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禾资本复盘2019:成功募集13亿元,收获8个IPO

厉伟表示,“攀登雪山和创业投资,在内涵上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两者都有着高风险和高回报,都是小众事业,对风险管控的要求很高,对从事人员的性格、能力的一些要求惊人相似。”
2020-01-07 18:46 · 投资界     
   

近两年来,募资难已经成为中国创投行业绕不开的话题。很多GP感受到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痛苦”,寄希望于政策口子的放开让行业顺利熬过“寒冬”。募资难正在推动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从“关系驱动”到“专业驱动”

2019年,松禾资本迎来丰收。在项目端,德方纳米、天宜上佳、虹软科技、方邦电子、光峰光电、杰普特、普门科技、筑博设计等8家投资企业先后登陆资本市场,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在募资端,逆势成功募集规模10亿元的创智基金,广州医疗健康基金首期3亿元投资款到位。

松禾资本是一家极具“雪山文化”的创投机构。创始合伙人厉伟介绍,松禾资本14间会议室是以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名字命名,其中名为“珠穆朗玛”的1号会议室,见证了绝大多数项目的决策会,寓意着希望在这里过会的项目,成为各自赛道的“珠穆朗玛”。此外,雪山文化还落实在行动上——公司的高管、各个部门的骨干力量、供职10年以上的老员工等,绝大多数都登顶过6000米以上的雪山。

作为雪山文化的发起人和推动人,厉伟表示,“攀登雪山和创业投资,在内涵上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两者都有着高风险和高回报,都是小众事业,对风险管控的要求很高,对从事人员的性格、能力的一些要求惊人相似。”

坚守硬科技投资理念

投资团队理工科背景占比达73%

十几年来,松禾资本清晰自身的能力边界,不为热点、风口左右,一直聚焦在硬科技领域,对于商业模式创新鲜有过问。这可能和厉伟的专业背景有着很大关联,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对科技创新有着几近偏执的坚持。

松禾资本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投资人团队中理工科院校毕业占比高达73%,骨干成员产业经验丰富。比如,董事总经理白云帆是中山大学物理学博士,曾担任中航集团天马微电子特种显示开发部经理、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总监;董事总经理周潇薇是约翰霍普金斯生物统计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曾在纽约Laidlaw & Company担任投资银行部经理,后任纽交所上市公司Actinium Pharmaceuticals财务总监;投资总监林海卓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曾先后任职于思科中国总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担任研发工程师,后任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创办两家科技公司并分别担任CTO、CEO;董事总经理郭琤琤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业工程、统计学双硕士,曾任职美国福特汽车总部全球市场分析员,后加入迅雷投资部参与或主导了大量项目投资和跟踪调研……

“松禾资本坚守硬科技投资的理念,吸引了许多有着名校理工科背景的优秀投资人加入;而他们的加入,也帮助松禾资本变得更加聚焦。”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医疗健康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罗飞说。

技术和商业是一个初创企业发展的一体两翼,缺一不可。技术背景出身的投资人,其专长在于对技术路线的甄选和判断。松禾资本还有一部分商科背景的投资人,而且都是国内外顶级商学院毕业,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耶鲁大学MBA等,他们的专长则是对项目商业模式的甄别和判断。背景和认知上的互补,能够帮助团队对拟投项目有着更加全面、深入、系统的把控。

每个投资人有着自己专注和擅长的方向。在松禾资本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投资总监林海卓提出来“一小时定律”,提出在自己的投资赛道,需要在一小时之内找到相关行家、专家的联络渠道,以便访谈咨询。这一定律,随后在松禾资本全面推广。

“创业投资行业内的信息高度不对称。判断一个新项目时,需要高效地‘扒出’创始人的老底,了解其在圈内的人品、能力、资源。”厉伟认为,“一小时定律,直接考验投资人对行业钻研的深度和广度。

松禾资本不断更新迭代团队认知。十几年下来,已经打造了一支善于总结、善于反思的团队。松禾资本多位投资人表示,公司的各支基金会不定期地举行项目复盘会,通过回头看去反思当时决策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不断迭代团队的认知和对行业的理解。

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的认知、能力和资源

创业投资已从蓝海进入红海,项目来源是机构取得好业绩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情形,松禾资本投资团队如何挖掘优质项目?

