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消息,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出席了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
以下是雷军在对话环节的精彩观点和重要信息:
小米正在与中国移动合作
小米已经先后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合作推出定制机,最近在跟中国移动合作,“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之间,要少一点相互之间的指责和抱怨,更多地把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做好”。
小米两年冲刺千亿元销售额
今年上半年,小米实现了超过130亿元的销售额,今年全年预计将完成1500万销量和26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小米很大的可能性明年做到五六百亿,快的话,在后年超过一千亿元。
小米不属于“中华酷联”流派
很赞赏“中华酷联”把手机都在往中高端的品牌推进,但小米和“中华酷联”属于不同的流派,“我可能把这些东西都理解成比较虚的东西,我可能对手机的工具性更在乎。”
智能手机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下一阶段的创新点是什么?
智能手机特别像电脑,体系结构的话到今天已经告一段落,无非就是触摸屏、CPU、GPU的竞争。未来大家的创新可能是在这些领域,主要是跟传感器,跟各个设备的连接性,还有跟O2O服务的连接性,跟社交关系的连接性,也非常期待电池和显示屏技术的突破。这个行业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不看好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的设备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整个产业链一起配合。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挺复杂的,*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电池的功耗,如果经常需要充电就烦得不行。
智能手表*的问题就是电池,如果手表只能用几个小时就很烦。此外芯片体积如何做得足够小,放到手表上还比较舒服。可穿戴设备的难题是产业链还没有成熟,就是更低功耗的芯片,芯片的个子非常小,能够集成到一块手表难度挺大的。真正大规模的商用可能还要假以时日。
小米会不会通过收购的方式去发布MIUI?
小米非常开放,非常愿意和优秀的团队一起合作,甚至合并,“在今天非常激烈竞争的市场里面,像小米这样的公司要想突围,要有抱团打天下的想法”。
小米科技为什么要推出红米,涉足千元机市场?
此前国内千元机的品质不够高,小米需要推出一款针对普通大众同时又超出他们预期的产品,打破外界对“千元机=低端机”的印象。但红米概念的酝酿和推出,的确也受到了去年今日红极一时的“*机”产品的刺激。
红米是高体验和高性价比路线,主要面对普通用户,就是说够用、适用、能用,可能炫技的东西少一点,所以强调的是高体验。这样来实现和小米品牌的差异化定位。
以下为对话实录:
李岷: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互联网大会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来跟雷总做一番对话,现在压力很大,因为这个环节是这次大会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也特别希望能够从雷总那儿听到关于小米、智能手机和关于中国互联网的看法。雷总,你知道虎嗅网吗?
雷军:主要是我先认识你,你在原来的媒体业就做得非常成功,办了虎嗅网之后我们也经常看虎嗅网。当然我觉得科技这一块,我觉得都是做得越来越好。
李岷:为什么我刚才问这个问题呢?虎嗅网一贯是比较犀利,如果我提到比较尖锐的问题请雷总担待。因为今天大会的关键词叫生态,我待会想跟雷总进行的对话就主要从三个层次。*个层次就是小米的生态,小米以后想打造什么样的生态? 第二个层次想听一下雷总对整个智能机行业生态的看法?第三个,中国互联网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态?我们主要的中心还是放在小米身上,首先要恭喜雷总的是,在前天你们新发了一个手机叫红米,在QQ空间上创造了一个全球商业都很耀眼的记录,在1分30秒瞬间抢完10万台,首先恭喜雷总。红米799元的价格我觉得也是一个像一把刀一样,像雷总所讲的做产品就是要做到*,要把对手逼疯、逼死。
*个问题请教雷军总,我知道这个事情策划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你们决定推出红米的时候你们的逻辑或想法是什么样?期望这个799元的价格在市场上面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雷军:谢谢主办单位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本来我来这里是不想帮小米做广告,一说这些问题很容易让大家误解。也感谢主持人和主办方,跟大家聊聊为什么做红米,我本身是个发烧友,我做小米的时候就是面向我这种人做的,就是有很炫很酷的功能和特色,做小米的时候全部选择国际一线大牌供应商的顶端器件,然后强调高性能和高性价比,所以在每一代小米发布的时候都是那个时间点全球速度最快的手机。虽然小米只做了两代产品,基本每一代都是市场上最快速度的。
