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对外经贸大学张新民:IPO小心“真实的谎言”

实际上业绩变脸就是业绩的巨大变化,可以由好变成不好,也可以由正变得负。实际上在业绩变脸的过程里面,应该说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实现或者说出现业绩变脸的情况。
2013-01-05 13:43 · 投资界     
   

      对外经贸大学张新民:IPO小心“真实的谎言”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张新民

       投资界1月5日消息,在中国投资者大会上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张新民表示,“一个飞机失事了,失事以后有一个人生还了,这个就是奇迹,一个飞机失事了,最后没有人出问题都很平安,那恐怕这个飞机就根本没有问题,这个本身可能就是一个谎言。”谈到很多拟上市公司上市时包装“讲故事”,曾做过两届证监会发审委委员的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张新民比喻说。

  这引出了一个IPO的话题,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就在讲一些违法常识的“谎言”。在《投资者报》和CCTV证券资讯频道联合主办的“中国投资者大会2012”上,其中的一个话题是“IPO死穴”。

  企业上市融资以后,往往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很良好的预期,即希望企业按照招股说明书里面描述的,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资金对企业到底有怎样的帮助?张新民从财务角度做了解读。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就被撤了,另外一些好不容易上市以后。按道理,企业入资后,对盈利是有贡献的,但这个前提是资源可整合,即按照招募说明书里的约定,资金转化成什么?”张新民说。

  张新民认为,企业入资有三个重要的效应。第一个效应是,入资应该对企业的利润有贡献,这是很正常的一种要求。

  “如果企业的资产能够产生利润的话,必须是一个可整合的资源,要整合资源,必须是系统优化的。也就是说,当处于一种货币资金状态的时候,不存在优化的问题,但是当转为其他资产结构的时候,一定有一个资产优化的问题。因为招股说明书有承诺。”

  企业的资产结构的可整合性必须强调战略复合的问题。这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募集的资金要干什么,这个要有一个战略目标。但是站在全体股东的立场看企业的报表、看企业的行为,却经常看不懂,怎么会看不懂呢?

  “你会发现很难看到这个企业在往哪个方面走,因为你会发现这个企业的资产运用总是感觉不到它的方向性和效益性,不知道谁在推动这个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我们想站在两个方向去看这个企业的战略,可能会得到一些启示,一个是站在全体股东的立场,一个是站在控股股东的立场上。

  张新民说,如果站在全体股东的立场上,企业的资源必须是系统优化的、必须有盈利效果的;如果站在控股股东立场,控股股东立场的战略又是实现另外的一种情形,恰恰这种企业资产的不良化就表现为控股股东,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结构的不良化就会是必然的了。

  第二个效应就是保证债务,资产负债表右边是负债和股东权益,当股东权益增加的时候,表面上是对债务的保证度提高了,对债务的保证能力提高了。

  第三种效应就是协调股东间的利益关系。企业的原有的股东和通过IPO来加入到企业来的新股东,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应该如何协调?其实,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从资产方面来说就是盈利导向,要求企业的资产结构要系统优化,为了达到这一点,企业的资产必须要得到有效率地利用。

  张新民说,但我们看到一些企业,不断地融资,不断地发展,但是越发展效益越差,从根本来讲,还是强调资产负债表右边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货币资本的力量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人力资本的力量。

  “当我们谈资本的时候,这个资本就是对企业的根本性的、长期的一种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强调利益协调关系的时候,不容忽略的利益关系是人力资本。”

  以下为发言实录:

  IPO死穴的话题非常大,我在15分钟里头不可能讲得特别多,我就发挥我的特长,我是搞财务报表分析的,所以我从财务分析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这样的一种认识。

  从一般来讲,我们在对于企业上市融资以后,往往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很良好的预期,就是希望这个企业按照他自己在招股说明书里面讲的,能够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但是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准备上市的过程里面,就撤了。另外一些好不容易上市以后,融到的资金也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或者说我们在基本的分析方面,或者说在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解的时候,应该怎么看呢?我想跟大家也稍微先讲一讲我的一种感觉。

  实际上业绩变脸就是业绩的巨大变化,可以由好变成不好,也可以由正变得负。实际上在业绩变脸的过程里面,应该说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实现或者说出现业绩变脸的情况。