罗飞表示,一般情况下,投资团队通过研究行业,会敲定具有高速成长性的细分赛道,从中挑选出排名靠前的“赛马”,在充分深入的比较分析之后,瞄准“头马”。“行业研究占据了大量时间精力,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工。倘若对细分行业、细分赛道没有足够了解,对投资标的的判断就是盲人摸象。”

尽管每个投资团队关注的方向不一样,但是松禾资本的核心创始团队还是提供了一整套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投资指导。这些来自于具有近30年投资经验的老兵的忠告,无疑加速了整个团队的成长。

细分行业是处于蓝海还是红海、市场是处于增量开拓还是存量博弈?这直接影响到行业的竞争程度和企业的利润空间。技术是实验室阶段还是产业化阶段?这直接影响到企业将成为先驱还是先烈。客户的结构和实力,是否存在大客户依赖?这直接影响到未来一段时间的现金流。股权架构设计是否合理,核心团队是否有足够的激励来推动事业前行?如此等等。

为了防止投资团队天然地偏向于项目,松禾资本在制度设计上赋予了风控团队很大的权力和保护。松禾资本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曹牧和首席律师赵亮分别带领团队从财务和法务的角度,在投资决策委员会上和投资团队“唱反调”,以给投委会成员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决策参考意见。曹牧和赵亮告诉投资界,“在年度的360度考评中,各部门都要接受其他所有部门的评价打分,只有风控部和法务部完全不受投资团队的评价打分,这样才能保证风控和法务的独立性。”

对创业团队来说,“头狼”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很大程度决定了核心团队的使命感、战斗力和执行力。“头狼”的教育背景、从业经历、个人魅力、资源能力能否撑起他的梦想,能否吸纳足够多、足够优秀、足够资源互补理念一致的人才……松禾资本投资人在尽调时会花大量时间、精力去了解和印证。

从企业方的五大核心痛点提供投后赋能

松禾资本将平台分为前、中、后三大板块。其中,投资者关系、投资、风险管理、法务属前端;投后管理、企业资源、品牌管理、战略研究属中端;基金管理、人力资源、行政服务、财务属后端。“一旦决定投资,投后赋能就将迅速跟上。”

对于被投资企业的投后赋能,松禾资本是全方位的。厉伟既是松禾资本的首席投资官,也是松禾资本的首席投后官。对于一些项目方提出的高端资源需求,厉伟多数都会亲力亲为。

投后赋能千头万绪、方方面面。经过多年沉淀,松禾资本总结出企业最需要被满足的五大痛点:客户资源、人才猎聘、后续融资、政府扶持、媒体传播

因此,松禾资本也在重点打造这五方面的投后赋能体系。一是基于企业的技术实力,协助其梳理应用场景、客户画像并对接客户资源;二是基于企业的人才架构,协助其补充缺乏的关键核心团队成员;三是基于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协助企业制定融资策略并对接后续融资资源;四是基于企业的发展阶段,协助企业对接政府资源,获得领导关注和政策扶持;五是基于企业的公共形象,协助企业梳理品牌定位、制定传播策略、对接媒体资源等。

在投后赋能上,松禾资本是采取了专人牵头、全员配合的方式。投后管理部牵头,会同项目负责人梳理被投资企业的诉求,投资部门、企业资源部门、品牌管理部门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能力、积累资源,努力将自身的能力、资源和被投资企业的痛点、需求对接起来。“我们希望各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也能尽可能地参与到服务项目中。这样大家会更加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厉伟说。

“在行业中,不少好项目的份额要靠争取。只要是松禾资本想投资的,多数也能“抢”到。”厉伟说,“这既有历史和品牌的背书,更因为松禾资本的资金背后有更高的“含金量”和企业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松禾资本企业资源部总经理邱丹说,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地政府都出台了许多优惠奖励措施。对这些政策的熟悉程度、对接人的信任度、材料整理的复杂度等,对很多从0到1的企业来说都是考验。松禾资本企业资源部在这一方面有着相对长时间、大范围的积累,能够帮助被投企业少走弯路,尽量客观全面地展现出企业的亮点,以及与相关政策的匹配度。

松禾资本品牌管理部总经理扶庆说,他们为不少早中期企业安排了相对高端的媒体报道。不少企业也很感谢,因为在早中期阶段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请一个比较高阶的品牌负责人,既“请不起”又“喂不饱”。

“在不少共性的问题上,松禾资本投后力量就可以帮着企业提供关键信息的咨询和关键资源的对接。”厉伟说,“因为专注和积累,一些信息资源获取的边际成本很低。这是很多企业不具备的。”

松禾投资企业、越疆科技创始人刘培超说:“松禾资本的投后力量就好比一个个细分领域的咨询团队、中介团队,涉及产业、政府、媒体、人才等各方面,全方位地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投后的赋能。”

大投后管理体系

如何为出资人实现满意回报?

