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去魅,价值当潮。
医疗健康领域作为长盛不衰的价值投资赛道,自2017年起就纳入了紫牛基金的重点关注规划,并在紫牛基金的投资布局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位置。
人和机器,谁更了解大脑?
“紫牛看医疗”系列(二)——博脑医疗
从年初的《都挺好》到时下的《忘不了餐厅》,主流舆论开始心照不宣的聚焦伴随老龄化而来的退行性疾病。大众在为高风险人群精神活力逐渐枯萎而叹息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检测干预手段。
虽然以现在的科研进度来说,离治愈阿尔兹海默症这类脑部疾病还很遥远;但是无法治愈不代表什么都做不了。事实上,早期筛查并进行精准预防,这对提升治疗效果来说无疑十分珍贵。
而在脑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影像评估”始终是绕不开的环节之一。
于2015年成立于香港的博脑医疗就是一家专注于脑影像智能分析领域的创业团队。基于脑影像分割、功能磁共振分析、弥散成像分析、脑病变定量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以临床疾病诊断需求为驱动,为相关疾病的分析诊断提供成熟的智能解决方案。
智能医疗的时代可以说近在眼前。
影像评估,机器比人“眼尖”
“目前很多人对于医疗AI的理解是机器要代替医生去进行诊断,实际上现阶段的技术所能提供的更多的是辅助医生诊断的参考,而非诊断本身。” 博脑医疗创始人强调。而脑影像智能分析作为一种诊疗辅助工具,可以在影像学方面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定量信息。
“医生诊断疾病是一个需要结合症状学、病理学等在内的诸多证据的复杂过程,影像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证据。所以把影像分析AI的准确性和医生的临床诊断相比是不合适的”,因此,对脑影像智能分析更严谨的定位应该是一种诊疗辅助工具。
博脑医疗的产品是一款云端全自动分析工具AccuBrain,其基于云计算技术并结合了脑影像分析算法,可对大脑解剖结构进行快速精准的测量,筛查不正常的脑组织和病变。“脑部疾病发生时,医生需要遵循共识、指南等标准来分析影像中大脑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人工智能分析在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这一点上有着明显优势。
曾有这样一个病例——因为磁共振影像体现的特征并不典型,而根据临床症状,医生认为该患者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医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影像学指征使用了AccuBrain的脑影像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脑部改变并不符合该病症的特征。医生开始考虑血压、微量元素缺失等其他致病因素并进行综合干预,最终该患者的认知障碍仅在一周后就得到了改观。医生也避免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误诊。这就是智能影像分析技术帮助医生在不确定的决策中获得更多信息的典型案例。
事实上,脑影像智能分析的潜力远不只如此。
“最近WHO发布了一些关于阿尔兹海默症早期干预的标准化方法,比如运动、营养、认知训练等,这些都被证明是可以预防认知障碍的有效思路。因此,我们希望用影像智能分析的方法,早期筛查出高风险人群,进行精准预防”。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仅老年痴呆病患就有1000万人口,如果从有症状(轻度认知障碍)开始计算,该数量则高达3000万。鉴于当前中国乃至全球都在面临老龄化问题带来的社会负担,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必将帮助更多患者有针对性的预防疾病,掌握主动权,在早期控制住疾病的恶化趋势。
技术没有“理想国”
从技术积累来说,博脑医疗团队在脑影像分析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博脑创始人有十年以上脑影像分析的研究经历以及在放射科、神经内科的从业经历;创始团队也大多出身高校,研发能力过硬,尤其关注技术在临床上的转化和应用。即便如此,他们也始终对领域发展保持着足够的敬畏。
影像分析领域的“宽广性”是博脑一直强调的,至少有三个维度将始终处于协同进化的动态过程中。
第一个维度是技术的发展变化。医学影像分析本身就包含诸多技术方法,深度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至于选择哪一种方法最终取决于对临床问题的定义,在实践中大多数都是技术的组合拳。况且单就深度学习而言,每年也会有很多新模型出现,需要从业者在技术整合与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第二个维度是医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医学专家的研究就是要把医学变得更客观,而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可以灵活的与智能技术进行多维度的交叉。“工程技术除了要不断适应医学领域的新发展,也可以反过来重新定义医学---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学领域也有很多新的知识会被陆续发现及验证”。
第三个维度是医疗模式的发展变化。我国正处于公立和私立的医疗体系的协同发展、动态变化的大趋势中,国家政策和新医疗模式不断诞生。如何将新的技术嵌入并促进医疗模式的演化也是亟待理清的命题。
“我们做这方面的产品要有开放的心态,不仅仅是技术,还要考虑学科和模式,以及各种维度之间的协同,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里找到一个完美匹配的平衡点,能把我们的技术真的落地应用,这个过程是困难的,但也是非常有趣的”。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由于行业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共存,决定了从业者不能出现短板。从技术到社会资源、产业上下游不同要件的适配以及领域内经验、人脉的排列组合,其背后都贯穿着资本的身影,“医疗是用钱烧出来的”似乎已经成为创投圈的某种共识。
“其实我不是很认同烧钱的观点,它好像在说项目给钱就一定能做出来一样。事实上事情能不能做成、有没有前景,并不是钱烧出来的结果,根本来说还是一个技术和需求匹配整合的能力问题”。
博脑创始人解释,医疗不像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很多“快行业”,可以倚仗大量资本迅速堆砌出一片市场空间;相反,烧钱占领市场的思路在医疗领域里不太行得通。一方面,医疗作为专业领域,准入门槛更高,周期也更长。另一方面,医疗相关技术的研发不是一次性的,在技术、市场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必然面临比其他行业更严苛的公司管理认证要求。
与其说医疗项目是“用钱烧出来的”,不如说是团队靠自己的毅力、努力熬出来的。“公司要把科学做扎实,这就需要团队内部能在看不到产业化结果的时候长期坚持,这份努力和坚持是最难的”。
因此,博脑医疗在资本选择方面也非常谨慎。团队深知,资本在选择团队的同时,团队也在选择资本,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匹配的过程。当部分资本比较注重短期利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其不适合这个领域的创业者。
博脑医疗的投资方之一紫牛基金,无疑就是石林口中的适格合作者。负责该项目投资的紫牛基金医疗领域负责人俞波博士评价称,博脑医疗在过硬的科研能力之余,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并具备清晰的商业模式。产品在争取医院的落地场景之外,亦可以选择体检中心等早期疾病筛查机构作为合作对象。
获得融资之后,博脑医疗将就研发和市场两方面继续发力。“把我们这类产品整合进医生的工作流是我最希望看见的。首先是产品在科学性上被医生认可,其次是产品交互上灵活简洁,真正解决医生诊疗过程中的痛点”。
创业至今已有4年的博脑医疗在一步步的践行着自己的信念,目前已与众多国内神经科知名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市场的认知度也较2015年实现了大幅提升。
“这远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一步一步把路铺稳,把事情做扎实。对于脑影像智能分析的成熟应用,我希望在一两年就能做到,但走向更大规模的市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博脑创始人如是说。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紫牛基金,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907/4448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