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薛军:用创业的心态做投资,与企业共同成长

我思考过那次创业失败的原因,问题很多。但我知道我下一个要做的事情,必须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扎实,脚踏实地,从零开始,做好每一件小事,不能“虚”,才能成事。二是,要找一个巨人肩膀做基础,借助一个有公信力的舞台,才能有机会成大事。
2016-09-12 09:15 · 投资界  喜乐   
   

  截止9月12日,兆易创新(603986)的股价为169.28元,自8月18日A股上市,连续收获17个一字涨停板。

薛军:用创业的心态做投资,与企业共同成长

  (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薛军)

  我做了万全的心理预设。想好无论即将要听到的术语多么晦涩,也一定要面色如资深内行。

  但我没有想到,薛军过来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恍如隔世,恍如昨日。

  初遇|牛犊不怕虎

  薛军的投资人生涯,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的。

  那时他只是一个海外归国创业的清华学子,纯理工男。机缘巧合下,他和大学时代的老师、清华科技园的创始人梅萌相遇,彼时他们在美国硅谷,在2002年。

  “当时梅萌梅总即将结束在硅谷的访问,送他去机场以前,我们在Macy’s百货里闲逛闲聊,问我要不要回国,到清华科技园工作,帮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这件事。”

  “我刚好结束了我上一次创业经历,以失败告终。”

  “我思考过那次创业失败的原因,问题很多。但我知道我下一个要做的事情,必须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扎实,脚踏实地,从零开始,做好每一件小事,不能“虚”,才能成事。二是,要找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做基础,借助一个有公信力的舞台,才能有机会成大事。”

  “清华、清华科技园,在我看来,就是那个肩膀。”

  “后来我才有所清醒,巨人的肩膀也不是那么好踩的,哈哈。”

  薛军说起这些话时,中途沉默过,陷入回忆。记忆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个厚重的需要庄严对待的黑匣子,一字一句都是开启14年前各样事件重演的钥匙。他答应了回国,在2002年8月,成为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当被问起为何毫不犹豫选择回国做投资,薛军畅然一笑:因为无知者无畏。

  窘境|注定“携手”

  到岗之后,薛军即谋划着要像硅谷风投机构一样,开始募集一支创投基金。因为曾在美国开辟事业,同时因当时国内大环境不具备募集人民币基金的基础,薛军决定去美国募集美元基金。

  他用了3年。是的,3年一无所获。

  如其所说,“因为无知”。对投资的不熟悉,从前没有相关经验,没有过成功案例,让薛军光从募集资金就吃尽了苦头。而如果他选择放弃,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同样颇为曲折的故事了吧。生活总是教会人很多,可能在薛军身上,坚持是生活给予的最宝贵的一课。

  “我也没有那么傻”,薛军笑道。在筹集资金的那3年里,他也在寻找项目,为自己“练手”。薛军说得好:不能光融资,找项目也要同时进行,我开始学会“无中生有”。也就是在2004年秋天的硅谷,薛军找到了GigaDevice(即今天的兆易创新:603986)。

  由清华校友余军牵线,薛军认识了GigaDevice的两位同样出自清华的创始人。当时,他们手头只有1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加上两个创始人各2万美元的起始资金,还有一张静态存储器技术的发明专利,这就是他们的全部身家。2004年春天,他们就在硅谷Milpitas的一间车库改造的办公室里创业了,做半导体静态存储器的芯片设计。

  “说真的,我一开始真没打算投他们。”

  放弃这个项目有太多理由。

  因为没钱投。

  因为不懂半导体这个行业。

  因为半导体行业巨头在美国已成定局,区区创业公司要想创下一片天,根本是天方夜谭。

  即使如此,薛军还是和GigaDevice的创始人朱一明和舒清明维持着联系,并快马加鞭地学习这个行业和相关知识;朱一明同样没有放弃薛军这位“潜在”的投资人。双方的坚持似乎开启了一场“不离不弃”的拉锯战,各自徘徊,直到某天下午。

  那天下午,薛军带着孩子在硅谷的一家4S店看车。他又一次接到了朱一明的电话,毫无例外地被再次询问,是否能够投资。似乎就是电光火石间,薛军脑中涌起一股坚定的意识:我一定要做成这件事

  薛军说:投你们可以,但必须回国做。美国半导体市场已经饱和,想要成功难上加难,唯有回国还有机会。

  回国|在路上

  1999年,在专家加强对国内芯片企业支持力度的提议下,国家经贸委政策司与信息产业部组成联合小组,并起草了相关芯片企业优惠政策条款,被称为18号文。

  2002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通知》),对部分芯片企业实行税负达到3%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同时,把优惠范围扩大到集成电路产业上游的涉及企业和下游的制造商。

  借着我国政策的东风,薛军带着他在硅谷找到的几个项目,GigaDevice只是其中一个,又一次开启了回国后的创业征程。旅程,不过刚刚开始。

  回到2004年至2005年中间。成立在美国的GigaDevice,在认识薛军前,已经在他们的车库里干了近1年。回国创业并非易事。薛军承诺为GigaDevice融资100万美元,以不到3000万人民币的估值,让GD在中国重新注册公司,朱一明和舒清明顺利回国。于是……

  他找到了罗茁,时任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早薛军几年加入清华科技园,由于坚信孵化器的经营出路在于与创业企业共同成长,每年都挤出一些自有资金投资一些在孵企业。罗茁当即表示,同意以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投资206.75万人民币;接着,薛军又找到了刚认识不久的好朋友,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延儒,刘总也当即同意投资100万人民币;接着,又找到了邓锋、李军、余军等清华同学和校友,外加朱一明从台湾和日本找的投资人,其实都是朋友,薛军终于为GD“凑”集了约92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完成。薛军笑称,10年前,我就是就打着“VC”的幌子,做着“FA”的生意。