  但是为什么我们对IPO企业的业绩变脸关注得更高呢?就是因为在整个ITO过程里面,你融到的资金是有承诺的,你的承诺就是要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当出现有一个业绩的变脸以后,我们可能就想到是不是有欺诈上市、监管不利等等的很多联想就来了。

  我想从最基本的原理跟大家交流一下,从基本的原理来讲,就是谈入资效应与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们说在一个基本的企业的财务关系来看,当一个企业上市融资以后,他的报表的关系,大家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他的报表的关系大家人人都知道的一个关系是什么呢?他的资金增加了、他的现金增加了、货币资金增加了,同时他的资产负债表右边股本和资本公积也增加了,这就是基本平衡的资产负债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这样一种关系。

  但是我想恐怕我们普遍忽略的是什么呢?入资对企业的效应以及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企业入资的效应。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入资应该对企业的利润有贡献,大家说这个是很正常的一种要求,难道这个就不应该吗?实际上我们看有很多含义在里边。第一个问题我们强调如果企业的资产能够产生利润的话,它必须是一个可整合的资源,那么我们特别强调可整合资源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它必须是系统优化的。也就是说当处于一种货币资金状态的时候,它不存在优化的问题,但是它转为其他资产结构的时候,一定有一个资产优化的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招股说明书有承诺。我准备募集多少资金、准备投到哪几个项目。在这个过程里面永远是预测或计划在先,募集资金在后,这是第一个感觉。

  第二个是你的募集资金预计数量跟你实际募集资金的数量,不是多就是少,如果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大家看一下。第一种情况,我们的募集资金正好跟我们的所需要的用途正好是相当的,这种情况应该是很少见的,这种情况下大家就觉得很正常,我们的募集资金到了、项目也有了、投资也做了,企业是不是可以持续发展了呢?另外一种情况可能又出现了。

  就是当我们实现产能的时候,可能市场又是另外一种状况了,这个时候可能我们以前的一种产能的投资,就变成了未来难以得到应用的一种产能,我们说它是一种过剩的产能,或者说根本不需要的产能。北京有一家企业搞电子书的,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募集资金在到位一年多以后,这个企业一年就把过去几年上市前的利润全部亏进去了。这是不是说我们的募集资金已经失效了呢?恐怕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它的预计就出了问题,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募集资金超过正常需要量,就有一部分超募资金,超募的资金企业经常是这样说的,说超募的部分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也确实有的公司这样做了,但是你发现从报表的研究里面发现,这个企业根本就不缺资金,从他的经营模式来看,他根本就不需要补充流动资金,但是这部分也只能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当企业的资金不需要,但是又要以这种名义注入到他的资产里边去进行运转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这样的资产,不能产生相应的效益,这是我要谈的,就是资产的系统整合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是不是按照招股说明书去做的,而是它是不是能够按照它形成的产能,能够实现相应的效益。

  我们看到相当多的企业募集资金到手了,但是同时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单位产能成本过高,这种情况出现就导致我们上市募集资金的效应难以发挥出来。

  第二个问题我们想强调一下战略复合的问题,或者我们看企业的资产结构的可整合性里边,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种战略复合的问题,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募集资金,拿到的这样一种目的,它要干什么呢?一定要有一个战略目标,为了使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或者产生更好的效益。

  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必须强调一个东西,在未来你募集资金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当到位以后,这个市场、环境,容不容你实现这样的战略实现,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募集资金使用要服务于这个战略,但是可能当你拿到钱的时候,环境不容你再实行这样的战略了,这个时候恐怕也很难产生它应有的效应。

  第二个方面就是什么概念,我们经常强调一种东西,因为我是搞财务管理的,我也研究一些企业战略,我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有非常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就是我们经常站在一个全体股东的立场看企业的报表、看企业的行为,你看不懂,怎么会看不懂呢?你会发现很难看到这个企业在往哪个方面走,因为你会发现这个企业的资产运用总是感觉不到它的方向性和效益性,不知道谁在推动这个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我们想站在两个方向去看这个企业的战略,可能会得到一些启示,一个是站在全体股东的立场,我们强调如果站在全体股东的立场的话,企业的资源必须第一个是系统优化、第二个是必须有盈利的效果。第三个问题还有相应的一种盈利的规模。如果站在控股股东立场,控股股东立场的战略又是实现另外的一种东西,而不是站在全体股东的立场,去完成他的预期目标的话,这个时候企业的资产结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恰恰这种企业资产的不良化表现的是一种控制新股东,他的一种战略,而不是全体股东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结构的不良化就会是必然的了。

