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认为,创新工场做的就是Andreessen Horowitz的模式:不只做早期,把基金往后退一点,这样基金够大了就能用管理费来养活团队。Andreessen Horowitz在基金1和2的时候就是这么走的。大概一年多以前,我在美国和Marc Andreessen见了一面,他给我描述的也是这个认知,我非常认可。我一向认为这个模式很棒,也一直鼓吹说,我们就是中国的Andreessen Horowitz,但是回头一看,哇,15亿美金!到了这个级别,它也陷入了VC的PE化。我很遗憾地看到Andreessen Horowitz走上Billion Dollar这条路。它已经很难再做天使了,15亿的资金在这里,再去投个30万,可能性不是很高。我已经不认为它是天使了,它已经失去它的灵魂和方向了。
这件事情,我和我的LP聊过。最近我们也在准备未来融资的事情,我就会说,我们和Andreessen Horowitz是一样的。结果人家说,啊?跟它一样?它15亿美元了!反正,LP们是不再认为Andreessen Horowitz还跟以前一样了。
不过,很奇妙,也很少见的是,Andreessen Horowitz拥有做Investbanking和做Angle的结合。它的两个创始人Marc Andreessen和Ben Horowitz,他们有跟YC的创始人Paul Graham类似的产品能力,但是很不幸,他们也有做Investbanking的能力,所以他们就忍不住要去搞一搞。他们就是一个Skype的案子做上了天,就忍不住说我们一定要做大做大。而且他们也有这方面的能力,他们可能就是把我和包凡揉在一起了,两个都忍不住想做,一半想做我的工作,一半想做包凡的工作,最终就混起来了,也行吧。
Andreessen Horowitz过去几年的崛起有几个因素。一个是Skype的成功。一个是它攻击VC的不合理。它非常坦诚地告诉所有人说,VC每年拿的薪水太高了,我们一年几十万美元,它们每年几百万美元,我们把管理费投入了人力资源部、什么部、什么部,可它们都没有。无论你赚钱不赚钱,反正它们都赚钱,它们拿那么多钱,可回报看起来还不怎么样,要是扣掉Facebook和Google,还不如投股票呢。
这些因素,加上行业已有的对VC的不满,造就了Andreessen Horowitz奇迹式的崛起。但让人惊讶的是,崛起以后,它突然决定去做这个15亿美金的东西。我现在也不敢下结论,它是禁不住诱惑去拿大钱了,还是转移战略方向了,还是它内部有两个团队,有很多的不清晰和不确定。
其实,VC在美国已经非常不健康了。它们都在做不同的转型,有的往早期靠,有的往晚期靠。早期和晚期的模式完全不一样,都有很大的挑战。晚期的模式就是说,怎样把每个投资降到*的风险,十个*成九个,每个赚两三倍,几年赚好几倍,这个钱是很好赚的,而且一投就是很大笔,所以很多VC忍不住就往那边靠了。早期的诱惑就是说,哇,我这么便宜就进去了,上市能赚一千倍、一万倍,FACEBOOK的神话鼓舞了一大帮人。早期靠数量降低风险,晚期靠评估降低风险,需要人的思维不一样。
VC转型在美国碰到两个问题。*,有些VC已经成了一些气候了,无论投得好不好,它每年拿的管理费都可以让每一个合伙人赚千万甚至数千万的收入了。所以,它转型的动力是否足够?第二,如果决定做早期的话,它肯定要把它的收入降下来,因为同样的基金要雇用更多的人来做,做更多的项目,那么能分的就变少了嘛。如果你是一个已经赚很多的,要去放弃已有的,就困难一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