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开拓者李宁的转变:从幕后到台前

李宁自己的工作状态有很大变化,原来只是每年有4次董事会,然后不定期与张志勇开会,每个季度或者每半年,交流的都是方向性战略性的内容。但现在,他参与的会议非常具体,安排很满。
2012-10-17 17:13 · 经济观察报     
   

  9月26日,在北京通州区光机电产业基地李宁运营中心,参加完明年产品设计规划会的李宁,换了一件大红色的李宁运动服走出来。从7月5日在香港的业绩说明会上,宣布“我回来了”之后,他开始尝试把想法跟投资者和媒体沟通,而不像以前仅仅针对董事会和CEO。

  刚刚开过的会议,具体到了品类、款式和价位。不需要李宁作决策,但他需要参与进来,与CPO(首席产品官)等团队坐下来一起商讨。

  从幕后到台前,从宏观到具体,从闲适到忙碌。归来之后,李宁的时间表变了。

  他说,早晨出门时,女儿去上学,晚上回到家女儿已经睡觉。那么,他是否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过去的某个时点?他笑言,已不是*次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刚刚经商时,就有人问过他,你什么时候回去做运动员。换到现在的状态,他的答案亦然,“我更向往未来,不想回到过去。”

  五十而知天命,明年李宁即将满50岁。他说,此后直到退休之前,会为公司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努力。“李宁可以做任何事,但是李宁公司要聚焦,要做中国的、体育的、专业的体育品牌,这才是李宁品牌的初衷。这个梦想不会变。”

  早在10年之前,他认为应该聚焦于国内市场,但是没有坚持。原因是这10年有太多的诱惑和机会。但是如果这10年,没有经历过这种扩张,也许李宁公司已经被淘汰了。

  架构调整

  挑选新任CPO,李宁是面试的最后一关。他说,我要看这个人对我的梦想感不感兴趣,就这么简单。

  过去10多年,每个人进来,李宁都会跟他们说到自己的梦想,对此认同是进入公司的前提,哪怕是许多从跨国公司进来的。有些人到了后来,没能坚持,也会离开。李宁说,我们为了变革,不可能不去否定,去改变。“我要是不换人,你们说这帮人怎么还继续干,怎么可能有前途呢?一换人,外面的评论又变成了,哇!李宁公司人事震荡。”他说,露出很平易近人的微笑。而说到坚持,说到梦想,他又变得严肃起来。

  他强调,梦想归梦想。有的时候,比如做一款体育产品,卖得很辛苦,但是一款休闲产品,哗一下卖得很快,这时候不是李宁要给CPO和销售经理压力,是整个市场给的压力。这就需要取舍。10年前李宁公司做过夹克,还很赚钱,但今天已经不需要,今天人们选择一个体育品牌有更多的专业需求,人们希望品牌和产品更具备自己理解的那个价值。“我现在走出去,人家说,你还活着?好像我要跳楼了似的。没那么严重。我的冠军之路也是在不断地调整过程当中走来的。”李宁表示。

  苹果花了多少年才能东山再起,这是李宁喜欢举的一个例子。还有一个他常提及的例子是,培养一个冠军也要10年才能出来。“一个企业做这样的调整,没有一两年是做不来的,我们在寻求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管理团队正在被重新建立。已经加入,及未来几个月会陆续加入的包括,负责整个供应链和采购的运营官,还有首席销售官、首席产品官等等。“很多事情我们已经在做,不用等到新的CEO,不必太着急去找人选。”

  7月,除了原CEO张志勇卸任外,加入了新的独立非执行董事。韩裔美国人、全球私人投资公司TPG合伙人金珍君,现任李宁公司执行副主席;还有百胜餐饮中国事业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敬轼。目前李宁公司董事会有4个独立的非执行董事,共11位董事,8月23日中报业绩发布会上,金珍君称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团队。

  李宁跟很多投资人谈过,最后选择了TPG,不仅因为这家PE曾经有过在快销企业管理的经验,也因为他对李宁想法的认同。TPG进来后,共识是首先要把公司做一个整体战略的调整。现阶段正在做的是,把原先定的方向具体化。

  被问及一旦中国元素不受市场欢迎,PE在董事会占据了不少席位,如果发生碰撞,会不会坚持,李宁坦陈,讲中国元素不是每个产品都要写上中国文字,是说这个品牌是中国的,推动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品牌价值,而这个品牌出身于中国。“好莱坞的电影也不只拍美国的事情。”他摆了摆手,“所以你一点都不用担心这个,不是说外国投资者和PE进来,就是要做他们的事情,不是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