  第三个方面我们想强调一下一定的盈利能力,就是说我们谈到企业的盈利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关注盈利的规模,我们很少或者说不那么关注企业的盈利率,恰恰是我们的盈利率反映了一种资源的使用效益,这方面其实案例是相当多的。当我们要求企业募集资金有盈利规模的时候,我们更要看这种募集资金产生的报酬率的问题。

  那么入资的第二种效应就是保证债务,资产负债表右边是负债和股东权益,当我们股东权益增加的时候,表面上是对债务的保证度提高了,对债务的保证能力提高了,但是我想强调另外一种情况,因为今天我们也有IPO、也有其他的。当在重组过程里边,在企业发生重大重组的时候,你会发现另外一种资产结构出现了,一方面是股本和资本公积增加,另一方面是长期股权投资增加,在资产结构来看是这样一种情况。

  但是在重组过程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在对于重组资产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里边,如果评估增值幅度过高,既使有盈利能力很强的股权注进来,一样是不良资产。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对于债务的保证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保证

  入资的第三种效应就是协调股东间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当一个原有的股东是一个老股东,新的股东是通过IPO来加入到企业来的新股东,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说在入资的过程里面,它实际上有一个隐含的东西,必须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这样看的话,我们说对于入资效应的重新审视,我想跟大家讲讲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从资产方面来说就是它的盈利导向,要求企业的资产结构要系统优化,为了达到这一点,企业的资产必须要得到有效率地利用,也就是说资产的最终是要产生利润,但是它的基础是有效率低利用。

  资产负债表右边我们强调一下资本和资本公积以及负债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关系,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关系我们特别要强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利益的和谐与公平,简单地说资产负债表左边,我们要通过IPO实现更大的效益和效率。

  在资产负债表右边,我们强调原有企业的股东,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新的进入股东和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谐问题,实际上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在负债和股东权益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谐发展,这是我想对于入资效应的调整和分析。

  讲到这儿,我想强调另外一种东西,因为我在格力电器做了六年独董,发现了一种现象,这个公司不太重视在证券市场里面去募集资金,负债率也很高,但是企业投资也搞,在过去20多年里面,企业获得了非常好、非常大的发展。

  另外一种方面我们看到一些企业,不断地融资,不断地发展,但是越发展的话它的效益越差,实际上我们根本来讲,还是强调资产负债表右边有一种巨大的力量,什么样的力量呢?除了我们刚才谈到的货币资本的力量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人力资本的力量。当我们谈资本的时候,这个资本就是对企业的根本性的、长期的一种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强调资产负债表右边的一种利益协调关系的时候,不容忽略的利益关系是人力资本,当然也有人力资源的切身利益在里面。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关于奇迹的问题,我曾经做过两届的证监会的发审委委员,在审核拟上市公司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给你讲的他是奇迹性的东西很多,有些奇迹违反常识,我就在思考一个东西,就是奇迹能不能看到,我觉得奇迹看不到,比如说一个飞机失事了,失事以后有一个人生还了,这个就是奇迹,一个飞机失事了,最后没有人出问题都很平安,那恐怕这个飞机就根本没有问题,这个本身可能就是一个谎言。

  所以我们强调在日常生活里面,我们应该说是一种常态的心理去看企业的发展和我们个人的发展。当有人跟你讲,他经常跟你讲奇迹的时候,或者说你能够看到身边经常会出现奇迹的时候,你恐怕首先应该想到是假的,当又给你讲奇迹又让你掏钱的时候,那是什么呢?离骗就不太远了。

  最后我想祝各位能够自己的投资能够得到很好的增值,各位投资者能够在未来一年有很好的回报,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212/20121231341281.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