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资本张贝妮:消费新生代更愿意接受内容付费,引领他们是变现关键
2017年4月19日,清流资本副总裁张贝妮在“网易媒体合伙人”会上发表观点,称年轻人对内容有人格化的态度、人格化的倾向和粉丝的关注度,能够引领年轻人就能获得内容变现的模式创新。
以下为张贝妮现场发言整理:
清流资本是一个专注于投资TMT领域的早期项目的投资机构,今年初成立和发布了一支新的专注于投资文化内容的清晗基金,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消费这个主题也比较契合。
聊聊公众号
现在提到内容创业大家都在谈公众号,我们在投资公众号创业项目这上面是非常谨慎的。对于公众号来说到底是内容产品重要还是变现重要?这个问题没法直接回答。有很多公众号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任何一篇文章、一个公众号对用户来都有它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不一定能够支撑你去创造出公司的价值,我们看到很多小公众号只产出内容价值,甚至这个内容价值获取的部分流量是来自于大生态流量的红利期,那这个公众号构建自己公司的价值是有限的。而说到变现,现在很多的公众号都有变现的方式,有用广告变现的,也有用电商变现的,这些都是变现手段。
聊聊消费新生代
我们看好文化方面的创业项目,更多的是看到年轻人对内容的态度和关注方式的变化。拿音乐做比较,过去是不为音乐内容付费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产生一些对于内容、文化的新的行为,甚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内容付费,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趋势。
从大的生态来看,有的内容项目是靠流量获取用户,有的是靠技术壁垒构建自己的生态,比如豆瓣电影用评分的方式来给用户传达对电影的认知。但是,我们认为现在年轻人对内容有人格化的态度、人格化的倾向和粉丝的关注度,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而在文化创业领域,我们更多的是在关注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内容消费,一方面内容消费更贴近于生活方式,这样可以有更好的变现模式;另一方面,在年轻人的社群有更好的品牌调性,年轻人把你当做文化的形象、符号,品牌会带给你更高的溢价空间。
聊聊内容创业
我觉得新的内容创业,一开始是需要借助一些大平台的流量,让自己的内容可以快速获取到最开始的种子用户,但在后续的运营上面还是要有自己清晰的符号标识。年轻人对内容关注度,对品牌的溢价是和过去PC互联网时代不一样的。过去的内容没有什么可以消费的,用户也不愿意付费。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消费新生代愿意为内容付费,我们期待有更多新生代的文化内容的消费方式、品牌以及不同的文化IP涌现出来。
TOPS-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
- 13021
゜ 1“三+H”序幕开启,神州优车等11家企业或成首批登陆港交所的新三板公司 - 12996
゜ 2刘强东要日开千家便利店,传统便利店为什么不怕? - 12987
゜ 3赔款4000万美元、毛利不足10%…我们解读了八大上市公司的综艺账单 - 12925
゜ 4爱奇艺八年创业史:从视频网站,到线上迪士尼 - 12808
゜ 5那些新零售催生下的“怪”职业 - 3142
゜ 6美国制裁中兴通讯,敲响了中国四座丧钟 - 1835
゜ 7日本人栽过的坑,中国富豪们正在往里跳? - 1723
゜ 8中美贸易战,中国不惧的底气来自哪儿? - 1630
゜ 9从电器杀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他站在特斯拉背后,和日本巨头正面刚! - 1409
゜ 10中国偶像女团如何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