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我,做VC,亲戚问我买股票

春节回家,如何向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成了VC的“社死现场”。
2022-02-06 16:54 · 投资界  杨文静 刘传   
   

转眼间,七天春节假期就要结束了。

于娜收拾好行李,做好了核酸,踏上了回深圳的飞机。今年32岁,于娜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方一家知名985大学,老家在河南的一个小县城。2017年,她离开上一份咨询的工作,选择到深圳,加入了一家知名本土创投机构。

算下来,这是于娜VC生涯的第五个年头。记得她刚入行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席卷,当时深圳湾创业广场每天有无数的项目路演,咖啡馆里挤满了拿着BP的创始人和CEO。短短几年,这一幕已经早已成为记忆。如今中国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用于娜的话来说,“一般只投知名理工大学的团队”。

春节里,于娜回到老家,那是一个距离北上广深很遥远的一个的小县城。面对亲戚朋友,催婚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困扰,但如何向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却成了“社死现场”。

亲戚听说我做投资的,让我推荐股票

大年初二,家里来满了亲戚。听说于娜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有亲戚开始追问,“那你理财吗?你有几个点的收益?我可以投资吗?”一连三个问题让于娜措手不及。

为避免再次尴尬,于娜开玩笑似的说道,“投是可以投,但我们起投可能有点高,我们是以百万起投的。”亲戚一听,瞬间愣住了,“你们投什么项目啊要几百万?”

另一位亲戚见状接话,“我给你一百万,你一年能给我几个点?”于娜连忙解释:“我们不是一年就可以退出赚到钱的,也不能给你承诺,更不能保证一年能给多少收益。”亲戚听得一头雾水,直摇头说“算了算了”。

于娜说,自己其实做的就是私募股权投资,但“股权投资”这个词在老家亲戚里是一个禁忌。他们不知道创投,不知道VC/PE,却都听说过股权投资。“几年前,P2P盛行的时候,很多骗子项目往往打着股权投资的旗号,宣传着买原始股,不少人都上当了。”

老家亲戚分不开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大家往往把投资就等同于炒股。当于娜想借着拼多多、快手的投资故事解释,有亲戚立马问:“哪个股票赚钱?推荐一个呗。”这令于娜哭笑不得。

而面对父母,于娜也曾耐心解释,他们最初也依然不看好这个职业。创投行业在北上广深之外的城市并不是那么知名,父母曾经多次劝她转业。

“女生不要有太大压力,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了,最重要的还是顾好自己的生活。” 这是于娜每年回家最常听到的话。入行5年,父母劝于娜转业的念头一直存在了三四年。直到最近工作稳定下来,在业内做出了一些成绩,他们才开始松口。

这是一个充满误解的行业

外人对VC/PE行业的误解并非个例。正如于娜感慨,别说老家人,就连自己也是工作多年后才慢慢打破对这个行业的误解。

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令不少创投从业者颇有共鸣——“从事VC/PE工作的小伙伴们,在连续工作了几年后,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一位在国内头部VC工作3年的匿名用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1、这是一个高度看人品的行业。见过有些投资人兢兢业业盯住一个行业很多年,但最后依然投不出好案子,自己也更是得不到升职机会;但有些人可能入行三四年就能投出不少大公司,title上更是能平步青云。这其中的区别主要就在于自己关注领域产生的差异。所以,选择一个天花板足够高的赛道对于投资人的发展是最重要的,要比努力重要得多。

2、这是一个高度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又讲究相互协作的行业。谁是这个项目的lead,谁是support,这些都牵扯到最后的利益分配。亲眼见过因为credit分配的原因而出现争议的场面。另外,投资人在整个机构里处于核心地位,中后台帮助投资人做了很多脏活累活苦活,但最后90%的credit依然是给到投资人身上,这不得不说是这个行业比较不公平的地方。“投资人吃肉,中后台喝汤”是常见现象。但之所以很多中后台选择忍气吞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个行业离钱足够近,而且收入水平的确高于绝大多数企业,同样title和经验下也比互联网大厂多一些。

3、这是一个容易让人快速成长,但难以精通的行业。VC/PE的一大好处是这是一个高密度和高质量信息交汇的hub,可以让人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成长起来,从不同方面获得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但说到底,VC/PE更多还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不像企业家能够真正通过产品/服务去对行业、商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而且因为大多数基金投资的范围太广,这就使很多中后台的员工难以形成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没有更多进步,或者很快看到天花板,自己的工作成就感也就会慢慢呈现出下降的态势。

还有一些特别扎心的回答。用户名“火火同学”如是分享——

最大的误解是以为离资本最近就能挣大钱。

钱是有的,但都不是自己的。无论哪个行业挣钱都一样难,这个行业要付出的不光有努力,有头脑,最重要的也要有资源,有人带你玩,你还得接得住这大波的人脉,不用也就闲置也就浪费了。

用户名“泷子狸”也提到了四点VC/PE圈误解:

一是原以为都是高大上,实际上是苦哈哈。

二是原以为认识好多牛人很牛逼,实际上入不了他们的核心圈,跟他们只要不在一个战壕里,最后啥也不是。

三是原以为能有大把的机会和钱能是自己的,实际上最后牛逼的机会和钱仍然绝大多数是属于耳熟能详的那些大佬们的。

四是在VC/PE里,原以为全凭实力和努力就能有好收成,实际上还需要极大的运气成分,能有个好师父,且是个好领导,传帮带还能带练赚钱极为重要。

当身边的同事开始转行

那为何还要选择这个职业呢?于娜和大多数人都提到的几个词——兴趣、成就感,与好奇心。

她说,“做VC不是吃青春饭,而是看经验的,具有复利效应。随着时间不断累积,在这里获得的成就大概率会越来越高,我觉得沿着这个方向坚持下去还是很有价值的。”

每一位VC/PE都有一个相似的梦想:投出一家龙头企业,真正在某个领域帮助企业实现社会价值。“看到自己所投企业的产品被广大人民群众用起来,撬动产业更高的附加值,使就业质量更高,惠及产业从业者,货通天下,利射四海,那是一种无以名状的快乐。”

然而过去一年,于娜身边的一些同事开始转行,悄然离开了VC圈。背后是一个尴尬的现象——好项目越来越少,当所有的资金都聚集到了头部项目里,一线投资人能够出手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我花时间把红杉高瓴达晨这些头部机构研究了一番,发现顶级机构的合伙人极少极少是从投资经理做起的,这让我对这份职业的前景有些绝望。”此前一位选择转岗的同事留下的一番话,令于娜至今耿耿于怀。

“如果有一天真的要离开创投行业,你会去做什么?”于娜笑了笑,直言VC大概就是自己职业生涯最后的一份工作。如果说真的可能要离开,那自己可能去开一家让自己开心的小店,或者找到一个比较看好的细分领域,和产业里的朋友一起创业。

对于未来,于娜觉得到自己将会进入多个角色的状态——可能会同时做投资人,也有一家自己的创业公司。她认为,当有了足够的行业积累和经济基础后,可以更好地支配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做投资做久了,见的人多了,你的视野更加开阔了,你对未来的规划和想象空间就比做传统工作的人看的更加宽广一些。”于娜说,“对女性来说,当你有赚钱能力的时候,依附感就会减弱。”

大年初三,拜访完亲戚朋友,于娜又拿出了电脑,开始看起了BP。

(文中于娜为化名)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文静 刘传,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2202/48614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