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中兴新控股作为一个投资集团公司,也在尝试以PE方式进行投资,所以发起成立了中兴合创这个投资管理机构”日前中兴合创创始合伙人唐祖佳在接受清科投资界独家专访时表示。
中兴合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是专业从事受托资产管理、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管理公司。中兴合创的主要发起人“中兴新控股”是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下属企业,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占51%股权,中兴新控股仍为中兴通讯的最大股东。
中兴合创目前重点聚焦通讯、互联网、新媒体、新科技等广义IT领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领域,以及高端消费服务领域等三大行业。
中兴合创创始合伙人唐祖佳,2003年加入中兴通讯,在市场销售和海外投资等部门承担过管理工作;2000年加入中国网通,负责地区业务实体的筹建和实际运营工作;1995年加入三星电子,在售后服务、市场及销售、制造、商务和战略企划等部门承担过管理职务。拥有超过12年的企业管理经验,超过15年的通信、消费电子、电信及互联网服务相关行业经验。
完成7.6亿元人民币基金 挖掘互补优势投资企业
唐祖佳介绍,中兴合创在去年9月成立之初筹集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时,曾想做人民币和美元平行基金。但经过多方深思熟虑,确定第一支基金以培养团队为主要目标。当时目标募集金额为6-10亿元之间的规模,中兴控股作为发起人承诺出资2亿元,最终正式签约募集基金为7.6亿元。据悉,此基金的LP除了中兴新控股和华联集团两大机构外,多为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民间投资人和金融、法律等领域的成功人士等民间资本的自然人。
“我们这支基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5000万元左右,主要投资成长期及成熟期的企业。”唐祖佳透露,单笔投资一般不会超过总基金的20%,即1.5亿元。谈及在投资领域上为何会选择IT、节能环保及高端消费服务领域,唐祖佳称,这些领域是中兴合创团队熟悉的行业,更便于给投资企业系统的支撑。
另一方面,中兴合创在调动资源方面比纯财务性的机构投资更系统,基于发起人的机构背景,中兴合创从研发、管理、营销、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实施都可以发挥作用。唐祖佳解释,“我们投资的对象最好是符合我们的投资准则,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的东西恰好是我们可以提供给它的,越匹配的投资对象稳定性就会更长,越是优秀的公司对于估值不是特别敏感,它更在乎投资机构除了资金以外能带给他什么。”
目前中兴合创已经完成三个项目,大约1.3亿的投资。首个投资项目公司2010年已经实现7000万左右的净利润,中兴合创就作为领投机构,牵手达晨投资等多家机构共同注资近一亿元,其中中兴合创投资了5400万元。进行第一个项目投资时中兴合创首期募资尚未完成,刚刚完成注册程序。在投资之前,中兴合创为目标企业做了一份详尽的尽职调查报告,“我们的报告中系统的提出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包括研发体系的架构,确认企业后续战略发展方向,调整海外营销模式等等内容。”唐祖佳透露,最终双方确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互补与共同发展目标,确认中兴合创进行领投。
认真培养团队 中外投资理念结合投资
今年以来包括达晨创投、德同资本多家机构纷纷募集新基金,唐祖佳也透露中兴合创正在筹备募集第二支平行基金。唐祖佳表示,资金总量增加使整个投资产业的链条越来越完整,在每个阶段上都可以挖掘投资机会。同时唐祖佳介绍,中兴合创基金管理费处于市场上的高端,原因在于中兴合创非常重视人才,需要认真培养团队。
对于第二支基金的计划,唐祖佳透露将募集双币平行基金,他指出,从退出来讲,虽然现在创业板市盈率很高,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容和可预期的市场化趋势,市盈率下行的趋势是明显的。“选择在境外上市只要项目本身素质好,还是会相对容易,一些行业在境外退出更受投资人认可。中兴的品牌影响力是国际化的,加上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一些境外公司也主动来找我们希望进行投资,所以外币基金一定是要做的。”唐祖佳称。
目前中兴合创的团队共有17人,大部分是市场上招募的以投资和财务管理为主的投资人。目前管理团队的五位合伙人中有三人有中兴系的背景,另外两位都是在投资和投行领域的资深人士。唐祖佳表示,中兴系投资人对广义IT、通讯领域是理解比较深的,拥有产业创业背景,更需要财务与投资背景丰富的投资人。“我们招的人大多很本土,同时又很多在国外留学过,希望他们用国外成熟的方法和国内的眼光相结合进行投资。”唐祖佳称。
据悉,唐祖佳本人自1995年起一直在广义IT领域工作,在通讯领域有超过12年的经验,曾帮助企业完成战略重组、企业并购、股权并购等多个项目。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开幕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投资领域,产业链慢慢齐全,也激励更多的创业者走到创新的道路上来。唐祖佳称在中国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的力量,他说,“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能够参与进来,发挥资本的力量和产业积累的经验,去帮助这些创新型企业成功。”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聪,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105/201105132107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