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看到国内包括台湾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性能越来越好,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我当时就在想我们有没有机会做一款非常好的千元机,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当时有点拿不准哪个品牌更好,其实做手机我跟大家科普一下,如果我们今天决定做红米,我们就要用未来一年可能发布的平台,在开发这款产品的时候往往是在这个平台仅仅是在α1和α2的时候要参与,这样才能做到芯片发布的同时手机才能发布。这样的风险在什么地方呢?风险是你都不能这个平台好不好,你只能相信人品。所以我们去年7月份的时候就选定了两个平台同时做,主选的平台是双核A9,这个性能是不错的。我们另外选的是MTK6589T作为备选。我们的一款做完以后用了用觉得不够好,他们跟我说可以优化,可以改得更好。改了连续三四个月以后他们说我们实在改不动了。可是大家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已经顶了40万的货,做手机需要提前三四个月订货。我特别痛苦,我跟所有让商量了好几天决定把这个H1项目取消,把备选的H2升级,就是今天的红米。
面临*的问题是这40万台H1的机器怎么办,当然这个损失非常大。把H2升级成红米之后,他们做到第三个版本的时候我用了几天以后,我当时激动得不行。因为我发现这款手机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这个我真不跟大家吹牛,远远超出了我的形象。经过我们内部反复商量以后决定把这个手机升级为战略成本,抽调了非常能干的人员加入项目组迅速扩张,也造成了今天很痛苦的问题,就是这个月整体产能的数量不是很大。原来没有想到会卖这么大的量,所以在一两个月前刚刚申请之后,我们这款产品一直在迅速调整。
还有一点,大家对小米的批评说是饥饿营销。之前我们的能力不够,其实今年上半年到5月份的时候基本上小米可以开放购买,我们用了富士康跟英华达非常多的产线。这次红米供不应求主要的问题,*个是我们对这个产品原来没有这么高的定位,整个的供货量不足。第二个是这个产品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反过来又导致供应的难度加剧,这是跟大家解释一下。
做红米我的观点要改变普通老百姓对千元机,就是对低端机的开发。因为这样的机器相当于去年旗舰机的水平,屏幕是4.7寸视网膜的屏,是台湾友达的屏,友达就是苹果的供应商。相机质量也很好。可能大家跟我觉得也是一样千元机都不能用,我现在自己用的也是红米。刚才有人问我你也用红米吗?我用了好几个月了。问我有什么感觉?我我说是深度用户,以我这么深度的用户到晚上还有30%的电还没有问题,用一天肯定是足够的。他问我有什么问题?我说对我这样的用户1G内存少了,我几乎很少用1G内存了,4GROM也少了一点,但是799还能怎么样?对深度发烧友来说的话红米还是略显不足,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个产品应该远远超出预期。
李岷:谢谢雷军,我刚才听了你的话理解了你的逻辑,小米在两年前成立的时候其实是走一个高性价比的路线,到了去年年中的时候发现如果要继续延续高度性价比路线的话,你必须要往千元机的路上降,这样才能不给对手和自己留后路,这其实是防御型的打法?
雷军:我觉得我们的主业肯定是小米品牌,小米品牌会继续坚持用全球一线的供应商*的东西,然后坚持高性能和高性价比,不管发烧友的人群有多大,我认为我自己首先要把小米品牌做好。
第二个,做红米的话,我们坚持的是高体验和高性价比。就是说够用、适用、能用,可能炫技的东西少一点,所以强调的是高体验。红米这个品牌主要面对大众用户的,所以在这款手机设计的时候跟小米设计理念差别是挺大的。在做小米的时候我们内部开玩笑说,我们选择的供应商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基本上都选世界上*的。做这款手机的时候无论怎么选要让选的东西让用户感觉到。比如有人批评我这个手机不是全贴合的,可能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全贴合。全贴合的时候的好处是关机的时候全部是黑的,就是把触摸屏和显示屏全部贴在一起,全是黑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还有很多新的提升,但是多三四块钱。而且我问了很多消费者他们不在意,我说这样的功能可以不要,所以这就是两个品牌的差异化定位。
李岷:决定做千元机的时候,有没有受到过对手的刺激?比如说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有一些你的对手叫嚣着要去做千元机去打你的弱点,你是不是受到了这样的刺激?当然我就不点名了。
雷军:我觉得的确有,我觉得跟去年4月份到7月份我们的一些同行所诋毁,说我们手机暴利。因为采用世界一流的供应商的器件跟采用国内和台湾的器件是有差别的。我想用国内和台湾的一线器件做出来试试,反正我做完之后是799。如果谁可以用小米的规格做到799我会非常佩服,我相信799应该有效地回应了去年年初个别同行的诋毁。
李岷:雷总的意思是你们尽管放马过来,看你们能不能做到799元的水平。但是会不会考虑到对以前主流用户的伤害呢?包括对后期的营销上面怎么去规避这样的风险?
