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维思资本王刚:清洁能源热潮背后的PE逻辑

新的办公地点在陆家嘴东亚银行金融大厦,王刚创办了新的平台“维思资本”(EnvisionCapital)。10月末,维思资本宣布其旗下首只人民币基金“维思高成长基金2009”已完成募集,初始规模为5亿元,主要关注清洁技术。事实上,“不止这个数。”的确是这样,维思资本还管理一支美元基金。王刚表示,这支基金规模不大,但与人民币基金完全分开。
2011-06-10 09:52 · 腾讯财经  郦晓   
   

  太阳能

  有关江西赛维的故事,犹如是50集电视连续剧压缩为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相信也会被搬上银幕。

  彭小峰很年轻,即便今天来说也是如此。1993年毕业于江西省外贸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最初的职业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他在1997年3月创办了苏州柳新集团。这是一家规模很大的,个人劳保用品生产企业,面向国际市场。

  2003年,在欧洲拜访客户期间,谈起了太阳能。当然他很快有了产业层面的理解,硅片业务并不热门,为太阳能提供多晶硅片的企业大都在美国和日本。

  当然规模很重要,事后在接受《*财经(微博)日报》采访时他回顾,“国内也有做几兆瓦的企业,不过我算了一下,如果要把成本降下来,我必须要做到50到70兆瓦。” 50兆瓦的生产线,需要5亿元投资,彭小峰当时可以筹集3亿元。

  “彭总是非常有远见的人,实际上在我们投资之前的若干年他已经开始研究这个行业,所以对06年整个行业产能的规划,未来整个市场趋势的把握他有非常准确的预见。”王刚对彭小峰的评价毫无保留。

  江西新余位于江西中部,地处南昌、长沙两座省会之间。坐飞机到南昌后,转乘2个小时左右的汽车

  时任市长的汪德和后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介绍之前当地的经济:一钢独大,占了整个工业经济的73%。一旦钢铁行业出一点情况,整个经济全都拖后。有老百姓戏称,新钢打一个喷嚏,新余就要感冒。

  最初彭小峰的思路是,将劳保用品生产转移到新余,太阳能仍然落户在苏州。

  2001年,还在上饶市任副市长时汪德和就看好太阳能,早就希望可以引入这一产业。2004年调研了一年。如此两条轨迹交集在一起。

  于是彭小峰提出落户的两个要求,汪德和回忆:一是必须保证赛维24小时生产不停电,二是需要政府2亿元的资金支持。问题在于,2004年全年新余的财政总收入也不过18亿元。

  “为了引进这个朝阳产业,后来我们勒紧裤带,尽一切努力筹集到了这2亿元。我也算是把自己押上去了。” 汪德和找到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市财政作担保,发放信托产品有了1.2亿。再从城市经营节余中拿出5000万元,省财政厅以支持新余市财政的名义划拨了3000万元,再由市财政借贷给赛维。

  赛维的动作很快,如此同王刚的时间就衔接起来,2006年春节期间,经人介绍,他们也碰面了。

  随着太阳能电池产能的迅速增加,对上游硅片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长,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瓶颈,而硅片比电池的毛利率高。王刚认为,不在于机会本身,而在于找谁做,“而接触下来,赛维是最合适的一个。”

  在2006年5月的时候,王刚见到的只是一个厂长尼古拉-萨诺,团队还在招募中。他见到了行动力和一个构想。

  2006年7月赛维完成了首轮1500万美元的融资,其中NPEA投入500万美元。

  紧接着,第二轮融资展开,“所有的方案设定,法律文件,交割,投资者这边都是我在做。一共7、8个投资者,他们也没有不同意见,而且公司就认我一个人,到9月底完成第二轮。”事后王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回顾。

  这个时候,鼎晖开始聚焦这家公司,热情很高。王功权写下“决战在赛维,纶巾逸云赣云恢”。第二轮4800万美元,鼎晖投资1200万美元,具体是由黄炎负责。王刚则追投690万美元。

  有对赌协议,“我们承诺,2006年全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美金,如果低于这个数目就赔偿股份。”彭小峰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说。他已经做了测算,完成没有问题,最终2006年赛维的净利润为3018万美元。

  汪德和指出:赛维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2006年正式投产后,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形成了200兆瓦的生产能力。

