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明星扎堆做科技创投惹关注:比演戏更赚钱or拯救创投圈的颜值?

客观来看,也是因其作为明星的特殊身份,而容易导致外界对其专业性、精力分配、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等原因饱受质疑。可是即便投资失败赔的又不是股民的钱,看客操什么心呢?
2015-09-28 10:50 · 网易科技  王先   
   

明星扎堆做科技创投惹关注:比演戏更赚钱or拯救创投圈的颜值?

  不见得。但可以肯定,不至于是为拯救创投圈从业者平均颜值的缘故。

  国内创投市场的玩家角色今年变得愈发热闹起来,继此前歌手羽泉组合做天使,任泉、李冰冰、黄晓明共同出资组成Star VC、李亚鹏加入黑马基金等事件后,演员Angelababy于今年六月又成立了AB Capital,不久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宣布出任紫牛基金合伙人。此外,近日演员黄磊发布“黄小厨”App,汪峰做起fiil耳机,邓超加盟长虹任产品经理……

  为什么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明星,却纷纷做起了创投票友?这一现象之所以被关注,除了简单地下“赚钱”的结论外,或许还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量。(注:文中的创业和投资概念仅限于科技领域创业和一级市场风险投资范畴)

  首先,明星这一群体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影响力属性,容易导致其行为在媒体、社交平台、甚至网友的曝光下被指数级地放大。从“微博晒童年照推其整容之必然”到“阅兵期间晒娃影响安定团结”之类花边都能成社会热点,“大事件”如此高密度地频发,也难怪汪峰上头条那么艰难。由此可见,明星增加捞金姿势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更不会被舆论放过,数量上稍加排列,就成了组合。

  王思聪发了一个“哦”字便终结微博炫富比赛,而你可能写了一篇励志鸡汤半年无人在朋友圈点赞,直观差距就在这里。

  其次,明星的天然PR属性可以作为其参与创投活动的战略营销方式一种。连换个发型都能引起喜大普奔的天然传播效应,就好比“投胎小能手”王思聪之于万达,奶茶妹妹章泽天之于京东一样。所以当下有越来越多公司或机构会出于发展战略需求而拉明星一起玩,比如当当LP(出资的有限合伙人),演演GP(做管理的一般合伙人),甚至加盟家电集团做做产品经理什么的。

  品牌宣传润物无声地四两拔千斤,何乐而不为。

  再次,风投门槛较低,当然这是以“有钱”为前提。目前国内似乎还没有任何一家高校开设有“风险投资学”、“天使投资人入门教程”、“GP、LP原理”之类的课程,加上此前不少非科班(非金融)出身的成功投资人作为榜样的力量,风投本身高风险高回报天然有刺激,以及“投资就是投人”所以看眼缘理论盛行等等原因,让这个行业不知不觉中给人以有钱就可以任性的印象。

  同时创业看起来也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团队可以临时搭建,产品可以组合现攒。那么作为创投票友,理想也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最后,明星做创业或投资(广义)其实并不是新趋势,而是历史常态。18世纪被称为“法兰西思想*”(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明星身份)的伏尔泰对股市、利率曾有深入研究,据说算得上是一个股票投资高手;而老虎伍兹、终结者施瓦辛格等也是今天Google的默默股东;出演过乔布斯角色的阿什顿·库彻投资过Twitter和Skype。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投资模式的衍变,操作方法在不断丰富中。所以,伴随着在中国新兴不到二十年的风投市场,明星介入这种模式就难免显得格外新鲜。

  聪明摊贩不会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有想法的明星也一样,或是为了更多攫取资金,或是为了分摊资产不测,或是为了突破自我,或是单纯兴趣爱好,有了资本做起创业或风投不足为怪。作为靠演艺这种较“务虚”方式生活的明星,容易比常人承受更多时间带来的职业瓶颈,在一定节点,难免面临职业生涯的角色突破问题,所以明星做创投,和运动员转型实业、作家当起导演可以看成是相似的道理。

  不过客观来看,也是因其作为明星的特殊身份,而容易导致外界对其专业性、精力分配、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等原因饱受质疑。可是即便投资失败赔的又不是股民的钱,看客操什么心呢?

  明星扎堆风投,估计一段时间内还是会持续下去的。如果有一天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关于“最美投资人”的新闻,千万不要惊讶。哦,这句话说得有点违反广告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