雷军:这也是红米发布之后很多人,这主要是同行和分析师、评论家很关心的问题。其实观点很朴素,只要一个产品好就会有品牌,就会有美誉度。如果产品不好,你再怎么诋毁都是这样。我自己想了想比较简单,这是不是一款好产品,反正这款产品我跟大家讲,最后一个版本叫P3出来的时候,就是P1、P2、 P3,我有一天晚上没有睡觉,我觉得远远超出了我对产品的预期。
所以只要是好的产品就一定会有平台,其实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是产品理念。可能我们去想这把小米品牌拉低了或者怎么样,也许他们讲得都挺对的,但是我想的很简单,红米是好产品就能提高小米品牌,如果不是就一定把我们的品牌搞砸。
李岷:刚才关于红米发布之后雷军也没有跟外界聊过对红米的通盘想法,对于红米的想法到此为止。其实我接下来想探讨的另外一个问题,整个小米的生态问题。我们知道整个小米手机出货大概有1500万?好像是这个数字。
雷军:一千六七百万。
李岷:米聊官方发布的数字有1300万,大概也差不多的。这些都是一两千万的产品,我想因为雷总早期在说小米的创办思路的时候也专门说到铁人三项的打法。小米创办三年,小米手机发布两年你对三项的看法是不是到了一个新阶段?在三项的轻重和均衡上面是怎么考虑的?游戏现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就是对于小米整个生态的想法和思路是怎么思考的?
雷军:小米是去年9月份开十做MIUI上面的生态系统,当我们发布V5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跟内容相关的各个入口在MIUI上已经非常完善。像我们的应用商店、游戏中心、主题市场、音乐、视频、读书、浏览器,这9个模块都已经全部具备了。而且我们在每一个生态链相关的领域里面都在市场前几位。
虽然小米只卖了一千六七百万部手机,但是看每一个人应用后台的时候,小米都成了继苹果和三星之后*的手机平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小米卖的全部是高性能手机,上网的活跃度特别高。所以我最近看了各家发布的各款报告里面小米都在第三位。可能跟别人卖到四五千万部手机相比的话小米的上网率会遥遥*。回过来说,我们在应用市场、游戏中心,在各个应用上我们也在市场上处于前五位。到合适的时候我们会公布给开发者贡献了多少收入,可能也都是天文数字的收入,这一点不需要讲了。因为很多的开发者都选择小米手机作为开发应用机器。
李岷:下一阶段会包括对MIUI、米聊有新的发展策略吗?比如说你每天用米聊吗?上面还有谁?就是除了小米的员工?
雷军:你问了一个很犀利的问题,我想小米遇到了国内最强的竞争对手,当然也恭喜他们做得很成功。我们在社交沟通的领域里面,米聊实际的数字可能比大家想象得要好看很多,当然跟同行相比的话差距也不好意思讲。但是我觉得作为Stop AP还能活下来,还能成长,我对这个团队是非常肯定的。我觉得IM是不容易做的事情,大家对IM的理解太容易了。在移动互联网上做IM,我记得刚开始做的时候经常宕机,动不动这个省的用户联不上了或者哪个省的用户联不上了,是蛮复杂的。做到今天有很强劲的竞争,但是今天还在持续成长。
李岷:在三项之外还会有新的软件在尝试吗?
恩雷军:我觉得我们现在集中精力,把我们现有的产品做好已经相当不容易。我自己也一直在讲专注,我觉得专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克制贪婪。因为每个人都想做很多的事情,反正我们在内部讨论的时候每天都在讨论克制贪婪,就是不要太贪心,要少做点事情。如果能做一件事情,绝不做第二件事情。小米在过去成长的几年里面其实放弃了很多的机会,我们今天非常专注在小米手机、MIUI,并且还在坚持做米聊,我觉得这几块业务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岷:目前还会做第四款比较核心的产品吗?
雷军:我们也有很多创意在实验了,但是最后会不会发布真的不好说。前端时间总有各种各样的传言,我也不辟谣了,有些的确在试,有些连试都没有试,大家在帮我们试,有各种各样的传言就不辟谣了。但是小米是非常进取,也非常克制的公司。
李岷:举一个例子,你们曾经咔碴过什么想法?
