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揭秘软银中国当年为何投资阿里:马云团队执行力“不是一般的强”

市场千变万化,商业的本质却始终没变。烧钱换市场、新兴企业估值高企、AR/VR火爆的背后,投资人究竟关注什么?在接受凤凰财经专访时,当年投资阿里巴巴的软银中国团队成员宋安澜给了作为一名风险投资人的理性的答案。
2016-04-27 17:45 · 凤凰财经  鲁婧涵   
   

  市场千变万化,商业的本质却始终没变。烧钱换市场、新兴企业估值高企、AR/VR火爆的背后,投资人究竟关注什么?在接受凤凰财经专访时,当年投资阿里巴巴软银中国团队成员宋安澜给了作为一名风险投资人的理性的答案。

  “烧钱增加的资产一定要是能生钱的资产”

  宋安澜表示:“在互联网经济中,有的商业模式在初始阶段还是必须要烧钱的,比如说以用户基础作为重要指标的东西,像社交网络等。我们把这些用户基础叫做资产,在形成规模后,一个用户值多少钱是可以算出来的,如Facebook,一个用户就值100多美元。注意,这部分资产一定是要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弄一千万个不产生收入的用户是没用的。经常有的创业者给我们讲故事鼓吹如何如何发展用户,有了用户挣钱的事以后再考虑。这就有问题了,靠补贴发展起来的用户,如果补贴一停就走人,这样的用户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在烧钱扩用户时,一定要特别关注每个用户的ARPU值,这些用户的留存率,这些用户的活跃度,等等”

  至于何时可以停止烧钱,宋安澜坦言,投资者的耐心通常是有限的,*烧完以后马上能看出曲线,然后在后面的季度赔的钱越来越少,“你的模型*能告诉投资人两三年内达到一个盈亏平衡点,这个很重要。互联网行业有高技术,高速度,高成长的特点。但是,和其他行业一样,商业的实质是不变的,即,做生意是要赚钱的。有人指出,一个business(生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付费用户,我很认同这个说法。即使有的模式不直接收费,也一定要有其他收入来源。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就是这个意思。”

  “风险投资这个东西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靠算术”

  对于高成长型企业,宋安澜认同这类项目估值高的合理性,“大概PEG在1左右就算合理”。“其实,投资这个东西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靠算术。你要看它的整个局面,尤其在早中期公司中很多情况是没有办法算的,就靠你对团队的判断,对行业的判断,和对他这段时间增长率的判断,这几个要素都在的话,我相信一个有经验的风险投资人会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不过话说回来,投资人的判断失误是必然事件,一般投资项目中大概只有1/3是好的,1/3不死不活,另外1/3会死掉。”

  对软银,他们投资时最关心的不是某个概念或套路,而是项目的实质:这个项目到底有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是必须品还是仅仅锦上添花?什么是用户的痛点?市场到底多大?“当时我们投阿里也好,投淘宝也好,就是从这些方面判断的。”宋安澜回忆道。

  马云做淘宝的时候执行能力已经体现出来了”

  在早期阿里这个项目上软银为何能独具慧眼呢?宋安澜道:“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整个软银团队还是做了相当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首先对宏观判断,我们认为电子商务一定是‘必须品’领域,虽然那时别人还不这么认为;第二,我们认为他的团队非常好,执行能力非常强。这一点,做淘宝的时候马云团队的执行能力已经体现出来了,在短短几个月内,淘宝就赶上并超越了当时的领头羊Ebay中国。”

  在继续看好淘宝这样的大平台的同时,宋安澜也看好垂直领域电商的未来。“ 淘宝、京东虽然厉害,但是中国互联网经济有那么大的体量,并且继续在增长,没有任何一个巨无霸能够覆盖每个角落。并且有的垂直领域还有很深的行业know-how,较高的行业门槛。这些垂直领域的电商一定有存在的价值,当然也有可能做到一定规模后被巨无霸收购,这样投资者的退出更快。实体零售领域也可以举出同样例子,沃尔玛可以卖很多东西,但是,优衣库或zara照样活得很好。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比起传统的商业来,其商业实质是一样的,只是有了高科技后,发展速度会更快。”

  “下一个BAT不一定有,下一个华为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目前火爆的AR/VR领域,宋安澜肯定了它的价值,但在这位技术背景深厚的投资人面前,前沿科技看上去并不玄乎。宋安澜表示:“AR/VR方向是对的,在很多领域都有极有前途的应用。相对于VR,我更看好AR。VR目前应用多为娱乐领域,而且技术并未成熟,眩晕的问题突出。而AR因为是增强现实,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比如医疗,设备操作,人机界面,等等。在VR/AR领域,我们希望能找到有行业深度、有技术门槛的项目,而不是随便找个开源,弄一个很炫的演示来融钱。其实,有些开源的VR程序我们都研究过,弄来忽悠我们并不那么容易。”

  在他的眼里,下一个BAT会出现在什么领域呢?“我们合伙人华平博士有个观点,我非常认同:BAT不一定有,但下一个华为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宋安澜答道,“随着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成熟,下一波像华为这样的有高度科技含量的公司在中国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它的影响肯定像BAT那么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