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顺丰王卫:你的人生只有1%是可控的

王卫从底层员工起家,一手建立了中国*的快递王国,这过程中他所积累的经验值得很多后来者学习借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王卫先生的一篇文章,他会告诉你,自己这二十多年来管理公司的心得方法。
2017-01-09 11:02 · 亿邦动力网     
   
  2016年,微信朋友圈曾经被一张截图还有这句话给刷屏了——如果我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这是王卫先生回应自己的员工被掌掴之后,放出来的狠话。一时间他和顺丰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对外界而言,王卫先生低调、信仰佛教,神秘且多面,马云曾公开表示,自己最佩服的人就是他。


  1 态度决定一切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信仰佛教。为什么会有这个信仰,这个信仰给我带来了什么,了解了这些之后,相信你对我王卫和顺丰的所作所为,以及顺丰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好的理解。

  首先我简单地描述一下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22岁开始创办顺丰,25岁公司初具规模,算是赚得了*桶金。可能有人会说王卫很难得,年轻得志,却没有头脑发热变成「土豪」。

  其实,我25岁的时候也曾经是一副标准的暴发户做派。不过这一切都是有背景和原因的:我们全家1976年从中国内地移居香港,当时面临的境况是一穷二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我父母之前在内地是大学教授,但是去到香港学历不被承认,就只能去做工人,收入微薄。所以我穷过,相当清楚贫穷和被人歧视的滋味。

  后来当我25岁赚到人生*桶金之后,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王卫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样子了,我也是有钱人了!

  所幸,这个过程没有持续多久,主要原因有三:

  *、随着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不一样了;

  第二、得感谢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不断泼我冷水,让我保持清醒和冷静;

  第三、是找到了精神依托,信了佛教。

  佛教让人内心平静,并且读懂了里面的因果关系能够让人醍醐灌顶。人这一辈子的成就、际遇,是跟上辈子积下来的福报有关联的,不管你权力多大、财富多少,很多东西你都掌控不了,比如说你是男是女,什么地方出生,长相什么样,家庭是否富裕等等,你更加控制不了的是今天运气好坏,明天成功与否……

  人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你都控制不了,只有一个百分点你可以掌控,那就是做事的态度。

  这个态度都有两面,究竟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是接受正念还是邪念,由你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在这方面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会把这一个点又放大成一百个点,弥补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足。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

  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今天的所谓成功,其实是上辈子积下来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本事不本事,只是天时地利人和集合到一起的一个福报。

  坦白说,我不太相信偶然,为什么会有偶然,因为无知才会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奖,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觉得是偶然,当所有的因果都集中到一起后,你再去比对,你会知道这是必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把未来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2 正知、正念、正行

  佛教中有很多「法」故事,这些故事的宗旨都是帮助世人「正知、正念、正行」。虽然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道理,但是能够给人一个正念,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够通过接受者的一言一行传播开来,比直接授人以鱼、予人钱财,功德更大。而企业文化做得好,也具有这样的功能。

  现在每年公司都有很多人进进出出。为什么有些员工满怀憧憬地进入公司,过一段时间却走掉了?原因很简单,要么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么是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包括物质的,也包括职业发展的)。

  但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离职员工所需要的东西并非公司给不了,而是公司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这就很可怕。人留在公司,才可以做企业文化,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来了两三个月就走了,再对一个新来的人讲企业文化,如此恶性循环,是没有用的。

  这就好比我们培养自己的孩子,当他两三岁的时候你跟他说要爱爸爸妈妈,要好学习,他才懒得理你,就知道伸手要吃的;然后他进入青春期了,就学会了反叛。我有三个孩子,现在老大十四五岁,开始「造反」,老二看见老大「造反」很痛快,自己也跃跃欲试。这很正常,我们小时候也这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耐心,关心他、包容他,等他到了十七八岁,慢慢成熟了,就会知道家庭的温暖,再等到他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就更能体会父母的伟大了。

  任何人的成长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对于企业员工也是一样。首先你要让他能在企业呆得下去,然后才能通过企业文化、制度、培训、激励等方式方法,让他真正融入整个团队,找到归属感,获得荣誉感。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期,也要提供不一样的东西。打个比方,在管理上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就应该讲不同的话。年轻人、90后,你跟他讲太多枯燥的大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有时候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大家想想自己年轻时的心态——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最反感什么……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用年轻人熟悉的语气、方式去和他平等的对话,不要有居高留下,不要有颐指气使,更不要有太多命令指责。

  除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级别的人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和完全要解决生存的人,追求不一样,日常的需求和着眼点也不一样。

  对待公司高层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刚进公司一年的同事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服务公司超过十年的老员工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甚至不同性别都要有不同的应对之策。在这里千万不要采取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必须做细,方式方法必须系统科学。

