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40周年,作为送给这段友好关系的一份厚礼,5月9日,中日双方签署了电影联合制作协议。
根据协定,中日合拍的电影可以得到与中国国产电影相同的待遇,不受进口电影数量限制。
划重点:不受进口电影数量限制。
一直以来,由于进口电影配额的问题,每年只有34部外国电影能以“分账片”的身份登上中国大银幕,其余则是几十部由国内公司一次性买断并自负盈亏的 “批片”。
满打满算,能够在院线上映的国外电影只有100部左右而已,因此无怪乎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电影票房市场都是虎视眈眈,削尖脑袋想要分一杯羹。
而此次中日双方签署电影联合制作协议,则意味着中日“合拍片”能够绕过配额制度直接上映,并将获得最高达43%的票房分成,这无疑对双方文化交流都是重大利好,同时也有助于东亚两国强强联手,火速重新进入中日电影蜜月期。
中日电影重新进入蜜月期的条件已成熟
之所以说是“重新”,那是因为中日电影在历史上曾有过一段蜜月期。
蜜月期的历史条件: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大量日本影视剧和动漫和引进中国。《追捕》让中国人*次领略到高仓健式的硬汉,《寅次郎的故事》则让无数中国观众体味到有泪有笑的小人物共鸣。日本电影如同日本制造一样,迅速风靡中国,并自带品质保证。在中日友好的氛围中,当时的中日合拍电影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蜜月期的政策条件:
据参考消息,2018年4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向媒体喊话称日本电影“向中国发展是当务之急”。
5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希望中日双方能继续加大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新亮点,不断拉近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为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自此,中日两国官方两次重要表态均表明,双方在发展友好关系、加强文化交流上的方向上取得了高度的一致。
蜜月期的市场条件:市场份额诱惑
近年来,中国每年的电影票房收入增速均超过10%,2017年票房收入较2016年增长13.5%,约559亿元,据预测,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高达700亿元,届时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票仓。
而日本已经在120亿元的全年票房收入上停滞了许多年,因此,对于日本电影而言,中国掘金市场前景广阔,市场份额令人垂涎不已。
2015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内地狂扫5.265亿, 2016年《你的名字》再接再厉,卷走5.76亿,这巨额的海外票房市场使得日本本土电影公司颇受震撼,进军中国电影市场势在必行。
天价片酬诱惑
日本艺人赚得少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据日本某网站统计的演员年收入排行,2016年度男演员榜单中,*名福山雅治,年收入7亿日元(约4000万人民币),第二名堺雅人,年收入3.8亿日元(约2190万人民币);女演员榜单里,*名绫濑遥4.1亿日元(约2360万人民币),要知道所谓的年收入是将电影、广告和电视剧等所有酬劳算在一起,而那一年,中国最高酬劳的明星是范冰冰,年收入1.1亿人民币。中国式天价片酬对日本演员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深厚的历史条件+积极的政策推动+庞大市场份额,伴随着两国友好关系升温,中日合拍电影已是大势所趋。下一步,如何取长补短携手并进,共同崛起,手挽手抵抗好莱坞则是未来的两国合作的目标。
中日电影联手能否抗衡好莱坞?
2017年,日本年度总票房约为132亿人民币,然而在票房排名前十中,好莱坞影片就占了八部,而且前三名皆为进口大片,票房冠军是《美女与野兽》,124亿日元(约7.1亿人民币),亚军《神奇动物在哪里》,73.4亿日元(约4.23亿人民币),季军《神偷奶爸3》,73.1亿日元(约4.21亿人民币)。
2017年,中国年度总票房约为559亿,在票房排名前十中,本土影片和进口影片几乎平分秋色,国产电影六部,进口电影四部,全年度共上映进口片118部,票房总额257.26亿元,市场份额为占比47.19%,单片平均票房2.18亿元。
显而易见,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被好莱坞电影以不同的优势所压制,然而,中日两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第三大电影市场,两国若想进一步将东亚电影扶植起来,抗衡好莱坞,合拍电影是*的路径选择。
合拍电影优势一:文化通融性强。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先生曾说过:“日本文化是豆浆,中国文化就是使它凝结成豆腐的盐卤。”共通的东方文化是合拍电影的基础,中日之间在思维方式、审美取向、历史积淀上拥有共同的文化之根,又各自有多元和多彩的发展,因此中日观众观影的文化壁垒也比较容易突破。
合拍电影优势二:互补性强——你有IP我有钱。过往经典IP是中日合拍取之不尽的资源,大量的日本IP在中国具有可以变现的知名度,中国金主也不吝啬花大钱买IP。例如日本动漫和侦探小说在亚洲风靡数十年,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中国受众不断增加,二次元用户和推理爱好者被哺育多年,到了可以收割的时候。其中《银魂真人版》和翻拍版《追捕》,还有中国版《解忧杂货铺》《嫌疑人X的献身》就是*的例证。
其实,中日合拍电影近年来一直未停止过脚步,无论是金城武、梁朝伟主演的《赤壁》,还是刘诗诗和三浦春马领衔的《深夜前的五分钟》,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其中2018年《妖猫传》更是在日本创造了突破百万观影总人次,票房累计达到了16亿日元的优秀成绩,成为近十年华语片在日本电影市场的新高。
据悉,接下来一大批中日合拍的电影即将上映或上马,由陈可辛监制,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之华》已经开机,演员包括周迅、秦昊、杜江、张子枫等;日本著名导演园子温的《黄金蝴蝶》也已经立项;三池崇史也将筹拍首部华语片 《不良人的游戏》。
可见不久的未来,中日电影人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在合拍电影的过程中,一方面双方都学习如何调和中日两国在电影文化和观众口味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中国影人也可以学习日本工业流程和运营模式,深度参与其全产业链运作。
日本电影工业化程度较高,对于本土文化符号的恰当使用使得其成功走向世界,因此合拍电影将有助于中国电影的国际化,然后再把这些合拍电影的经验和模式反哺给国内电影产业,以此带动中国电影高速成长。
结尾:犹记得十年前,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取景日本北海道,虽然不是合拍电影,但影片里的异国风光取得了巨大成功,让北海道一时间名声大噪,也刺激了当地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那里碧海蓝天、青山绿水,这些年来因为看过电影而决定去北海道取景地旅游的观光客络绎不绝。这个案例表明,在电影文化合作上,中日双方都大有可为,无论是电影票房市场还是文化产业链方面,都是储量丰富亟待开采的金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娱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