“基金的本质是在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下追求高收益,我们把基金当成一个整体,一切以为出资人追求尽量安全前提下的高收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厉伟说,“要努力将运气成分降到最低,对同一赛道的投资组合做好阶段设计、上下游布局,尽可能对冲非系统性风险,时刻关注并且主动管理基金的IRR和DPI。”

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机构出资人也日趋成熟,越来越多地考量GP对单只基金项目池的风险管控和退出管理,最终体现在单只基金的IRR、DPI和MOC等财务指标上,因此对于单只基金的业绩回报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于对于明星项目的重视程度。

松禾资本赋予投后管理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对单个基金的投资组合进行通盘考虑,从中区分出超预期、达预期和不如预期的项目,对长期不如预期的项目给予退出时间、方式的合理化建议并执行。

二十几年来,松禾资本已经投资了350多个项目,为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加强项目管理,松禾资本早在2016年就投入大量时间、人力、财力自研开发投资管理系统。此项工程由投后管理部牵头,会同全公司的前中后力量,反复进行意见汇总、测试反馈,历经几次迭代升级,目前可以做到全流程线上管理,从投资口的信息搜集、尽职调查、投决过程,到投后的信息搜集、管理监控、退出决策等方面。

“行业中每个从业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人流、信息流,如果不沉淀下来,很难想象管理人通过人治的方式能够进行有效掌控。”厉伟告诉记者。

“为出资人实现满意回报是松禾资本安身立命之根。”厉伟表示,松禾资本始终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为出资人实现满意回报、实现被投资企业价值最大化、成就团队个人梦想。

“募资难”背景下的“相对不难”

2019年成功新设基金两只总规模13亿元

2019年,国内创业投资行业普遍遭遇募资难的问题。在资金供给趋紧的大背景下,能否成功设立基金考验的是机构的真正实力。

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介绍到,2019年9月,10亿元规模的松禾创智基金宣告成功设立,专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布局;2019年10月,总规模6亿元人民币的广州松禾医健基金首期3亿元投资款到位,将聚焦于精准医疗产业链,围绕生命科技与医药大健康产业各类主题细分领域展开生态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也是松禾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设立的第二支专业化创投基金。

为何在普遍募资难的背景下,松禾资本能够逆流而上?厉伟总结多年投资经验,从历史业绩、投资逻辑、团队实力、LP结构和投资精神等五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拥有良好的历史业绩。松禾资本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先后投资了350多个项目,其中已经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并购的就达53家,这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不少项目的退出回报超过10倍,大多数的基金IRR在20%左右,其中最好的一直基金IRR在50%,有几只基金的DPI已经达到300%以上

拥有自生的投资逻辑和理念。如果仅仅是因为运气成分而取得过往的优秀业绩,在过去资金供给大水漫灌的背景下是可以说服出资人的,但是现在不行了。出资人还会重点考量取得优秀业绩的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一套逻辑是否可以复制于未来。厉伟表示,“松禾资本在过去十几年的投资生涯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投资理念和逻辑,这能够帮助出资人在高风险投资的不确定中,找到一些尽可能的确定性。”

拥有综合性的团队实力。募资、投资、投后等各部门分工相对明确,又通力合作。“创业投资赚的是两方面的钱,价值发现的钱和价值提升的钱”厉伟说,“投资团队专长在价值发现,投后团队专长在价值提升。”

拥有以机构化投资人为主体的LP结构。随着行业往纵深发展,出资人构成机构化是大势所趋,也是基金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从最初以个人LP为主的出资结构,松禾资本已完成出资人机构化的转变。”厉伟介绍,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福田区政府引导基金、南山区政府引导基金、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品牌出资人,以及苏州、张家港、吴江等地政府引导基金,都在松禾资本的已有LP名单中。

践行专注。“对赛道足够专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边界,不轻易更换赛场、不轻易拉长战线,把有限的战略资源用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王守仁是这样评价的:有工匠精神和战略定力,能耐得住寂寞,能不为各种风口、热点所动摇,对自己的赛道有足够的信念。

募资难正在推动中国的创业投资行业进入新周期,其核心标志是从“关系驱动”到“专业驱动”。厉伟表示:“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近些年的战略转型,松禾资本已经拥有与管理人的出身背景、能力资源高度匹配为核心的赛道和阶段的选择,以信息化投资管理系统为核心的高效、规范的投资投后管理流程,以及以风险控制、主动管理、做高基金业绩表现为核心的投后管理意愿、能力和执行力。”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