雷军:我刚才介绍过了,比如说做红米,是同时做两台机器,然后优选一个*的。可能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千元机,也没有什么。其实我们做了一年时间做了两台机器,花了很多钱,这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我们对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产品花的力气比你想得多,这是为什么参数看起来一样的手机,小米品牌和红米品牌就比别人做得好。
李岷:谢谢雷总,会不会通过收购的方式去发布MIUI,比如对卓大师的收购,这种谣言都有了,不辟谣吗?收购刷机应用去推动MIUI?
雷军:关于小米的传言太多,我们的习惯是不回应,因为回应以后要每天都辟谣。但是有一点,小米非常愿意和我们有互补性,然后和非常优秀的团队一起合作,甚至合并,这个我们都非常开放。在我们成长的三年历程上也合并了几家公司了,而且目前表现出来的非常好。在今天非常激烈竞争的市场里面抱团打天下也是另外一种打法,像我们这样的公司要想突围,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里面打出来的话要有抱团打天下的想法。
李岷:谢谢雷总,可能谈太近的东西雷总都是不传谣、不辟谣。今天要谈一下小米的生态,特别想请教雷总你期望未来三年,期望小米的生态系统参照系,就是能够举出一个小米未来三年生态系统会是什么样子,收入占比或利润结构,就是不用那么具体,但是有一些大概的框架性的想法。我觉得现在苹果模式已经有点 OUT了,是往苹果的方向走,还是往亚马逊的方向走?不靠硬件赚钱,大家大量的供货靠内容、媒体和其他应用收入来赚钱。雷总在生态上面展望一些未来的想法?
雷军:小米对整个手机上的生态系统非常在意,不仅仅是商业模式决定的,首先是用户体验决定的。在今天的android手机上,你用任何一款 android手机都可以发现非常费电。大家经常指责手机厂商电池不够大,原来做2000毫安不够大,现在做2500毫安不够,然后做3000到 4000,这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大家知道iPhone的电池是很小。iPhone5的电池大概是1400,问题是出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出在android 是开放的生态系统,iOS是管制非常严的系统。所以在这一点上因为iOS上管得很严,整个生态系统比较健康,android比较开放,有个别的同志们经常捣乱,比如说后台启动、通知栏弹出、屏幕弹出、悬浮窗口,然后再加偷流量,顺便弹广告,我相信你们的手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特征。
所以我在做生态系统的的时候,我说我们的系统能不能安静一点,能不能不要不停地吆喝,用过小米手机的人都知道小米的系统没有任何弹出和通知栏。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整个互联网行业在投资者的压力下,或者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经常搞一些假数字,什么叫假的KPI呢?说日活跃,本来不需要常驻的应用开始常驻,不开始弹出的就开始弹出,因为有常驻就有日活跃,完全不考虑用户体验。大部分大厂做的应用也是这样,一说不需要常驻但一定要常驻,手机上常驻直接带来几个问题。*个问题是耗电,第二问题是占内存,第三耗流量,就完全没有必要,我就不点名了。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健康的生态,怎么能让大家恢复到健康生态呢?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这么干大家就会跟随,弄得整个系统很乱。我在考虑小米生态的时候,希望小米生态是在android开放生态的大范畴里面是一个比较约束的、比较安静的、用户体验比较好的生态。
李岷:您刚才说的是小米对整个智能机生态的想法,或者是想去做的贡献吗?刚才我问您的问题是这样,比如将来主要的收入、利润是从硬件来,还是想通过后续做其他不管是应用和内容方面来?
雷军:其实消费者对这个东西没有兴趣,消费者最感兴趣的是我刚才讲的两条,*提供高品质的应用,第二硬件的体验怎么样。所以谈到生态系统的时候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我刚才谈的一些生态系统的约束和一个发展方向,现在android的生态我觉得对大家的困扰是挺多的,我刚才看你在用android手机,我觉得你多装几个应用痛苦就开始了。
李岷:雷总的意思就是说我先用最干净、最健康的体验,然后把消费者圈住,后续怎么赚钱我先不说了。
雷军:不是说怎么赚钱不说了,其实我们原来在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学过Google十戒,*条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李岷:纷至沓来的是什么?
雷军:看看Google怎么赚钱就知道怎么纷至沓来。这个问题很重要,你真的把用户体验做好,真的把产品做好,我认为其他的东西纷至沓来。为什么我一直在讲小米最最重要的观点,因为小米今天在市场上比较火,大家会觉得小米营销强,这个叫什么?新媒体营销真厉害,首先谢谢大家对我们营销部门和新媒体部门的肯定。但是我今天跟大家讲一个观点,我们从创办之日营销部门的人数和规模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几个人。我们真正的观点是*的产品就是营销,所以整个公司里面绝大部分的人都在产品和服务部门。
刚才有人说有不少大牌记者加入小米,我们小米公司也就是四五百人,他们也非常清楚小米的立场是把产品做好。
李岷:谢谢雷总。接下来探讨一个关于现在大家都在说可穿戴设备,记得两年前那会大家不说移动互联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人,现在不说可穿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移动互联网人。雷总,您是不是也在观察、琢磨。您试用过的哪些可穿戴的?
