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独家|康桥资本医疗投资成绩单首曝光: 1年4家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打开生物科技和资本之间的那扇门

医疗+投资,傅唯笃定这是对的行业。康桥只投资医疗,致力于孵育中国下一代知名的生物医疗企业,让真正有实力的科学家、企业家在医疗行业的创业成功变得不那么困难,打通资本和化合物的通道,帮助生物科学技术证券化。
2017-02-08 09:40 · 投资界  任倩   
   

  2017年1月3日,新年第三天,歌礼药业宣布完成1亿美元(7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随后,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传出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被收购,未来将成为国产医疗器械高值耗材的并购整合平台。这是成立仅两年的康桥资本,开年取得的最新成绩。

  成立于2014年的康桥资本(C-Bridge Capital),目前管理两期基金,资金管理规模美元和人民币合计已达7亿美金。

独家|康桥资本医疗投资成绩单首曝光: 1年4家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打开生物科技和资本之间的那扇门

  两年时间里,这家年轻却相当低调的机构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投资步调,但已悄然投资医疗行业超过31亿人民币(约4.5亿美元),一年只投三四个项目,倾全力支持。截至目前,一期基金投出8个项目组合中,4家企业已成功借壳上市或是接近完成借壳;二期基金受到美欧亚澳投资人以及国内顶级企业家的广泛支持,歌礼药业、安瑞医疗正是二期基金投资项目,预计回报丰厚。

  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康桥资本整个团队协作的力量,当然,也与康桥资本CEO傅唯心中愿景相关——帮助创新一代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弯道超车,颠覆传统,从而将最好的研发技术和一流的医疗健康服务带给中国患者。

  医疗+投资,傅唯笃定这是对的行业。“康桥只投资医疗,致力于孵育中国下一代知名的生物医疗企业,我想让真正有实力的科学家、企业家在医疗行业的创业成功变得不那么困难,打通资本和化合物的通道,帮助生物科学技术证券化,最后惠及数以十亿计的广大消费市场。”傅唯说。

  空前绝后的好机会

   为什么只做医疗?傅唯说,未来十年将是医疗健康投资最为关键的十年,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过去十年里,中国绝大多数行业已经发展到相对饱和的程度,基本上经历了两件事:一是赶超发达国家,二是整合。而医疗行业是唯一或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里,这两件事都还没有发生的。别的行业过去十年投资成功的思路,在医疗行业的未来十年可以借鉴。

  除此之外,傅唯认为,中国医疗消费市场在未来会非常庞大。

  “中国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冲击波还有不到4年时间就会到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一次采访中表示,1962年~1972年中国前所未有的人口生育高峰,也就是“60后”,将在2020年之后逐步进入老年人行列,届时中国将进入“人类历史上人口老龄化最大的一个浪潮”。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老龄蓝皮书)中也提到,从2013年到21世纪末,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2022年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迎来第二个增长高峰,由2.58亿增长到3.71亿人。

  值得强调的是,到2023年前后,老龄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标志着中国从主要抚养儿童的时代迈入主要抚养老人的时代。这一阶段的老年人口主要是“60后”。这批人经历了严格的计划生育,子女数量锐减,城市老年夫妇平均不到1个子女,农村老年夫妇平均也只有2个子女左右。

  “‘60后’才开始真正介入到医疗健康消费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医疗行业比别的行业发展慢十年的原因。”傅唯分析,正面来看,“60后”将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带来新的商机。中国“未富先老”的情况将发生逆转,所以未来十年,中国的医疗健康消费会面临很大程度的增长,这个增长不仅是绝对性的,更是有效性的增长。

  康桥搏的正是消费增长带来的商业化,这是康桥亮的第一把剑,来自于外部。“将国外最好的产品引进中国,并在中国迅速实现商业化。我们不搏技术,康桥投的全是技术已经得到验证的公司。”傅唯坦言,中国人可以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比美国落后十年,如果能缩短到两三年,康桥就成功了。

  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不一样的投资模式,与别的基金全产业链式投资方式不同,康桥重点关注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公司,在这些领域里面“掐尖儿”,选择龙头企业进行投资。

  傅唯认为,医疗健康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未来这个行业会出现100家市值一千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如果康桥能够参与其中的30家,就非常完美了。“一期基金我们至少抓住了3、4家会成为千亿市值的公司”,他笑道,相当自信。


  “转折点式”投资

  2016年的最后几天,一家本土原研药企等来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中国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歌礼药业对外宣布,公司的第一个原研丙肝创新药物丹诺瑞韦(ASC08)的上市申请,已通过了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全面现场核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受理。根据歌礼创始人兼CEO吴劲梓早前的介绍,该药物2017年上半年将在中国上市。

  对于国内丙肝药物市场来说,这无疑是一则重磅消息。一方面,丹诺瑞韦上市在即,表明歌礼在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DAA)领域已居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如果丹诺瑞韦能够顺利上市,那么它将刷新一个记录,只用不到5年时间,就有望将一个原研药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在中国上市。

