的成绩单有目共睹。
不管是作为国内知名的股权投资母基金管理机构,还是最大的政府引导母基金管理机构,盛世投资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目前,他们签约管理着超过700亿规模的资金总量,直接、间接持有的股权和项目数量接近1600个,其中200多个实现成功退出。
将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这是盛世投资在国内开创的先河。多年来,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市场化、如何跟政府打交道,这些话题后续都会聊到。当我们问他这个成绩是否达到了7年前创办盛世投资的预期时,他却讲起了红军的故事。
“你说,红军当年长征的时候,知道目的地就是陕北吗?不知道!但是人们有一个总目标,要推翻‘三座大山’,解放中国人民。”他看着我们说:“盛世投资现在的成绩,7年前我们并没有做预设。但从成立之初我们就对自己有要求——为了将来在中国的创投行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我们也在不断地调整预期,每年都有新的目标。我们内部今年提了个新说法,叫二次创业,不能因为有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时刻保持创业的精神和紧张状态。”
图为张洋
在北京部队大院长大,进过投行,当过职业经理人,张洋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足以聊上一壶茶的时间。角色转变会带来很多不同,他却说奋斗征程中,其实角色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不能说我更喜欢做什么,只能说我更满意现在的心态,能让你拥有平和内心的就是一份好工作。”与国家共荣,与产业发展共进退,让张洋的心中充满了平和而坚毅的力量。
和政府“打交道”的两大秘诀:乙方心态+专业能力
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创新方式之一,政府引导基金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国内共成立1013支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超过5.3万亿元。
盛世投资从2011年就开始入局,23支有财政属性的基金,是目前的成绩。
虽然张洋更愿意把这个成绩归结为机会——“我们恰巧提前进入了这个市场,有先天优势。在别人刚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充足的案例和积累,足以开始另一个阶段了。”——但最先吃螃蟹的那一拨,怀揣的勇气和付出的精力都不会少。而机会,无疑也都是留给了有准备和有眼光的人。
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或许并不擅长和政府打交道,盛世投资个中经验如何?张洋轻声总结道:“乙方心态+专业上追求极致,这两个相结合就是我最大的心得。”充分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态是沟通的基础,了解对方的核心诉求则是根本,“自说自话是没有用的,人家跟你说产业,你跟人家说回报率,那是行不通的。”当然,强大的执行力是基石。
“政府工作人员往往都是中国的精英人士、高素质人群,要服务政府,务必‘打铁还需自身硬’。”张洋说。
在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上,盛世投资其实走出了一条相对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非常重视功能性资金。政府和国企的投资,并非仅仅关注收益,更多带有社会化属性的诉求,比如政府引导基金会希望能带动经济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就业等等。“在政府引导基金方面,我们会运用‘投资+投行、基金+基地’等综合化的手段来满足他们的诉求。”
经验有很多,但不会有“一招鲜”的模式,盛世投资这7年来过手的每一个案例都有各自的独特属性,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定制化服务,“不是我卖什么你就得吃什么,而是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什么。”
每一步都是选择:七年积累起的庞大图谱,更看重这样的GP
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是盛世投资的王牌。在此基础上,他们朝着早期投融资、直投、创新基地运营、基础设施等方向前进。就像不断补齐的拼图,7年间,盛世投资的布局图谱越来越清晰。沉淀多年,盛世投资深耕的行业开始渐渐浮现:
1、文化产业。文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行业,文化自信是国民崛起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行业里1块是100块,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上市就几千万的利润,这种规模的制造型企业比比皆是,但有谁知道呢?盛世在文化行业布局,主要是以母基金带动项目投资,以内容投资带动股权投资。”
2、科技产业。“其中芯片产业是比石油还高的单一进口品种,每年有3000亿美元的芯片进口量,这是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宝石。”
3、医疗健康。无需多解释,这是一个体量非常大的行业,有极大的价值可以挖掘。
张洋坦言,在行业方向的选择上,也会重点考虑团队过往的经历、人员素质等的匹配性,比如文化、科技、医疗等行业,核心管理团队在这些方面有十分丰厚的经验。这也是产业和资本结合的优势,不懂产业,只玩儿资本游戏肯定不行。
五大业务板块构建了盛世投资的主框架:
科技产业投资平台盛世智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投资方向,以母基金结合直投的方式,依托京津冀地区产业资源,以增值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产相融合,为机构及企业提供“资金+资源”、“咨询+管理”支撑服务。
文化产业投资平台盛世华韵,致力于文化产业精耕细作,深谙文化母基金和文化直投基金运作。
创新创业创投平台盛世方舟,深耕中早期领域,专注于中早期母基金、中早期直投基金、产业基金、FA和孵化器,服务于全球创业者、产业资本、投资人和地方政府,与国内顶尖的垂直领域孵化器、加速器建立深度合作,围绕泛娱乐、教育、旅游、医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孵化创新生态,为产业资本寻找上下游产业的投资及跨境并购机会。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平台盛世济元,通过市场化的医疗母基金、医疗并购基金等,纵深布局医疗健康领域。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平台盛世基业,以PPP模式为基础,以特色小镇整体开发为抓手,打造集产业、生态、旅游、文化、居住等“五位一体”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模式。
截至目前,盛世投资已投基金超过100支。张洋简洁清晰地分享了遴选GP的四大心得:
第一,募资角度,一支优秀的基金要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并不依托于某个单一的渠道;
第二,投资角度,需要有自己的行业属性和心得,以及充足的市场经验,没有失败过的肯定不是好基金,什么都投、没有行业方向的也不是好基金,要有自己比较鲜明的行业和阶段特色;
第三,管理方面,对外要有投后管理的能力、产业协同能力;对内,除了团队、过往业绩等,还比较看重基金本身的管理结构、公司股权、投资决策机制、团队激励手段、凝聚力、权益分配等;
第四,退出方面,所投基金需要有完善的退出机制,会买更得会卖!