雷军:有很多,光手环试用过十个以上,Google 眼镜也试过,反正跟我想象的一样。我觉得我在没用之前挺好奇的,我仔细琢磨以后还是担心实际的使用体验,反正我用完以后自己是不太想买。
李岷:不太想买?
雷军:不太实用。可穿戴的设备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整个产业链一起配合。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挺复杂的,*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电池的功耗,如果那个东西经常几个小时需要充电的时候就烦得不行,蓝牙耳机经常充电就是功耗的问题。智能手表*的问题就是电池,如果手表只能用几个小时就很烦。而且支持不支持蓝牙、电话、Wi-Fi,这些东西都挺耗电的。还有怎么把芯片这个东西做得足够小,放到手表上还比较舒服。今天*的可穿戴的难题是产业链还没有成熟,就是更低功耗的芯片,而且芯片的个子非常小,而且能够集成到一块手表,我觉得难度挺大的。有不少的先驱已经开始做了,但是真正大规模的商用可能还要假以时日。
李岷:小米还在观察阶段?
雷军:我们不辟谣,不信谣。
李岷:昨天看到对于智能手机行业现在你们是怎么样的判断呢?我看国外一些观察者说整个智能机到的创新的瓶颈,因为自从去年包括iPhone5和三星的S4发布之后,并没有给业界惊艳的感觉,有人说是瓶颈。还有人说现在智能手机处在婴儿期,包括今后对穿戴设备进行一定的连接。我想请教您对智能机行业总体的阶段的判断是什么?你觉得下一阶段的创新点是什么?不用再说性价比的东西了,那个东西是中国人的玩法,就是希望看到在全球的范畴里面你觉得智能机行业下一个竞争的PK点是在哪儿?
雷军:我对于智能手机的看法,就是智能手机特别像电脑,我是用电脑的观点来看智能手机。如果讲智能手机的体系结构的话,到今天已经告一段落了。就是触摸屏、CPU、GPU这些东西,基本上告一段落了,大家也理解了什么叫智能手机。就是它的大结构到现在已经稳定了,下面各种方式的创新主要是跟传感器,跟各个设备的连接性,还有跟O2O服务的连接性,跟社交关系的连接性,我觉得大家的创新可能是在这些领域。当然我们也非常期待在一些尖端技术上的突破,比如说电池技术、显示屏技术,其实全球最尖端的科技里面大家在做各种各样很有趣的尝试。但是离真正的量产的消费品还有距离,有些很厚的电池,有些可折叠的屏幕,这个行业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李岷:我相信两年小米可能成长为市值几百亿美元的公司,你觉得小米在哪方面要承担创新的责任,或者你们在哪方面是打算像攻坚一样去做创新,包括你刚才说的连接、O2O的东西,你们打算在哪方面去突破?
雷军:我想小米最最重要的创新是铁人三项,就是把软件、硬件、互联网全部融为一个整体。我觉得铁人三项的循环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完全给大家展示出来,可能我们还需要两年。两年后大家回想我们过去五年的工作,可能觉得这种模式是非常有效率,所以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是把模型完全跑顺畅,所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可能大家没有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就是这种模式的效率是高得惊人。
李岷:这个铁人三项也是我问你的关于小米生态的问题,但是现在你觉得只是跑出一个雏形,你说的没有顺畅指的是什么?
雷军:我觉得对于我们内部来说已经被充分证明了,对于外部来说大家觉得还看得不清楚。其实今年上半年已经干了130几个亿的人民币,不出意外的话今年1500万手机,260亿到280亿。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大的可能性明年做到五六百亿,我有不小的可能性快的话在后年,慢的话在大后年过一千亿人民币。我想也许真的做到一千亿人民币大家才真正理解了小米这一整套商业模式创新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可能大家有时候无法理解一个三年的公司干到三四百亿,感到第五年、第六年到一般千亿,这在世界上是*的。
李岷:我们还在2013年已经看到2015年、2016年的小米是什么样子?
雷军:我觉得快则明年,或者后年、大后年小米会超过一千亿。
李岷:这个一千亿是怎么构成的?
