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投资,七分服务
在孟宇看来,“投”也仅仅是投资的一个小环节,更重要的是服务,包括投前服务以及投后服务。“稍微优质的项目,等你赶到的时候已经被VC们抢过几轮了,核心问题是你能给企业带来除了钱以外的包括资源、品牌方面的增值服务。”
深创投曾分两次投资华大,包括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都是由孟宇主导负责。他回忆说,自己并不是生物医药专业出身,却被领导指派负责华大科技项目的投资,原因可能在于这一项目并不是纯粹的专业技术投资项目,而是涉及了专业、重组、收购、内部整合以及与公司、投资人深入协调的综合性投资项目,需要对财务、法律、上市规则的综合掌握,以及强大的沟通能力,需要大量的投前服务。
当时,华大科技融资的主要目的在于收购CG公司,而CG公司是一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难度在于其产品属于极高技术难度的高端仪器且为美国上市公司,在收购方面涉及法律、商务、业务、技术等多方面难题,且华大当时主体众多、业务繁杂、需按上市要求重组,并会同软银、红杉、光大、景林、新招5家知名投资机构联合尽调,投资难度可想而知。“花三分的精力在投资,七分的精力在服务,这是靳海涛老董事长对我们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对待所有投资项目的态度。”
而这还只是投前,投后服务则包括资源对接及解决疑难杂症。孟宇经常会在企业需要时参与企业管理,甚至帮企业找地、帮企业贷款。“行业往往将投后叫做管理,但我认为应该叫做服务,将被投企业服务好了,企业就能快速发展。而这种投后的服务能力,需要投资人不仅可以投,还要能够在公司管理、战略发展、关系协调、具体疑难杂症的处理等各个方面帮助企业,这也是对投资人综合能力的考验。”如今,孟宇不仅出任被投资企业的董事,很多时候还应被投资企业的要求兼任了企业具体的行政管理职务,深入企业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一线,将此前成功的、失败企业的经验,应用于被投企业的具体管理上,这往往就能快速提升企业的业务能力。
抽象化项目内核
孟宇总结了投资人所必须的5点要求:综合性、学习性、专业性、理性思考、勤奋。其中综合性则指的是不仅仅投某一行业、某一技术或某一模式,是他尤为看重的因素。
孟宇是技术背景出身,按照一般情况他的投资领域应该皆是技术型项目,然而他的投资案例却不乏如华大基因这类生物医疗领域的项目以及天地壹号这类消费型项目。“优秀的项目大多有共性,投资人要善于将项目内核抽象化,寻找其共同特点,并反复验证。”而在天地壹号这一消费类项目中,孟宇同样感受颇多。
80年代,北大经济学院出了两个卖猪肉的名人,其一就是如今天地壹号的董事长陈生,如今其主营两大业务,天地壹号和壹号土猪。当年一位中央首长到广州视察工作,就餐时将一瓶陈醋和一瓶雪碧混着喝,接待首长的人后来将这个故事讲给陈生,他一想,首长愿意喝的味道肯定不错,于是“首长壹号”也就是如今的“天地壹号”诞生。彼时当孟宇投资时,天地壹号的净利润及估值都不高,而如今其净利润已达3个亿,并成功登陆新三板。而孟宇从这一案例中学到的三点,也成为其后投资消费类项目的经验。
一是渠道。如今天地壹号已是广州深圳家喻户晓的品牌,在广州许多偏远破败的小山村,小水沟里经常飘着天地壹号的瓶子。在许多南方的二三线城市,只存在消费者是否喜欢喝天地壹号的问题,不存在是否听过这一品牌的问题。他们有许多线下团队,保证渠道的充分下沉。
二是品牌。除了醋饮料天地壹号,高端猪产品土猪壹号,还包括众多“壹号”系列产品,形成统一品牌。
三是营销能力。这是消费类项目的核心要素。天地壹号的核心管理团队销售能力极强,当某一地区销售量下滑,其管理团队会立刻到销售一线,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找到问题根结,对症下药。
有些热点是被制造出来的不理性热点
未来几年,孟宇看好的则是“互联网+”。“‘互联网+’已被说得很多了,但目前‘+’的都是容易的事情,好吃的肉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将进入啃骨头阶段,互联网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互联网和工业产品的结合。”
“现在行业中有时会制造出一些不理性的热点出来,在热点上狂欢。作为投资人,需要以自己的专业性做依托,冷静观察,判断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孟宇以智能手环举例,虽然近两年行业被炒得异常火爆,他却一个也未投,他的专业背景告诉他,无论是体重秤还是手环,所有智能手环的核心在于传感器,而目前大家用的都是核心功能类似的传感器,唯一能做的差异化只是应用功能的微小改动,最终只能是价格竞争,而不能出现具有真正核心优势的划时代产品。“有些行业有意义,但仅是未来有意义的前奏,关键要注意行业拐点。”
给创业者的一句话
注重商业本质,享受创业过程。
———————————————————————
我们所采访的每一位投资人都已在业内得到一定认同,或许他们还没有今天沈南鹏、熊晓鸽等人的成绩,但他们并不缺少成为前者的可能。我们精心挑选业内最具潜力的80后投资人,透过与他们的深度采访和投资案例剖析,首次展现给读者们这个正在崛起的投资人群体。
更多投资人采访请戳:《投资界》年底大型策划《寻找未来:谁是最具潜力的35岁以下投资人》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谭宵寒,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601/201601213928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