对母基金的未来发展有六大预判,市场化是重中之重
未来仿佛就在眼前,却也像隔着千山万水,对于母基金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张洋有自己的预判。
第一,专业化。未来母基金机构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水平,提供更多价值和服务。
第二,市场化。究竟什么才是市场化?张洋总结了四点:一是资金来源的市场化。强调多种资金来源的组合,早期就是市场化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组合,资金来源多元化才能兼顾和平衡多种诉求。二是投资决策的市场化。盛世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专注、独立、创新,不依附于任何企业集团或者政府,所以能够保证独立性。三是激励机制的市场化。投好投坏一个样儿是不可取的,只有实行市场化的激励管理制度,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四是退出机制的市场化。现在很多基金都是只管投不管退,会花钱更会卖才是本事,很多存量资金怎么盘活,这也是市场化的重要一环。
第三,两极化。从投资阶段来说,要么就往早期走,要么往大项目的晚期走。尽管早期投资风险高,但人民币基金越来越关注中早期投资。以前,人民币基金以Pre-IPO为主,一只基金包打天下,什么领域都投,什么阶段项目都投,如今这样的基金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很难募资。基金越来越关注中早期投资,参与项目价值挖掘过程;关注“晚期”则是更多以产业为背景的并购基金,在这两年趋势亦日渐明朗。
第四,产业化。不仅仅VC/PE,母基金也更加强调与产业结合,不管是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都在走专业化趋势,在大的主基金盘子之外,存在专门的医疗基金、TMT基金等,这是未来清晰的发展路径。
第五,综合化。比如区域发展基金,可以利用投融资、产业引入、项目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综合化手段。
第六,国际化。中国的母基金早晚有一天要走到国际舞台,和国外的母基金竞争。
繁荣的资本市场,盛世投资有一颗“为国效力”的心
“你说乱象?我更愿意称它为繁荣。”当我们说起中国资本市场里,大小基金蜂拥而起、行业内乱象繁多的状态时,张洋则不这么认为,“海外母基金已经在衰退期。但是国内百花齐放,这种繁荣还将持续很长时间,但确实会有优胜劣汰的洗礼过程。”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每年以50%的速度在增长,股权投资行业,按照证券基金协会的备案,以130%的速度在增长,这么快速增长的市场会吸引大批人。
建立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投管理机构也是盛世投资的重要方向,张洋介绍,盛世投资始终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的产业力量和利益,此前已成功进行了多起海外并购,引入关键技术产业化落地,促进中国产业技术创新,同时加速中国制造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海外业务是盛世投资2017年继续推进的重点布局方向之一。
“今年我们会在英国和美国成立办公室,也是为国效力吧,在‘走出去’的同时,把国外高科技项目‘引进来’,有可能并购,也有可能招商引资,目标明确,形式不限。”据介绍,盛世投资对海外资产管理正在进行全方位布局,以及时获取优质项目资源,开展国际化投融资,协助创投企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服务于中国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需求,助力中国产业全球化发展。
对于时下正火的3000亿“一带一路”基金,张洋笑着说:“这会带来无数的投资与创业机会,希望国家能够看到并关注民营资本,我们都希望‘ 为国效力’!”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李红双 粥沫儿,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706/201706194155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