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云九资本曹大容: “做一个10倍回报的基金”

做一个10倍回报的基金,并不是云九和曹大容拍脑门定下的,而是有了一定基础。“很多人误解早期投资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其实不然,你做好风控和资金平衡就会是低风险、高回报。”
2018-05-21 21:47 · 投资界  任倩   
   

  在VC行业新一轮开疆拓土中,所有新机构都急于重新确立自我。云九资本新一期2亿美元的基金已于年初募资结束,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曹大容在回顾整个过程时表示,“在去年的募资中,实际上是超募状态,但我们把规模控制在2亿美元,这样在收益率和回报方面会更平衡一些,争取做出一支10倍回报的基金”。他的目标非常纯粹,也够大胆,与他的性格如出一辙。

云九资本曹大容: “做一个10倍回报的基金”

  “投钱是因为能挣到钱”

  2014年,“双创”的春风给市场送来了上万家基金,此后,中国股权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2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约2.3万家,已备案私募基金约7万只,私募行业竞争白热化。

  但是,从2017年下半年至今,“僧多粥少”的现象,越来越明显。2018年,两种趋势并行上演,一边是蔓延开来的钱荒——机构募资难,继而项目融资难;一边是资产荒——好标的太少,钱快速向头部集中。

  一个原因是,基金存续期通常为“3+2+2”模式,前三年是投资期,中间两年退出期,最后两年是延长期。2014年双创至今,很多投资机构刚好进入退出期,纷纷开始启动新一轮募资,这时许多LP发现,原来等待多年的结果,并不漂亮。

  对此,曹大容认为,优胜劣汰,“洗牌”将成为2018的技术创投圈主题。从大环境来讲,可以预判未来一级市场的钱荒会进一步凸显,资管新规在3月底正式落地,钱袋的收紧,将一步步从银行、保险这两大资金池,顺流而下影响产业基金、母基金、进而影响PE、VC。

  但对于云九资本来说,曹大容坦言,“压迫感并不明显,我们有一批始终支持云九的优秀机构投资人和创业者。互联网行业的资金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企业上市之后,创始人以及高管开始考虑如何配置他们的资产,他们认为最好还是反哺到这个行业,这是他们热爱的,也是无限看好的具体行业。”

  实际上,老牌LP们也愿意为新基金投资,有很多LP正是由于挖掘了新的投资人,出来做了不错的新基金,他自己作为LP,也跟其他LP相比获得了竞争优势。“投资人为什么愿意给钱,因为他能挣到钱。”曹大容说。

  采访中他也透露,云九美元基金LP的构成中,除了国外母基金、家族基金、大学基金会等国外机构投资者外,还包括曾经合作过的天使投资人、以及投资过的成功上市或退出的CEO团队等。

  投向战略性收紧,“案子数量尽量集中”

  很多大的 VC 机构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能不断投出好的项目,依靠的更多是品牌所形成的网络效应——早期投出了几个不错的项目,积累起一些声誉之后,逐渐有更多的资金找上门,而有了更多资本就可以更广泛地去传播,然后吸引更多人、更多项目主动找上门,形成正向的网络效应。

  但是到了今天,互联网正在打破原来大机构所形成的网络效应,原来每个机构看到的项目是不一样的,好项目可能都先去找知名大机构,但现在正越来越趋于一致——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透明化,使得原来大机构依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红利正逐渐流失。

  空间已经被打破。这也就是说,如今 VC 们投出好项目,拼的更多是自己的眼光、判断力以及为创业者做好服务的能力。

  这促进云九资本在这一期基金的投向规划上,及时做出调整:继续关注消费互联网、企业服务和深度技术领域,捕获独角兽,但在数量上要“尽量集中”。

  “集中投资,有两个好处。第一,倒逼你下注每个案子时要求更高,体现在研究、尽调各个方面更细致;第二,你愿意在一个案子上花更多时间,单个回报也可能更高。”曹大容进一步解释,“以前投资相对分散,未来会不一样。”

  实际上,改变已经发生。云九团队管理的前两期基金在五年内共投出接近60个项目,而2017年,云九团队仅仅投出了8个项目,这其中,还包括3个天使轮项目。

  一年只投8个项目,这是什么打法?曹大容分析,“我做了十多年投资后发现,十年前TMT行业的知名公司到如今仍然保持较高活跃度的,也就十几家。”

  他坦言, “我们这个行业不是投量的生意,一年有十几个项目值得投,这已算是很大胆的说法了。投资人的角色就是在这十几个优秀的项目里面投到3—5个,就已经是非常拍手称赞的结果。一个基金若有三分之一的案子可以在周期中达到独角兽规模的话,试想一下这是多么厉害的基金。”

  云九资本想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厉害的狙击手” ,正如曹大容最欣赏的VC是Benchmark,20年来一直保持异常专注,精准打击,行动迅速。

  “早期投资≠高风险”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企业云九才愿意投资?曹大容介绍,“我们希望投的企业,是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也很重要。”

  曹大容认为,技术型驱动的企业,是可以创造20—50倍回报的。以前移动互联网、O2O、社群电商兴盛时,基本上是消费互联网时代,以实现个人化和互动性的概念验证商业模式,这些大部分都是面向C端的,随着人口红利导致成本低廉,促使很多企业能够高速成长起来。但现在人口红利期已过、国家经济模式也开始转型,以前的粗放型经济已不能适应。

