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他被称为“航油大王”后入狱两年,九死一生之后,将投资作为新起点能否风云再起?

这个从地狱归来的人,身上有一股永不言败的劲。他对自己说:“我的人生还远没结束。”陈久霖能成就这桩伟业吗?人们对这事无比期待。
2016-09-22 11:32 · 华商韬略  熊剑辉   
   

  事情,要从陈久霖最风光无限时说起。

  在中国,中航油集团在航空油料市场上可谓一家独大,有人据此认为中航油(新加坡)也是靠垄断盈利,其实是误解。中航油(新加坡)能占据母公司100%的采购份额,一靠赌并购,二靠赌期货。

  陈久霖精通《周易》,对“赌”的理解别开生面:“赌可能是人的天性,我经常会以某种‘赌’的精神,致力于公司的发展。”

  中航油(新加坡)上市后,人们才窥见其盈利的玄机:2003年中航油(新加坡)年报显示,进口航油采购和石油贸易仅占总利润的16%,投资回报却占税前盈利的68%。这种“巧用资本杠杆”的方式,曾赢得中航油集团领导的盛赞,称其:“成功运用期货、纸货等石油衍生品工具,实现多种贸易方式的交叉运营,有力推动了贸易量的增加和利润的稳定增长。”

  为加强中航油(新加坡)的期货交易水平,陈久霖特聘澳大利亚人杰拉德?里格比(Gerard Rigby)和黎巴嫩人阿布达拉?卡玛(Abdallah Kharma)。他们都曾供职于国外知名石油公司,拥有十几年的交易经验。虽然被前雇主炒了鱿鱼,但交易员们都不负众望,杰拉德?里格比在2002年为中航油(新加坡)大赚200万美元,2003年又赚500万美元。尽管在期货交易员圈子里,没人承认他们水平一流,但陈久霖却没有任何理由不信任他们。

  要是交易员不靠谱咋办?中航油(新加坡)的内部风控堪称“*”。根据规定,交易员损失超20万美元,要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损失超35万美元,要报告总裁;损失超50万美元,则必须自动平仓。中航油(新加坡)共有10位交易员,即便全都喝醉了,损失上限也不会超过500万美元。

  这与最终5.5亿美元的亏损极不相称。有人猜测,这源于中航油(新加坡)内部风险控制的全面崩溃,交易员隐瞒不报,风险管理委员会不报,财务部门不报。等到最后报出来,局面已无法收拾。

  不过,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魔鬼陷阱

  实际上,中航油事件的真实细节至今都未曾完整披露。人们只能从一些较可信的资料中,拼凑出最可能接近事实的残缺真相。

  2003年3月,第二次伊拉克战争骤然爆发。几乎所有的石油分析师都认为,国际油价必将井喷。但美军发动进攻才三天,国际油价竟狂跌至三个月新低,无数石油多头损失惨重。但深谙《周易》的陈久霖却指引交易员,在现货、期货、纸货(交易所之外的期货)间交叉炒作,大赚了500多万美元。

  这轮空头干得漂亮,但陈久霖却因此有了个心理锚定:即便是伊拉克战争这么大的动荡,国际油价也没能涨上天。

  2003年底,中航油(新加坡)的两位明星交易员未经报告,连续卖空了200万桶石油期权,结果遭遇惨亏。到2004年3月,已罕见出现了580万美元的浮亏。

  对一个年销售额76亿美元的公司来说,580万美元的浮亏不是什么大事。当时,陈久霖正在巴黎出差,跟埃克森美孚谈合作,得知亏损后立刻发了封邮件,要求交易员斩仓出局。

  然而,交易员交易的品种不是一般的期货,而是“卖出看涨期权”(俗称“裸空期权”),曾被股神巴菲特炮轰为“定时炸弹”。它收益固定,且无成本,还能绕开金融监管,交割前不必显示在财报之中。然而,它理论上风险无限大,收益却不高。有人实在搞不清中航油(新加坡)外籍交易员为什么要交易这么个玩意,甚至据此认为交易员是“内鬼”。

  这个复杂的交易品种,陈久霖也不太懂。于是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和交易员表示,这种期权不能简单斩仓,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挪盘交易。

  所谓挪盘,是指在期权交易中关闭亏损的近期合同,然后通过出售更长期、行使价格更高、交易量更大的期权来支付关仓的成本。这么干有利有弊,如果趋势反转,之前的亏损能化于无形;而一旦错误继续,风险会成倍放大。给出如此操盘意见的,正是高盛旗下的阿尔龙公司(J.Aron)。

  实际上,陈久霖此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按规程严令斩仓,让交易员为自己的不当交易负责。但陈久霖没这么做也有其道理。国际油价20多年来的走势,他可谓了然于胸。即便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爆发,油价也没超过50美元/桶;如今国际形势平稳,油价已然上涨不少,笃信《周易》的他认为“物极必反”,很可能迎来下跌;而阿尔龙的“专业”投资意见,让陈久霖觉得,还是应听从专家意见。

  哪知道,这一下错得更加离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