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他在黄河边的小镇,用两百块的手机,做全球*钱的生意

1968年,22岁的他曾因为替被批斗的老师打抱不平接受过劳动改造。4个月的黄河大堤修下来,他瘦了20斤,回到家时,母亲从他背上揭下了一整张皮。
2016-09-08 09:52 · 华商韬略  毕亚军   
   

  “我不懂就不做,这是规矩。”他也不怕别人笑他保守,说他老土:“搞实体经济,靠汗水挣钱,行情好,多挣点儿;行情差,少挣点儿。”甚至他还公开说自己,不崇拜更会搞虚拟运作的李嘉诚,但崇拜更会搞实在工业的台塑王永庆。

  近百年来*个把工业做到世界*等的王永庆,最重视的一条经营哲学就是成本的控制。他有一个著名的鱼骨理论:在企业内部,任何大小事务的成本,都要对其构成要素不断进行分解,要把所有影响成本的因素全找出来,达到像鱼骨骼那样具体、分明、详细。然后,对每根鱼刺进行“瘦身“,力求做到最简,成本*。张士平虽然未曾与王永庆谋面,但却可以说是最忠实于王永庆精神的学生。两人共同的还包括,他们都认为,真正的低成本并不是低品质、低价格,而是消耗更低的资源,做出更好的东西,产生更大的效益,把事情做到*。

  张士平在普遍还不关心产品和品质的年代,就加倍重视品质的问题。魏桥的*个纺织厂就把产品出口到了日本。“因为人家外商就认我的产品。伊藤忠,日棉公司,还来求我们。关键在于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的纺织,当时不是亏损,更不是微利,而是高利润,因为我们货真价值。”

  也因为对产品有信心,纵然不少政府领导都对他的扩张泼冷水,他也是始终信心坚定。“现在纺织在国内外都已经是市场经济了,只要能做得出好东西就不用担心。如果能,谁也说不上我们;如果不能,领导捧你,也会死掉的。”张士平说,30多年前,他就认准这个道理,公司的干部、职工也认准这个道理。

  “很多人说这个魏桥是个谜,干啥都干成,干啥都干成*。尊重市场、控制成本、提高品质,这就是我们的成功秘密。”他强调。

  从严管理 雷厉风行

  平日笑嘻嘻的张士平,也是个独裁强权的企业人。他为企业的成功和16万人的前途命运而独裁,也为贯彻和推动企业的目标而强权。在魏桥,他是*说一不二的人。谁要影响他认准的目标,他一律强势回应,甚至回击。

  在魏桥,张士平*强调的是劳动纪律,这也是集团常年保持低成本的重要原因。30多年,魏桥的业务一直在变,但管理从严,令行禁止从来不变。他说:“我们这三十年来20字治厂方针的*句话就是管理从严。”

  1998年,张士平收购了陷入巨亏,但以前曾是滨州市规模*、效益*的国有企业——滨州一棉。当他走进工厂时,得到的是大门口挂出的欢迎词:“乡巴佬,滚出去”。面对消极和抵抗,张士平*个解决的就是劳动纪律。

  “围了我7个小时,叫我答问题。市委领导也在那里。”张士平回忆,其中一个工人直接挑明了说,自己干夜班,睡着了,晚到2个小时被扣一天的工资,他不服。当着市委领导的面,张士平强势回应:我觉得扣你扣少了,如果在我魏桥,你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了,因为你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而这之后,滨州一棉再有员工反对和抵抗,魏桥的回应就更简单: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

  张士平说,能干好的企业没干好,90%是人的问题、机制问题、体制问题。收购国有企业后,他90%的精力都用在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的滨州一棉连续3个月没发工资,亏损了4000万,销售收入不到一个亿,但却有300多个办公人员,12个财务人员。同期的魏桥销售收入30来亿,办公楼上只有20多个人,财务公司才4个人。因此,他接手以后,让所有的办大楼人员全部沉下去,所有的高层,厂长、副厂长全部免职。那时,滨州一棉还是个正县级单位,要完成这个动作,张士平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说到做到,强势到底。

  张士平曾两次被选为人大代表

  在从严管理之下,张士平盘活了这些企业。比如滨州一棉,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增长了59.6%、44倍的成绩。“那时候我们的1万纱锭盈利率,是国营纺织企业的10倍,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是,我们的人均劳效是国有纺织企业的5倍。”张士平回忆。

  当年,搞发电厂,电刚发出来,淄博电网就威胁,魏桥如果要自己发电,就必须从大电网中解列,而且还把邹平县政府一起警告,虽然知道有风险,但张士平也是不服这口气,最终把电力做成了降低成本的独门兵器。

  因为这样的背景,当后来有人说魏桥的电价便宜是不公平竞争,张士平就会显得非常气氛。“你说我便宜,你为什么不上电厂?赚钱的事你不干,你想不到,你就是笨蛋!傻瓜!”对于其他的批评,他也是始终保持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争辩、也不改变。“一个好的企业是批评不倒的,真正能批评企业的只有市场,如果市场能力不行,政府和同行怎么夸都站不起来。”他说。

  “快”、“高”、“低”的三板斧

  多年的管理实践和市场历练,让张士平形成独特的经营和管理策略。其中,最被外界学习和模仿的,当属他的“快”、“高”、“低”这“三板斧”。

  “快”——张士平强调,发展企业要快速决策、快速行动、速战速决。这也是他向王永庆学习到的成功法宝。时间就是金钱,依靠快速,魏桥既省下很多时间,节约很多金钱,更抢出很多时间走在同行之前率先把握商机,赚到很多金钱。

  在魏桥,几乎所有项目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一个21万千瓦热电机组,他们可以不到10个月就投产发电,比同行速度快1倍,而且投资仅为其一半。而公司旗下10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超级快速反应的部队,可以按小时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反应。棉布、棉纱新品种,只需要3天和2天就打样出品。

  张士平亲自修订的技改管理方针中,强调着一个“五同五早”。即: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人员培训、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同步进行,早施工、早安装、早投产、早达产、早回报,所有这些得核心要义也是奔向一个主题:快!

  “高”——张士平要做规模*,但强调扩张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一开始就高举高打,做多少年也不会被淘汰的事情。当初大搞纺织工业,他们不惜血本,从日、美等国引进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设备,让魏桥不但是*,也是设备最*的棉防企业。进入到铝业,他们也是一出手就全球装备*进。

  《财富》记者采访张士平时,张士平曾在一个纺织车间向其展示魏桥的现代化与先进性:他在我眼前揪断一根纺纱机上的丝线,然后转过来期待我脸上即将出现的惊讶表情—果然,这台拥有智能的机器自己找到了断点,并且用不足2秒的时间将其重新连接并继续工作。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几个人。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纺织机整齐划一地24小时轰鸣作响,它们创造了这家公司从未有过的繁荣。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