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麦顿投资共同创始人邱立平接受了投资界独家采访,他表示,投资人最有热情的是开始两年,同时最容易犯错的也是这两年,这也是很多LP不投第一次募集基金的GP的原因。
邱立平介绍,目前麦顿完成了14家企业的投资,其中有5家完成IPO,两家企业被并购,回报率很好。他指出,隐蔽性是PE行业的潜规则。“三年五年内,投资机构可以讲故事,但是十年二十年下来,区别就看出来了,二八原则是一定存在的。”
以下为采访实录:
投资界:请简单介绍一下麦顿最近的投资情况。邱立平:我们每年投的案子不多。2007年3亿多美元目前还没有投完。麦顿目前投资的项目一共有13家,9月底会完成第14家。所以我们在数量上是较少的。但是我们IPO有5家棗3家在NASDAQ上市,1家纽约证券交易所,1家香港主板。还有2家被收购。我们目前的回报是很好的。
投资界:为什么麦顿一直保持如此稳健的投资步调?
邱立平:这跟麦顿从业时间较长有关系。麦顿的两位创始人95年开始在美林直接投资部工作,当时美林大中华部直接投资部就我们两个人,我们用美林的钱投资中国。这个行业是这样,你做的时间长了之后,热情都会下降,最容易激动的是前两年。
你去和企业家谈,他会讲很好的故事。他们都是很有热情的,他会喜欢自己做的事情,喜欢自己的企业,这些都会感染你。所以投资人最容易犯错也是前两年,很多LP不投第一次做的GP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做的时间长了,情绪就不容易那么受感染,不容易那么热血沸腾,容易克服。
投资界:您这个不激动的言论很有意思,因为很多投资人说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从早上起来就非常激动,因为每天都在看新的案子。这是不是和您的经历、投资阶段有关的,您看案子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邱立平:我觉得这个东西在于人的判断和想法,我们考虑的因素可能更多一些。我们投的项目数量较少还有一个原因,2007年底我们就已经预测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事情,包括我们给LP的报告中也明确说明2008年的投资节奏会明显降下来,所以08年和09年是有意的放慢速度。09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加快速度,09年市场估值降低时,我们才开始加速。我们的特点是项目看得比较仔细。麦顿在2009年投资了一家企业,今年上半年投了一家,最近又要投一个。所以说09年以后我们开始加快投资节奏,但是我们依然会坚持麦顿的标准和要求。
投资界:说到对大势的判断,我们想听听您对2010年下半年-2012年走势的预测。
邱立平:我们做这个行业和买股票是一样的,低进高出。从2009年到现在,整个经济的发展还是处在平复阶段。我们对中国经济也很有信心。一直到2012年也是投资的好机会,从周期上来讲是这样的判断。
所以我们认为还是应该多投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纪律、风格和原则。我觉得中国经济前景会越来越好,我们不是说只做Pre-IPO,因为上市是不可控的事情。有些公司2000万利润就想上市,这类公司是否能上市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个利润很容易就变成0了。有些公司包装一下,在财务上处理一下,就上市了。这样操作风险很大,所以我们还是看得比较长远。
投资界:在我们的数据库中,您投资的上市公司有很多都是高盛、美林做承销商的,所以我们就大胆预测您的项目源是不是有很多都和你之前的工作经历有关系?