雷军:我们非常关注在现在的产品上,我们努力做出让大家尖叫的产品。把这个做到其他的都是纷至沓来。
李岷:我觉得这就是你的挡箭牌。
雷军:我们想的真的很简单,有的时候创业者想太多了,你真的要竭尽全力。再说一下互联网七字决,你真的理解了专注、口碑、快,你就理解了是讲的事情,竭尽你的全力,再专注就很成功。
李岷:我看到国内其实今年有一些智能机的品牌把自己品牌化,出货量已经很大了。比如华为、联想往高端去塑造。但是有些公司还挺吃力的,雷总要不要给一个免费的建议解决他们的痛苦?
雷军:华为、中兴、联想都是我们民族企业的佼佼者,他们非常有骨气。非常佩服他们在国内甚至全球所取得的很了不起的业绩,我发自内心地对他们都很尊重。
我也很赞赏他们把自己的手机都在往中高端的品牌推进,在塑造更中高端的品牌。我也看到他们这样的努力所取得的战果,像他们的手机也卖得非常好。但是有一点我跟他们不一样,我可能把这些东西都理解成比较虚的东西,我可能对手机的工具性更在乎,可能跟我是发烧友有关系。我会把手机更多理解成比较像电脑的东西,当然也有时尚性、装饰性。所以我跟他们是不同的流派,他们追求的东西我也挺支持、挺理解。但是好像我追求的东西大家不一定理解,所以我后来在想可能我跟他们不是一个流派。
李岷:但是你成功地打造出了小米的品牌,能不能从品牌的角度给他们点拨一下?
雷军:我觉得我不是打造了一个小米的品牌,我真的是非常认真地做了两款的小米手机,做了一款红米手机。如果大家觉得有做得不到的地方我愿意是我能力不行,但是不是态度不行。我们真的非常认真地在做每一款产品。当然他们都是很成功的公司,如果一定要提建议的话,我会建议他们把99.99%的精力花在产品上。
李岷:难道他们不是吗?
雷军: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干过,我是99.99%的精力在做产品。
李岷:但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国内运营商的渠道,我觉得是悬浮在国内智能机头上,是一个生存环境,你进入了一个渠道才能大规模的铺量,但是进入了这个渠道赚不了钱。这对于中华酷联来说就是一个现实,那怎么办呢?你觉得这种现状合理吗?
雷军:小米也在和三大运营商合作,我们最早是跟联通合作的,后来跟电信也合作,最近在跟中国移动合作。我在想我们每一家做产品的公司可能还是关注自身比较好,其实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好也罢,不好也罢,毕竟是我们真实存在的环境。我觉得我们努力地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就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消费者,这样子社会才能进步。可能我们这个社会更多要提倡的是少一点相互之间的指责和抱怨,更多地把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做好。
李岷:您的观点是对于渠道放在哪儿,但是我可以不去考虑它,去专注于自己的产品?
雷军:我觉得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李岷:这一年多以来有让你比较紧张的对手吗?
雷军:我这样讲可能有点狂妄,我真的没有太多的看同行,主要的原因是我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把自己产品做好还觉得远远不够,所以我比较少地去看、比较少地去考虑同行。我更多的精力是怎么样把我们的产品做好,我觉得这*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其实小米很开放,在我的办公室就接待各家公司的高管来访,我经常欢迎他们来我这里坐坐看看有什么可以合作的。今天整个中国、整个行业,我们的产品跟世界品牌相比还有差距。我们怎么样缩短这个差距共同完成超越,我觉得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李岷:谢谢雷总,可能时间不多了,其实我想谈的第三个层次的问题,小米除了是一家智能手机公司,还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公司。其实想请教一下您对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整个态势的看法,因为今年一来其实业内发生了很多收购,主要都是几大巨头的收购、合并,您觉得现在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来说,他们的一个生存空间或者说切入点还有可能在哪些地方、在哪些环节上面?因为您自己本来也在做一些投资,相信您接触的创业也很多,所以请您给他们提一些建议。现在移动互联网很快就变成巨头来垄断的传统互联网的禁地,不知道您同意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您会给他们提什么样的建议?
