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风声鹤唳的中产阶级:即使“年收入12万元成高收入群体”是谣言,但它依然戳痛了我们

对于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而言,如果不啃老,无论是年入12万还是年入20万,加税或者不加税,你都买不起房。其实,每个人都有压力,只是各不相同,对于有些人而言是吃饱饭,对于有些人而言是买套房,而对于另一些人,则是能保持自己体面的生活。
2016-10-25 08:38 · 品途商业评论  缓缓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再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各行业收入数据:

  2015年,中国城镇的人均年收入为5.36万元(其中私营单位平均年收入将近4万元,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年收入为6.2万元)。

  相对于5.36万元的全国人均收入,年薪12万依然算是高收入群体了,这个结果看似颠覆常识,其实不难理解,因为中国的区域发展太不平衡。

  年薪12万,三四线城市无疑是高收入,二线城市够小康,而在一线城市,这个收入就是糊口的钱。

  再退一步讲,对于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而言,如果不啃老,无论是年入12万还是年入20万,加税或者不加税,你都买不起房。

  其实,每个人都有压力,只是各不相同,对于有些人而言是吃饱饭,对于有些人而言是买套房,而对于另一些人,则是能保持自己体面的生活。

  4中产的焦虑

  今天下午4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专家辟谣称:12万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

  这让我想起2014年,杭州连续辟谣后突然限牌,而这样的突然袭击,早已不是个案,这让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但凡政府和专家出来辟谣,即便是正确的信息,也让人分辨不清。

  无论消息是真是假,但这条消息引发的热议,却反应出了中产阶层的焦虑。

  今年7月,《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封面文章是《2.25亿人踏入中产阶级,让中国执政者担心》,文章分析了中国执政者在对待中产阶级时的困惑,更是指出了中国中产者的困境。

  “中国中产阶级对现状是不甚满意的,他们担心养老;他们担心因病返贫;他们担心房产权得不到保证……”

  中产阶层曾一度被误解为“有钱人”,其实 middle class ,顾名思义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社会中等地位的群体。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中国中产阶级是家庭年收入1.15--4.3万美元的人群(约为7万-28万人民币)。

  这个人群数从2000年的5百万人,发展到今天的2.25亿人。预计到2020年会增加到2.75亿人——将超过欧洲人口的总和。

  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做到了欧美国家100年才完成的事,这无疑是个奇迹。

  可是,快速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问题。在剧烈的变化中,一部分人向上开拓跨越了自己的原生阶层,一部分人向下漂流划入了社会的底层,而这种分化还在加剧。

  中产阶层背负着沉重的税负和通胀压力,却要面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政策的不连贯,以及上层社会权利与利益的交换,这让中产阶层成为了风声鹤唳的一群人。

  向上是壁垒,向下是一去不复返。

  一场重病可以毁掉一个中产家庭,一场股灾让中产阶层重新返贫,而一场意外也可以让他们走上漫漫无期的维权之路。

  知乎有一个著名的帖子《中国真的有很多穷人吗》,一个匿名的博士讲述了岳父和父亲相继得癌的故事,一度引起了轰动。小夫妻都在大学任教,年收入30多万;父母家庭都有着三线城市不错的经济收入,但因为两位老人相继得癌,整个大家庭几乎被拖垮。好不容易实现的中产梦,在变故面前,万般无力。

  2015年天津爆炸事件,《VISTA看天下》的封面标题是《消逝的中产梦》,文章写道:“一个世界里,人们在美好雅致的小区环境里,编织自己小富即安的中产梦;另一个世界里,一连串的漏洞,则在酝酿成一个巨大的炸药桶,扑向梦中人。”

  这些都是极端案例,而更多的则是传统行业(纸媒、钢铁、远洋等)的没落导致的失业风险,新兴行业的崛起带来的激烈竞争,以及知识的快速迭代让他们无所适从跟不上节奏。

  就像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西游记》的段子:“有背景的妖怪都被神仙收回去了,没背景的妖怪都被打死了。”

  中产阶层就像是那些没有背景的妖怪,一旦失败,回天无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一边憧憬着精英梦,一边又充斥着巨大的不安,这是30岁以上的中产的焦虑。

  突然想起知乎网友@大可 在《刚毕业就月薪过万,是什么体验?》中的回答:

  当年的那些意气风发,无忧无虑的年轻人们,现在都已年过三十,结婚生子。可能在行业的寒冬里谨小慎微地保存着自己一份饭碗,也可能已经壮士断腕出去寻找一片新的天地。

  希望我的那些同伴们一切都好。

  我有点想他们。

  其实我也是一样。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