邱立平:首先我很感谢你提的这个问题,因为这给了我一个澄清的机会。这方面外界对我们有很大的误解。其实是我们带给他们的项目。比如常州天合光能,当时就有美林参与在里面。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第一轮投资是4000万美金,我们自己一家机构投资金额不够,我们分了1000万给美林。但是整个操作是麦顿在做,我们在董事会上有席位,现在还是天合光能的董事。这个是天合光能的情况。
第二个是华视传媒,这个项目当时华视传媒需要4000万美金,麦顿出资了2800万美金。这个项目是我们07年第一季度投的,当时我们第一支基金投完了,第二支基金还没有做起来,所以是麦顿LP垫钱投的项目。因为还差一部分钱,就跟高盛一起合作了。董事会的席位也是麦顿。
投资界:目前PE市场有政府背景的大鳄,也有券商背景的机构,还有很多做了多年的品牌PE。我们特别关注像麦顿这样低调的基金是怎么找项目和生存的?还想问一下您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尤其是找项目的方面。
邱立平:麦顿是一家成立时间相对于大多数PE都久的公司,95年我们做PE的时候,现在投资界论坛上绝大部分人几乎都还没有加入这个行业,当时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几家PE公司在做。我们是最早在中国做PE的少数几个人之一。我们是真正的新创一个PE品牌。
我们怎么找项目这很简单,我就直接把我们已经投资哪些项目给他们看一下。你可以讲很多美国的故事,但在中国没有案例;你可以讲很多投行的故事,但和这个投资没什么关系。
绝大多数我们投资过的公司,他们都很认同麦顿的合作能力。我们带进去非常多资源。还有一个误会,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投Pre-IPO的,因为常州天合光能很快上市了。其实天合有很多公司看过,没人认为他们会上市。我们进去以后把他们在短期内做上市,这个就是我们的增值服务。今天天合光能是一个很棒的公司,中国第三大,全球第六大、第五大的太阳能公司。十几亿美金的市值,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也是我们能拿到项目的原因。
聪明的企业家他会看你做什么,而不是看你说什么。当然你讲的我也有同感,我去年开始反省,倪总也说,我们太低调了,很少去主动讲。但是我们的LP非常赞赏。我们的LP有的投了我们,也投了市面上的一些GP,他们心里都有数。
我们第二期基金的LP很多都是第一期基金的,第二期3亿多美元募资很快,我们自己也花了很多心思在里面。
邱立平:麦顿要是想加快投资脚步其实很容易,投资项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把钱收回来。任何一个投资人到我们这里是为了赚钱,我要赚钱才管用。
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个潜规则:它是有隐蔽性的。三年五年内,你可以讲故事,甚至第一期第二期结果还没出来就募资第三期。但是十年下来,这个区别就看出来了。其实倪总讲的是对的,比较好的也就是二十家,二八原则是一定存在的。
真正有挑战性的是国内人民币这一块,他们会是未来的主流。他们对我们外资来说是有很大的挑战,在这方面我们确实竞争力不强。因为一提到美元很多企业就不喜欢,但是这个是先天性的,没办法。
投资界:麦顿有没有考虑过试水人民币基金?
邱立平:我们在观察。但是美元和人民币是有差异的,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差异。我们这些年下来都是外资的文化,我们要改的话,会有自己的一个时间表。人民币方面也有它自己的问题,所谓萝卜白菜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投资界:您提到天合光能的增值服务,能不能再详细讲一下您是怎么样做的?
邱立平:我们投资天合光能前它有两三个亿的收入,今年他们预计是十五、六亿美元的收入,你就可以想象他们有多么大的进步了。我们投资他们的时候他们公司有六百人,现在已经上万人的规模了。我们当时投资的4000万美元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我想说,刚成立两年三年的PE公司不要谈什么增值服务。你做了投资决定,今后是什么样的结果你都不知道。可以告诉你的是,96年我们投资的一个公司,当时我们在董事会上说同意或者说不同意,后面的结果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我都可以告诉你。我们做这一行的时间很长的,这个东西不是靠说出来的,是靠时间积攒出来的。
因为我们时间长,也就变得保守一些,这也是很自然的。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冲劲,可能这是我们的缺点。但是这要看你怎么看,我们跑的会更远,更有持续性。
投资界:您的经验很多,所以看项目比较冷静,不会做不太成熟的决定。对公司中的投资经理,会从体制上促使他们冷静投资吗?
邱立平:我们在这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我们本身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在基金里面有投资。在关乎自己利益的时候,大家自然就要冷静思考了。
大家都说企业文化,其实GP就是一个企业,大家都是创业者。如果我和企业谈,我们之间会有共同语言,因为我们是一样的。他碰到的问题,我也会碰到。没有创业过的人是不会有我们这种感受的。所以我们在和创业者谈的时候还是很有同感的。
投资界:您是从美林出来的,对银行和券商都非常了解,我们很关心并购基金这一块,市场上都公认说并购基金会越来越多,并购活动会越来越活跃,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其它。那您觉得这个转变需要哪几个重要因素来支撑?
邱立平:这些肯定是未来的方向。第一是市场规模。足够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蕴含了足够的市场需求。可能今后五年到十年就达到这个阶段了。第二个是你要有足够的可操作的人才,这包括经验、团队,这些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培养。不像美国已经发展这么多年了,它已经有稳定的团队。中国的情况还比较复杂,文化还不一样。因此团队的要求和现在的是不一样的。
投资界:您觉得目前中国的企业家在接受并购的心态上怎么样?
邱立平:企业家是有准备的,性格决定命运,人到一定阶段想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愿意被收购,有的人不愿意被卖掉。人的差异性决定这些。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聪,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009/201009141861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