雷军:我觉得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虽然竞争很激烈,但是这个行业如果用十年的时间来看的话也就是做了两三年,未来还会有很多的机会。
我们回顾互联网发展的十多年,初期三大门户,后来涌现了盛大、巨人,再后来出来三大巨头,我觉得每一波都有机会。其实整个移动互联网还是一个创新不断的行业,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我给大家*个建议。
第二个,在战术层面上怎么能在巨头的生态链里面寻找自己的定位,怎么能用他们的资源成长。比如说淘宝这个生态挺好的,你一定要建另外一个淘宝去跟淘宝竞争,我觉得胜算很低。还不如你在淘宝里面做淘宝的内部店做成行业*,可能更有机会。这是我的第二个建议,在巨头的生态链上其实也能找到生存空间。
第三点,你还可以研究一下哪些是在巨头的射程里面,能不能做他们不做的事情,去研究一些哪些机会、哪些点是他们忽略了,或者是他们做不到的,其实这样的机会还是蛮多的。大家回想一下可能YY应该是在腾讯的射程上,但是YY也一步一步成长为非常大规模的公司,其实这样的机会还是非常之多的,可能大家花点工夫去研究。如果你一出门也撞在铁板上,那只能怪运气不好。开经常开玩笑说,创业者创业要看星象,要夜观星象,讲这个意思。你要先看一看这个空间里有没有机会,我想主要是这三条。
李岷:您能只讲例子来说夜观星象看到的机会吗?不用很细。
雷军:反正我看到*个机会是米聊,我认为能够看到一百亿美金,我们内部讨论其实挺清楚的。赌腾讯一年之内反应不过来,一年之内反应不过来就是50%的胜算,一年之内反应过来的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但是回报是很高,所以我们下定了决心。但是腾讯两三个月就反应过来,但是我们还是活下来。你们能在我脸上能找到一丝输的沮丧吗?你要想很清楚米聊就是在铁板上的业务,有多么大的风险才有多么大的回报。理论上两三个月跟腾讯正面对决你还能够活下来,我们也算是小强的实力了。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媒体同行经常说米聊死得这么惨,我在想难道你们不能为米聊这种小强鼓个掌嘛。这个掌声不热烈,等到米聊真正长大了一定会鼓掌。
你们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这是不是在他们的射程上,其实我也不埋怨腾讯,为什么?是因为讲实话这是腾讯理所当然的业务,他做了QQ肯定会做微信,这是业务的原则。反过来要想的是在这个移动互联网转型里面腾讯会不会反应过来,腾讯两三个月反应过来之后使我真的对腾讯整个公司心存敬意。我没有批评腾讯的主要原因是,我在想我的公司几万人以后,我的公司小一千亿美金以后是不是还具备腾讯的这种战斗力,这是我尊敬腾讯的原因。这么大的公司,这么多的人,在两三个月就能跟上,我觉得挺了不起的。
李岷:您的意思是要在创业之前先研究巨头,算准巨头进场的时间在巨头进场之前把用户和品牌跑出来,是这个意思吗?
雷军:是,首先要搞清楚他们的射程,就是哪些地方是在哪些范围里面。如果在打击范围里面胜利,投入和产出能不能成正比,如果打赢了百亿美金的回报干还是不干,还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是十来个人七八个枪就进去,这个死的几率太高。对米聊这个业务想得很清楚,但是米聊能活下来也是超出我的预期。过去几年我没有发表意见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活下来。本来我算的胜率是完一年是50%的胜率,这个就不展开讲米聊和微信的对决,很复杂的。他们两三个月反应过来我们百分之百会死。所以如果你不想清楚这一点你会觉得很沮丧,会觉得有多么不公平,其实这个事情是公平的。
李岷:但是绝望的事是好像没有他们不做的事情啊?想清楚了也得沮丧啊。
雷军:OK。
李岷:你也承认这一点?
雷军:不是,他们的战线的确有点长,但是越长的战线突破点就越多。所以我在做小米的时候,我们认为战略不是你做什么,是你不做什么,尤其是大公司。我们很明确地标明了不做哪些事情,我觉得这点是蛮重要的。
李岷:创业者到目前为止他们应该更多地想怎么借助这个平台的力量来让自己成长起来,我想对于小米来说是不是在近期两三年内也能为创业者提供这样的机会,就是生态系统已经长到足够大,可以为别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和创新的机会?
