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美团饮鸩止渴谋求上市,王兴能否摆脱对赌魔咒?

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没有达到1+1>2的效果,其O2O老大的光环却让王兴踌躇满志立下上市对赌协议,然而,故事已经无法继续,估值越来越低,王兴如何摆脱对赌魔咒?
2017-05-08 07:35 · 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  文媛媛   
   

  自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美团还能引起关注的消息,大概就是眼花缭乱的架构调整和一波波高管离职了。

  5月5日,美团点评发布邮件称,集团高级副总裁、广告平台负责人陈烨因个人及家庭原因将离职,另据媒体近日报道,原美团网COO干嘉伟已加盟高瓴资本。原美团得力干将、点评系高管的悉数出走,使得美团点评成为“互联网史上高管流失最快”的公司。

  从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后,新美大没有达到1+1>2的效果,其O2O老大的光环却让王兴踌躇满志立下上市对赌协议。此后的美团慌不择路,闯进四面树敌的红海市场。然而,故事已经无法继续,估值越来越低,王兴如何摆脱对赌魔咒?

  美团点评合并始末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诞生了6246家团购网站。但时至2014年末,关闭的网站数量达5376家,倒闭率高达86%。

  在线团购的*度竞争,不仅没有为地面商家带来更多忠实的顾客,反而陷入了持续价格战:餐饮、酒店预定等领域陷入白热化状态,团购网站“烧钱无底洞”,长期游走在盈亏边缘。合并前美团的业务单月亏损一度高达6 亿人民币。

  通过比较美团和大众点评不难发现,两者的主要业务拥有大量重合的地方,经历了“烧钱大战”的大众点评与美团决定偃旗息鼓。2015年10月8日,大众点评与美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得到阿里巴巴、腾讯、红杉等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新公司实施Co-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

  合并前,美团网在2015年1月完成D轮总额7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70亿美元;而大众点评则在2015年获得包括腾讯、淡马锡控股、万达集团复星集团的8.5亿美元融资,估值在40亿美元。没有新拟合资公司的名称,没有股权置换的方案,合并后的“新美大”占据了中国团购领域8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的O2O平台公司。

  按理说,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能够有效地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减少业务上的恶性竞争,两者都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开辟新业务和进行产品的创新。

  然而,事与愿违。合并后的新美大陷入了架构大规模调整和人员离职的黑洞。

  公司架构与人员陷入动荡

  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前,美团就开始了架构调整。

  2015年7月,王兴开始重新审视餐饮相关业务,先后成立外卖配送事业群、酒店旅游事业群及到店事业群,分别由王慧文、陈亮和COO 干嘉伟出任事业群总裁。

  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一个月后的2015年11月,新公司进行大规模架构调整,其中保留美团之前成立的到店和外卖配送事业群,还基于和大众点评重合的相关业务出现到店综合事业群,此外还有酒店旅游事业群和平台事业群,猫眼电影全资子公司。

  2016年7月,王兴发布内部信,再次宣布新的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原到店餐饮事业群、外卖配送事业群和餐饮生态平台合并为“餐饮平台”。至此,餐饮、综合、酒旅被定为美团点评业务的“三驾马车”。

  2017年1月,王兴又通过内部邮件宣布核心业务组织架构调整,进一步整合团购业务,此后,美团点评所有事业群将归为餐饮、综合、酒店旅游三大板块,行成新的“三驾马车”。

  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人事调整后,在美团发展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八大金刚”已先后离场。

  美团第10号员工沈鹏于2016年3月出走创业,引发舆论哗然。沈鹏22岁即进入美团,作为第2个销售员,在美团工作7年,曾是美团全国外卖负责人。

  在今年1月份的架构调整后,原美团南四大区总经理张强、美团销售支持部负责人陆寅峰以及美团销售培训负责人瞿志远,主动离职均选择了去哪儿网。

  今年3月23日,美团外卖高级运营总监马宏彬已从美团外卖离职,并加入了直播平台快手。

  目前*一位留下来的悍将,是已经转岗猫眼的原美团上海大区负责人姚俊涛。但猫眼电影已由光线传媒控股,名义上不属于美团。

  在美团点评一系列架构调整之下,除了旧部离场,大众点评系高管也纷纷出局,公司人事动荡一直未曾平息。

  沈鹏离职时,就被外界猜测与人事斗争有关。沈鹏当年还在团购业务部门时,就传言与干嘉伟之间有嫌隙,离开团购到外卖时,沈鹏除了带走原先团购部门的手下,希望不再与团购销售团队有太多交集。