  未来市场、政策、经济环境会有什么变化,没有人知道,顺丰在面对这些变化时会积极去尝试很多新的模式,同时内部也会不断进行调整。不过不管怎么变,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公司对待所有员工的心,依然很正、很真、很纯。

  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内部改组,都会优先考虑到我们的员工。当然,这个「员工」是有条件的,前提就是你也是真心为公司付出,同时能顺应公司发展积极去迎接变化。这样的员工不用担心自己在公司的变革调整中会被边缘化,相反会获得更多机会。至于那些心术不正、不愿意付出、惯于浑水摸鱼的人,我们是坚决打击的。

  在变化过程中,我们设计任何东西都是双向考虑的,既要照顾到员工的利益又要考虑到公司的发展,绝不会只顾公司不管员工。只要我王卫在顺丰一天,都是会持这种原则去推动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以及日常管理。

  3 有德才有威

  再来讲讲个人修养,也即是「德」的问题。

  今天这个社会,经济大发展了,但人心却更浮躁了,很多人有意无意地都在追求「威」(广东话「威水」的简称,意指炫耀,傲慢)。但是在什么基础上才可以去威,威的基础是什么,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

  有人觉得有钱有权就威,我认为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威不是建立在金钱或权力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并且收获的都是尊敬且乐于亲近(而不是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这才叫威。

  在这里我想告诉你,要正确理解威的内涵,关于社会上对它的「迷信」一定要彻底打破。很多人喜欢在穷人面前炫富,在平民老百姓面前炫耀权力,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幼稚的表现,他们错误理解了财富和权力的涵义。

  这几年报章媒体都在讨论,说我们的国人出国被外界歧视,是因为现在中国人有钱了,他们妒忌,心理不平衡。对此我想说的是,这方面的原因不能说没有,但更多的恐怕还是看不惯我们种种愚昧以及缺乏教养或素质的行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和他的品格、素养不成正比的话,是一件相当可悲的事。

  我们走出去后,要想别人尊重我们,首先我们自己必须有道德有修养,并且学会尊重别人。怎样才算尊重别人呢?首先你要尊重人家的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其次你要尊重人家的生活习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乘车购物时自觉排队;最后要尊重人家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制度法规你得了解,避免在日常行为中构成挑衅或冒犯。

  关于尊重我还有一个自己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要让为你提供服务的人也因为服务你而感到开心。去饭店吃饭,上至经理下至服务员,我都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服务过我的服务员,也都很享受服务我用餐的工作过程,因为我会很礼貌很平和地去跟他交流,我要让这个服务员因为服务我而感到很开心,这叫尊重。

  相反,有些人一进到饭店就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做派,对服务员呼呼喝喝,态度相当恶劣,这样的人是很难收获真正的尊重的。

  你服务的客户是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是什么样的人。这叫德、这叫威,而不是开豪车住豪宅,出手阔绰,每天鱼翅漱口叫威。如果大家都能这么想,那我们这个社会也就离大同社会不远了。

  4 我的性格

  我是一个危机意识很重的人。为什么去拼一些创新的东西?最主要是因为,我意识到未来会有风险。不是说等到穷的时候,再去考虑变。在还有本钱,还可以任性的时候,就是要去试错,去尝试。在这个过程里面,10样东西里有1样成功了,可能这就是规避未来风险的重要业务。

  积极乐观,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学习,这才是迎接危机的正确态度。你既想马上去改变,又想完全准备好,不犯半点错,对不起,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会给任何人这样的机会。坦白说,在一些新业务领域,创始人有时候都是半桶水。能力不够没关系,积极去做,努力去学嘛!

  就拿我自己来说,难道这20多年一路下来我是接受了大公司的熏陶锻炼才做成顺丰的吗?我最开始是在外面做印染生意的,然后才转行做快递。每一年公司的体量都在增长,你认为是有外面其他大企业的CEO提供了借鉴或帮助我们才做好管理的吗?真有这样的好事我也乐得清闲。恰恰相反,这些年完全是由我们自己独立操刀来完成的。这么一路,我们都是通过「边走边看,边看边学」来不断提升自己的。

  所以我认为,不要老是在那问有没有准备好,是否完全具备某项能力,对于公司发展和变革来说,时不我待。现在的企业都是边走边看,边看边学,边错边改,这就是迭代。不是说一下子就要你拿出一个*的方案或产品来,而是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快速纠错的能力。

  互联网思维我相信你听得耳朵都要快起茧了,以前没有迭代这个概念,推出一个新东西就要做出最终的*版,所以几年才能出一个产品。

  现在不是了,几个月就出一个产品,但是在它的基础上可以迭代,不断更新,快速完善。如果一款产品你要等研究到*状态再推向市场,可能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其面世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来源:创业派(ID:icypai) 素材参考:砺石商业评论、驿站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亿邦动力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