  当年年末又完成了第三轮融资2250万美元,鼎晖再投800万美元,王刚再投1100万美元。三轮总金额达到了8550万美元。

  2007年6月1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公司登陆纽交所,融资总额为4.69亿美元。这是中国新能源领域*的一次IPO,同时也是江西省*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鼎晖创投合伙人黄炎在接受采访时总结:赛维是我*个IPO退出项目,也是鼎晖创投*个退出项目。赛维团队执行力非常强,我们投资赛维两千万美元6个多月时间就获得超过5倍回报。(这几天的消息,黄炎将接替王功权负责鼎晖创投的运作。)

  这一事件对PE的发展影响深远,王刚随后在接受网站访谈时谈及一个新的观点:作为风险投资商来讲我们很希望有一个逐渐成熟的市场,我觉得未来我们投资很多的企业也会在中国上市,而不会去境外上市。

  企业家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我们的硅片产品大约有70%的成本是来自硅料,所以解决了硅料我们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彭小峰指出,2007年8月,赛维已投资120亿元人民币开工建设1.5万吨太阳能多晶硅料项目,这是目前世界同行业单个项目投资额*、产能设计规模*的项目。

  产业演进如此迅速,在太阳能硅料、硅片、电池和组装应用四个环节中,国内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2009年10月,王刚谈到企业的规模效应:

  你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就是一定的量,要有一个体量,规模经济之后你的谈判力也增加,你跟客户的供应量也能跟得上去,成本也会下来。所以从多晶硅到模块,整个制造业环境里,中国有不到十家真正做好,其他的比较小,不具备什么竞争力。

  *投资人

  2007年12月6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07年“中国*创业投资人榜”,王刚名列第四,换言之,已经进入这一序列的*位置。榜单评估过去3年中已经通过上市或并购退出的投资项目。

  榜单介绍:他继续在太阳能领域挖掘,成功地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公司从尚未盈利推到纽交所上市,成为仅次于无锡尚德的第二大中国太阳能公司,整个过程只花了一年时间,从而也为他树立起投资新能源的领军人地位。

  “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太阳能投资专业户,正试图在传统与高科技之间的领域挖掘宝藏。王刚崇尚自然生活,喜欢游泳。”

  一直2007年年中,王刚们一共只投资了七个项目,而IPO就有四个。团队有八人。

  现在人们很愿意听他对太阳能产业趋势的认识,王刚指出,2004年市场是以电池产品为主,到2006年产能就已经饱和,2007年硅片成长迅速,现在硅料正在形成规模,估计2008至2009年硅料会形成一个饱和期。

  “我觉得制造业,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制造业中国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的集群效应。”

  王刚在接受网站访谈时指出:包括以前的电子产业在中国,比如电子计算机,彩电等等……我觉得太阳能电池是进入壁垒相对比较高的,高科技含量成分比较高的产业能够在中国形成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人榜”,王刚蝉联第四。榜单的调研的范围也扩展为过去5年内IPO及并购的项目。“IPO/并购项目”中增加了一个成都迈普。

  成都迈普的介绍是:国产*大行业级路由器供应商、*大行业级IP语音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系列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规模应用。

  当然2008年的重头戏是,8月份无锡桥联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的首轮融资,由美国Avenue投资和NPEA领投、智基创投、中国环境基金等基金跟投,金额达7000万美元。

  无锡桥联副总裁曹一平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介绍,2008年前3季度,桥联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7.8%。桥联风电今年可实现年产低温球铁铸件2万吨,机械加工风力发电主要部件2500台套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人民币,创利税2.2亿人民币。

  有关,投资早期晚期的命题,一直在讨论,王刚认为只是一个过程问题:

  早期企业的回报可能是五倍,十倍,现在投成长期企业可能有三倍,五倍,所以你投成长期企业会看得更清楚,期限更短,回报率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很多人追逐这种项目,但是我觉得这种情况不会长久维持下去。

  虽然,下一个赛维成为外界的期待,但是王刚果然没有延续太阳能专业户的轨迹走。

  2010年3月,在“福布斯-花旗2010中国潜力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王刚回顾:没有继续投太阳能的原因,在07年之后整个太阳能产业产生非常大的泡沫。07年的时候泡沫很大,我们选择开始抛售这些股票,实际上在别人最疯狂的时候应该是我们恐惧的时候。

  “在别人疯狂的时候应该是我们恐惧的时候,这是巴菲特说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