雷军:我们其实在整个生态环境也做了蛮多的事情,举个例子,主题市场生态链是我们在推动的。就是你怎么可以整个手机的上层表现全部改了,在这一点上我们支持了非常多的设计师在想生态链的工作。我们将来立足做到让大部分设计师可以靠小米做主题生存下去,并且活得还不错。我举个例子,今天讲小米生态系统为开发者、设计师做了什么,我觉得我们的确还很小。我们整个公司跟大家一样,也就是三年的小公司,我觉得再过三年时间相信会在这个平台上起来一大堆的人。
李岷:谦虚了,虽然同样是三年公司您的市值已经做到了,当然理由是不传谣、不辟谣的,据说有100亿美金的规模。但是其他三年的公司可能还没有创造出您这样的奇迹。小米是中国一家很传奇的公司了,有很狂热的公司。在美国最近两年,或者最近一年多以来,另外一家公司是赢得的大家的红眼球就是 tesla,是做汽车的公司。雷总也去拜访过他,也向他们的创始人提了问题,不知道那几个问题有没有给你解答?我记得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想问他下一步做什么,不知道他是怎么说的。您觉得这个品牌、产品,或者创始人做事情的方式给您*的启发是什么?
雷军:我是带着三个问题去见了Tesla的创始人,我问了三个问题,*个问题就是说他们的汽车的操控是非常舒服,相当于两个iPad大的触摸屏,完全是触摸的。我提出问题我们做IT做了三十年,万一死机了怎么办?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因为他一再说火星,我就问他你觉得做到去火星*的难点是什么?我是跟他请教技术,在考虑的*困难是什么。第三个问题,他同时在运营三家公司,Tesla这家公司,还在做一个太阳能的公司,还有一家其他的公司。我说你要把汽车这家公司做好以后你下一步会做什么?他跟我说做的事情非常多了,现在需要非常聚焦,这三件事情就是Tesla、火箭,还在干一个太阳能的公司。他说要少干点事情,要关注。他就是专注干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惊天动地的事情。我说假如你把三件事情都做完,你下一步想干什么?他说,我想做飞机。他想造飞机,觉得飞机好像不太科学。我开玩笑说,做电动飞机吗?他说,他现在还没有工夫想,如果做飞机的话会让他觉得非常有趣。
李岷:您觉得像硅谷的创业家跟中国本土的创业者*的不同是什么样的?
雷军:他们不同凡响,他们的想法、思路都是让你觉得*颠覆性。我不知道大家了解不了解,钢铁侠的原型人物就是他。我觉得这些创业的思路和想法回到十年前如果你是他会做哪些事情,我觉得挺疯狂、夸张。而且美国的创业者真的是想在改变世界,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再改变世界。也有人问我你想改变世界吗?我觉得跟我们今天的成长环境,跟今天中国的现状,我谈我要改变世界,大家肯定说要装。我们不要改变世界了,我们只要改变北京的雾霾天气,就值得这里在鼓十分钟的掌,我连这件事情都做不到。
现在有很多的困难,对于我来讲能做好产品,能够让用户尖叫,这就是对我*的鼓励。我的确觉得我们中国的创业者,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像美国创业者那样真的想改变世界。这是跟我们的成长环境、基础设施各方面都相关的。我希望我们再过二十年下几代的创业者能有这样的决心,办一个像Tesla这样世界型的颠覆创新的公司。我觉得在今天中国是没有这样的创业环境。
李岷:你见到跟你说我要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吗?
雷军:我经常见到,但是我不信。他也许真的这样想,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我们真的没有。你设想一下十年前Tesla的创始人要在北京做个载人火箭,我们试试他干的了吗?李岷,他干的了吗?民营机构做,只花了几千万美元,就是自己就开干。你今天做个载人火箭试试,你肯定干不了。反正我不信,所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今天我说要做一个Tesla这么智能、时尚、很高科技的电动车,作为民营企业干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像王传福他们已经挺了不起了,我也非常尊重他们。
我觉得在中国一个创业者做这样的事情挺了不起的,他干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二十七八岁。
李岷:所以你是等到七八十以后到您面前说我要改变世界,您可能会相信。所以现在千万不要跟您说这个话,说了会是闭门羹。
雷军:我是说了真话而已,我也很想讲这些例子,但是希望大家能够活得很真实。
李岷:刚才从799元的红米一路说来,说到改变世界。我觉得不管是一个创业者,还是一个创业社会都是成长的一个路径。就是从*体的产品入手然后慢慢能够形成一种氛围,然后与众不同。最后想说两点,小米不能说已经改变了世界,起码改变了中国的智能机行业,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我觉得今天非常感谢雷总今天为我们做这么多分享。
第二点,雷总现在您作为大佬也应该更多地相信年轻人,我觉得不能说十年,如果三五年之后有一个九零后或九五后到您面前说要改变世界的时候,希望您多给他一些机会让他把想说的话说完,我觉得您这是小米之外对我们这个社会最应该尽的责任。谢谢!
雷军:谢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