  今年1月,互联网媒体人朱翊撰文,直指王兴“任人唯亲”,并抛出一份内部流传出来的美团势力图,核心为王兴的亲戚和同学。

  在年初的人事调整后,王兴妻子郭万怀掌握集团财政及人事任命大权,其表弟殷志华成为智能餐厅掌舵人,王兴的5位同学陈亮、穆荣均、王慧文、杨锦方、赖斌强,分别任职美团平台及酒旅总裁、技术高层、餐饮事业部CEO、后台高管、前美团法人。

  此外,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点评系高管陆续遭遇人事动荡。

  美团与点评合并仅1个月,大众点评网CEO张涛被宣布不再担任联席CEO,转任新公司董事长这一虚职。此后,点评系几位大将中,李璟退休,张波去向未卜。2017年1月9日,美团点评宣布第四次大规模架构调整,点评系灵魂人物、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离职,宣告点评系高管团队出局殆尽。

  上市对赌悬念

  在美团公司的架构不断进行调整、核心高管相继离开的背后,可以看作是王兴为实现自己一年多前许下的“豪言”做的诸多“调整动作”。

  在F轮融资计划书中,美团为拉拢投资人,对投资人豪言:2017年底市值达317亿美元,并签订对赌协议,若市值未达目标,则赔偿投资人相当于投资金额的120%——近40亿美元。此外,协议规定,融资后估值超200亿美元的IPO方为有效的IPO。这意味着美团至少市值达到200亿美元才算上市成功。

  刚合并的美团和大众点评踌躇满志,最终结果是2016年1月,新美大估值180亿美元,融资33亿美金。如今看来,彼时美团达到顶峰。

  而美团点评总共烧了多少钱呢?从2010年至今完成5轮共计43亿7000万美元融资,大众点评从2003年发展至今12年来共经历8轮13亿9400万美元融资,二者累计融资金额高达57亿美金,堪称全球范围内O2O领域数一数二的烧钱规模。

  2016年6月,烧钱不止的美团被迫卖掉猫眼回笼资金,市值也不断创新低。2016年底,也就是签订对赌协议之后的8个月,就被媒体报道称,新美大的估值已经从180亿美元下降到120亿美元,阿里也打八折贱卖美团老股。

  今年1月,据一位接近美团投资人的知情人士称,美团投资人转让老股的估值,比倒数第二轮融资时70亿美元的估值还低,最后一轮的估值是120亿美元。老股东为安全退出,宁愿半价出售美团股票。

  估值越来越低,离对赌协议的期限越来越近,王兴的焦虑从美团的转型动作中可见一斑。

  2017年以来,美团点评在新业务的拓展上动作频频。美团点评推出*“大众点评必吃榜”,“美团打车”也为低调推出,美团还成了住宿共享市场里的新玩家。

  合并后的新美大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市场。纵观美团大举进攻的新业务,大都是高估值的独角兽,这样的行业很容易得到投资人青睐。

  一个行业尚未盈利,就跳入另一个行业,让美团不堪重负,只能通过大幅提高佣金,降低员工工资,大幅裁员来缓解。

  从今年2月份开始,美团各部门陆续发布了薪资调整计划,奖金提成纷纷缩水,原本能拿到12000万元的工资,薪资调整后只能拿到5000左右,这次的波动也让不少员工纷纷“离家出走”。

  不仅如此,美团点评在餐饮类收取的佣金已经从之前的4%-6%,上调至8%-10%,有的地区佣金比例甚至高代15%,这让不少商家退避三舍。美团多年构筑的生态链接岌岌可危,人口红利时期形成的公司体制,如今面对略显“粗暴”的转型,美团又“操之过急”了。

  到目前为止,美团自身业务并没有新的突破,长线布局却让自己一步步陷入僵局,缺乏有效盈利模式成为美团点评的致命伤。

  结语

  合并之后的美团点评并没有像外界想的一样达到1+1>2的结果,反而双方内斗拖累了公司发展。在主业持续亏损、没有形成自己的造血能力的情况下,仍大力发展新业务,显得力不从心。

  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对于想象力决定估值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美团点评不断杀入红海的行为并不难理解。按照资本市场的标准,公司可以不赚钱,营业额必须要保持高速增长,而且要能讲好故事。为了做大估值,加快上市,给投资方一个交代,美团以不断推出新业务,杀入融资成功率看似很高的红海市场为手段,无异于饮鸩止渴。且不说美团在其转型的外卖、酒旅、打车、短租等每一个领域都面临劲敌,却没有一项业务能让投资人看到未来的发展空间。

  而反观海外,团购鼻祖Groupon已经被华尔街抛弃,美团此前去美国融资也空手而归,因此中国O2O故事并不被国外资本认可,美团点评的IPO恐怕只能考虑国内资本市场,那么它的首要任务是盈利。2017年,美团恐难过此劫。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