  丹诺瑞韦的成功申报为歌礼的2016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给傅唯吃了一颗定心丸。从2013年进入公众视野,到2015年获得5500万美元的融资,再到产品的上市申报,歌礼一路走来,傅唯和康桥都是最亲密的伙伴和见证者。

  吴劲梓曾说,体现歌礼的文化和竞争力的三个关键词是原研、速度、品质,或许这也是康桥投资项目无一失手的秘诀所在。

  “转折点式”投资是傅唯亮的第二把剑,来自于内部,却最尖锐。选择标的时,被投公司是否拥有科学原理已被验证的技术或产品,并且在近期内能够进入商业化运作,这在傅唯看来很关键,“要看它是否是快速成长的细分市场中的龙头企业,且处于价值拐点而非成长顶点。刚性需求、质量高、有技术门槛的产品,我们会义无反顾地、持续地投资,给予充分的弹药和粮草。”

  当然,瞄准这样的企业绝非易事,需要考验三件事。傅唯强调,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将美国的模式和医药产品引进中国或者自主研发新药,就是在考验哪个公司能够最先让产品通过中国药监局审议,同时能够在中国迅速展开商业化运作,这是最核心的执行力;第二,企业有无团队可以执行,并且执行得最快最好;第三,通过资本的力量,使他们持续成为行业第一,不要为钱发愁。

  康桥资本支持的企业不需要为融资发愁,这是傅唯亮出的第三把剑。生物技术可能是进入门槛最高的投资行业,专业属性非常强,而康桥资本则有能力很好地嫁接国际资本和生物技术企业,把技术包装成可以让资本理解的语言。傅唯认为,打通这个通路是任何一个公司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很多生物技术公司倒闭,其真正原因不是技术被验证失败,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验证。“我们非常审慎地选择被投企业,我们也会非常负责地帮助被投企业将技术最终证券化,打开资本的通道!”

  傅唯用“快、稳、准”形容康桥的投资风格,他把行业研究和团队协作看作是最重要的成功秘诀,一圈人密切观察这个行业里发生的所有事,不断地研究、讨论,到底应该关注哪家企业,在什么时候出手,投资后如何集中资源帮助其成长。“基本上我们看中的标的,会以最快速度、组织最合适的团队去完成交易。凡是我们想谈成的交易,70%~80%都能拿下,几乎无一失手。”

  5000万美金,15天完成尽调,20天通过投委会,21天签订最终法律协议,30天资金到账,这背后是康桥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高效的执行效率。

  这是康桥一贯的风格,也是合伙人傅唯最富有个人魅力的地方。不久前,傅唯受邀加入百华协会。在成为这个专注促进全球生命科技和医疗健康产业的华人精英组织会员时,他特别讲到:“吴劲梓博士正在做的事与康桥愿景相关,康桥将会一如既往支持和服务像他这样的企业家和科学家,打通资本和产业的通路。”

  投资需要搭伙儿干

  傅唯在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拥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他曾是甲子股权私募基金的合伙人; 之后加入远东,组建并管理一支12人团队;并在淡马锡中国投资团队、麦格理银行投资部、渣打私募股权基金以及高盛任职,参与过多项大型交易。面对这样一份丰富的“简历”,他笑称,“除了非洲和南美洲的金融机构,基本我都学习过了!”

  在傅唯过往的职业生涯中,他曾自己做过基金,但基金只延续了一期,那次经历给了他思考的空间。

  怎么能够做一个非常好的合伙制基金?换句话说,怎么能够把一群最聪明的人聚集到一起,一起做事,一起磨砺,一起分享?多年积淀,傅唯决定亲手打造这样一个平台,于是,康桥资本诞生了。

独家|康桥资本医疗投资成绩单首曝光: 1年4家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打开生物科技和资本之间的那扇门

  康桥资本团队

  “我愿意用平台的开放去换取资源,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吸引最优秀的合伙人加入更需要的是机制而不是我的魅力。”因为这种开放心态,傅唯身边开始集结越来越多的医疗专业人才,康桥资本团队也越发壮大。

  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是傅唯亮出的第四把剑。康桥资本现有25位成员中,有9位合伙人,这种情况在国内并不多见。“团队里一半的人做投资出身,一半的人做行业出身。与别的机构不同,康桥是把医疗当成生意来看,从商业和资本的角度去切入这个行业,而不是从技术的角度切入。”也因此,康桥基金投资的项目打上了深深的商业烙印。

  正如傅唯在采访时所说,康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商业的平台、专注的平台、高效的平台,致力于帮助中国最好的生物技术产业化和资本化,给企业带来资金,给企业家带来回报,给中国患者带来健康,这是康桥的使命;本着服务的精神,催化世界级的中国创新企业,这是傅唯和团队最想做的事。显然,如今的康桥已经在路上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任倩,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702/2017020740861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