  客观上来说,在B端实现高效率、产业革新市场空间非常大,而这背后所需求的则是数据、云计算、标准化的流程之类的技术工具。比如云九在很早就投资了提供基础架构的青云,以及之后投资了革新产业找油网

  石油产业是国内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从上游的勘探开采,到中游的汽油、柴油等炼化,到下游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包括进出口贸易、产品定价,都有着强烈的行政垄断色彩。在高度垄断的产业链条中,原油进口的垄断占据着重要位置,民企因没有原油进口权,多年来如同被扼住了喉咙。

  这一行业曾一度被业内人士形容为“铜墙铁壁”。过去近20年来,探足这个领域的很多个体都曾试图打破垄断的壁垒,但无一不铩羽而归。但随着政策的开放,市场变得高深莫测。一个游泳教练出身的上海人吕健,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他想虎口夺食,从封闭的体制壁垒中分得一杯羹。

  从A轮开始,云九资本投资找油网,此后持续加码B轮、C轮。 “从上线到现在,找油网每个月应该可以做到上亿美元的交易量。”对于这个项目,曹大容把握很大。

  此外,曹大容认为,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消费互联网仍将是市场空间最巨大的领域,这当中包括社交、电商、金融等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在这个领域,投资者需要更关注年轻一代的创始人,并且注重他们的创业经历。“消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非常核心,决定了是否能做成平台,而且这个领域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对个人潜力和能力的要求会非常大。”

  “我们的投资策略是一些能够快速迭代、快速增长的商业模式。这里面几乎都是一些平台性、交易性、颠覆性的,有网络效应的、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不是那种直线增长型的,越成长壁垒越高。” 曹大容分析,“这是云九最中意的商业模式。”

  这在每个行业领域内又是不一样的,行业衡量方式不同。比如,房多多就是商业模式的颠覆性案例,前几年房多多被称为“房多多模式”,实际上是B2B2C交易平台,是房多多创始人段毅创造了这个模式。

  再比如,云九去年投资的一个项目e代理。2015年被称为海外资产配置元年,中产阶级和高净值人群的崛起拉动资产出海从小众试水走向全民运动,e代理精准瞄准中国人群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巨大潜力和需求,成为了财富管理赛道上的赛车手。经过2年发展,e代理完成了5轮融资。其中,仅在2017年便完成了从A+轮到B轮融资的快速飞跃。

  通过创新的互联网模式,e代理打破行业层层包销、销售专业性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为理财师及一线销售人群打造从服务到知识沉淀再到未来展客的全方位平台。目前,累计服务理财师客户达20W+,拥有丰富的客户服务经验及业界良好口碑。

  “我们云九看的就是创始人能否准确把握这个行业,理解他做这个事情优势在哪里,痛点和刚需以及解决方式。”他强调,“按照这个的投资逻辑,一定会有独角兽出现。”

  做一个10倍回报的基金,并不是云九和曹大容拍脑门定下的,而是有了一定基础。“很多人误解早期投资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其实不然,你做好风控和资金平衡就会是低风险、高回报。”

  他向投资界透露,目前云九团队管理的前两期基金可以达到6—8倍回报,新一期的基金完全有机会做到10倍。

  寻找不忘初心的创业者

  云九资本的公众号上曾分享过一篇硅谷连续创业者Gregg Johnson的演讲,他提出两个观点:

  VC的角色是“首席心理学家”;基本上,风险投资即人才投资。

  同时他提出了一个建议是,“不要试图变得太聪明”。 大多数风险投资人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及成功经验,使得风险投资公司很容易信任他们,或者他们能直接募集自己的基金。从精英的观点出发,风险投资家应该对市场、趋势、技术动态等有着鲜明的看法。

  然而,他认为这不仅是风险投资人的工作。“企业家才是应该拥有常人没有的洞察力的人。我们应该去判断哪些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拥有最聪明的想法和最适用的技能,他们如何预测未来的技术,市场,如何洞察行业的发展,是否有勇往直前改变世界的价值观”

  曹大容也持有相同看法。创办云九资本前,2006他将美国光速带入中国市场,组建团队,并在2011年成立了光速安振中国基金,带领团队投出包括拍拍贷融360,满帮集团,拼多多,FaceU/今日头条,途家、房多多、青云等众多明星项目;在加入美国光速创投之前,曹大容曾先后经历硅谷创业、英特尔、KLM Capital,高盛等工作,在硅谷和中国具有超过18年的风险投资和企业运营管理经验。

  多年的历练,他总结出,投资最关键的是找对合作伙伴,在看项目时,团队也是最重要的投资判断。“人是最难判断、也是最难改变的。一个公司最终的瓶颈是CEO成长的瓶颈,我们倾向于投资有理想、有潜力的、偏年轻的创始人,陪伴他一起成长。”

  创业者内心的驱动力是什么。“创业是源于自己对一份产业的梦想,开始创业,需要激情,无论好与坏,甚至遇到天大的困难,都充满动力。只有这种原生的激情才能成为创业的原动力,这个发动机动力要永远都很强,企业才会走得很远。”

  曹大容喜欢纯粹的人,由内而外真实的人。“一个人做这件事的初心是什么,是不是为了风口融资、赚钱、上市,几次交谈就可以感受到。成功的企业家通常对自己的初心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创业的原动力,创业路上最大的精神支持就源于他们的这份初心”。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任倩,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805/43151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