  2005年4月26日,带着薛军 “把世界级水平的技术带回国”的美好理想和期望,GigaDevice顺利回到北京,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和朱一明共同出资,成功注册公司,即“北京芯技佳易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技佳易”)。

  命运转折|英雄无奈

  2006年4月,距离上一次融资已经1年,芯技佳易的现金在一天天减少了,下一笔资金的来源依然未明。就像是意料之中,薛军再一次义不容辞。那时,薛军已经是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以这个身份,向中关村管委会下属的中关村创投洽谈对接。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提出申请,利用中关村管委会的跟投政策,在陈里处长的帮助下,由中关村创投注资250万元,这是兆易创新的第二次增资,是在薛军坚持和“一意孤行”下 完成的。

  后来,2007年年中,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启迪创业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也就是今天的“启迪创投”。

  对了,2006年下半年,薛军于2002年开始募集的第一支基金,终于有了下落,在当时清华科技园的总裁,也就是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井宏的积极推动和努力之下,由清华科技园和海淀区政府下属的中海投资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启迪中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2007年7月,中关村管委会的第一批引导基金决定增资启迪中海,使基金规模达到1.5亿人民币。“启迪中海基金”拥有了3个LP,清华科技园、中海投资、中关村管委会。

  然后……“金融危机”来了。2008年至2009年。

  薛军说起这4个字时,我仿佛看见金融危机时,商场里哀鸿遍野。芯技佳易再次危机四伏:金融危机年,风投机构同样需要明哲保身,能找的都找了,依旧没有人愿意投资。从04年遇到兆易,到08年金融危机,薛军早已和兆易融为一体,他不仅仅是兆易的“金主”,更是兆易的支柱,命运共绑。

  生死关头,只能自己挺身而出,薛军和他的两个合伙人,罗茁和雷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启迪创投出资2360万人民币(投后约占股17%)领投;又再次找到当年并肩战斗的老伙伴兼老友盈富泰克刘延儒,刘总也决定跟投1000万人民币。终于,2009年4月,完成了兆易的B轮融资(即,第三次增资),投后估值不到1.5亿人民币。

  三千多万人民币,第三次增资,改变了兆易的命运,还有薛军的。

  2016年8月18日,兆易创新登录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代码603986,开盘价27.91元。那次增资,天下皆知,敢在金融危机时投资一个不被所有人看好的企业,薛军从业余正式转向专业投资人。

  薛军笑着说:“英雄都是被逼出来的”。

薛军:用创业的心态做投资,与企业共同成长

  光辉岁月|心中的梦

  “我从一开始,到今天,从未有一天怀疑过。兆易创新是个好项目。”

  2008年,美国老牌上市公司ISSI芯成半导体的CEO专程飞来北京,与朱一明商讨收购一事,开价1000万美元。以估值过低为由,兆易拒绝。山水轮流转,2015年,ISSI被中国投资机构组成的财团收购,以9亿美元的价格将其私有化。今天,借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助力,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格局什么变化都有可能发生。

  Spansion,三索半导体,曾经的美国半导体巨头。看中兆易能力,同样希望收购,出资更高。朱一明也拒绝了。

  “那为何没有答应收购?”

  我跟朱一明还没有熟悉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他要做“中国的三星”。我对此坚定不移,旁人不可知,但我听到朱一明说这话的时候,且不管可能性有多少,我知道他是认真的。我对朱一明说,咱们不是还要做“中国的三星”呢吗?就1000万美元,还不能打发我们。但也是这1000万美元,还有这两家美国的老牌儿公司,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潜力。我们没有道理不做下去。薛军如是说。

  “我到现在还依然坚持这个念头,我相信兆易和我一样。我们就是想做中国的三星。”

  当我问起薛军,那段时间启迪创投是不是只投资了兆易。薛军轻描淡写:当然没有,启迪创投的第一个项目,世纪瑞尔,已于2010年成功上市。我再次追问薛军其他成功项目时,薛军摆手直言不愿叙说这些,不愿自我吹嘘。经调查,光是启迪中海基金就投出3个上市项目并成功退出,投资回报率在10倍以上。启迪创投目前为止共投资100多个项目,以IPO和并购退出的项目高达30多个,成功率达30%。

  12年了,兆易用一个轮回的时间奔赴上市。轮回,多么神秘而又应该被珍藏的词。薛军选择了珍惜和埋藏那段光辉岁月。

  往事无须提,整装出发,再次奔赴远大前程。

  清控银杏|早期与归属

  2015年,启迪创投团队完成所有募集基金的投资,羽翼丰满,成绩斐然。于是,启迪创投团队整体平移,在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的支持下,成立“清控银杏创投”。同样地,清控银杏秉持了“启迪创投”老班底十年一贯的作风,专注投资早期科技项目的投资逻辑。薛军说,只有早期项目,这个公司的命运才能和自己绑在一起。投资成熟期的项目,只能叫做参与投资。项目与投资方都不会有强烈归属感。

  而谈起会注重哪方面的项目时,薛军表示,要投只会投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就是硬科技。对于那些有着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产品颇具创造力的项目,清控银杏会更加青睐。除此之外,薛军透露他更喜欢创始人能有坚定、执着的个性和优秀的品质,并且要有商业头脑。

  国内硬科技市场正利好,清控银杏已经成功以第一名身份中标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募集和管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达45亿人民币。接下来,清控银杏团队专注的事情则是用这笔资金投资他们擅长的硬科技项目了。

  兆易的故事还在继续,清控银杏的故事才刚刚起了头。

  今天只有残留的驱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我很期待后续。你呢?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喜乐,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609/2016091240300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