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独家|达晨创投肖冰:干投资快20年,我开始感受到了“中年危机”

“在错的时机进入了一个对的行业。”肖冰曾如此总结过去近二十年的投资生涯。一路走来,经历了创投行业的起起伏伏,今年49岁的肖冰,也开始渐渐感受到了投资生涯的“中年危机”。
2017-11-24 13:50 · 投资界  刘全   
   

  点击图片进入2017投资界TOP100总榜单

  7月12日,清科集团旗下中国创业与投资第一门户——投资界(www.PEdaily.cn)与清科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国内顶级私募股权数据库私募通提供数据支持,前后历时4个月筹备评选的「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榜单隆重发布。

  「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总榜单上每一位投资人都有着深刻的行业洞察,决策敏锐果断,在诡谲的创投江湖中辨识千里马、独角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接下来,《投资界》将对上榜投资人进行追踪报道——从人生履历到经典案例以及背后的投资逻辑,《投资界》将一一放送,敬请期待。

  姓名肖冰

  年龄:49

  职位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

  代表案例:圣农发展爱尔眼科蓝色光标、尚品宅配、吉比特

  肖冰并不掩饰自己遇上了“中年危机”——“上了年纪,不一定跟得上新的技术,但又要参与决策,难免焦虑。”正如刚刚过去的10个月,达晨创投2017年一共收获了17家IPO企业,领跑全国VC/PE,但这位达晨的合伙人兼总裁,主管投资业务的扛把子,却没有显得太兴奋。

  “老实讲,这一轮IPO成绩很不错,但我们并没有特别关注。”肖冰说,今年IPO的是过去5年到10年以前投的项目,但投资人的工作是面向未来的,“市场变化太快了,你要提前规划好5年后的事情”。

  “不要因为今年IPO成绩不错就可以松懈下来,你可能下一个阶段就掉队了。”因为长期负责达晨的一线投资业务,肖冰一直保持着如同一名投资经理一般的焦虑和敏感,这也是他近二十年投资生涯的真实状态。

  15年前的肖冰:拎着破包到处跑

  肖冰与达晨创投的“缘分”始于十五年前。

  2002年,三十出头的肖冰加入达晨创投,彼时本土创投正处于最为惨痛的“寒冬”。在此之前,“创业板即将推出”的传闻鼎沸,深圳一夜之间冒出数百家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人们遍地寻找高新科技的影子,好等着创业板的开启,再大干一票。

  然而,创业板未能如期开放,本土创投的退出渠道被阻断。在当年,仅深圳一地就有近百家本土创投在这一年倒闭,达晨创投的日子也不好过。肖冰回忆,“很多员工觉得没有希望就离职了,整个公司最后剩下几个人……在深圳成立了几百家创投机构,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在市场做投资可能只有5家左右的机构,在继续坚持。”

  肖冰将这一段时期形容为本土创投的“草根时代”。他说,那时候做投资,就像是在开荒,天天拎着破包到处跑。因为没有了快速退出的通道,所以大家只能抱着一种长期心态看项目,心态反而会更平和,一个项目往往花上几年时间尽调、研究。

  也是在这时,肖冰遇到了他在达晨创投生涯的第一个项目:和而泰

  肖冰是在一份创新企业50名单上找到和而泰的,这家公司总部就在深圳,总经理刘建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肖冰非常看好这个项目的前景和公司的自我研发实力。

  但问题很快来了。“当时本土风投业整体来说都处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我们投资的金额也比较有限,只有600万,另外还缺600万的资金空缺。”最后,大家商量决定不足部分寻求贷款,达晨提供担保。

  然而,一场宏观调控完全打乱了步伐。当时所有民营企业一刀切,贷款全部被停止。而对于和而泰这种缺乏足够固定资产抵押的小企业,更是求贷无门了。“企业创始人,另外两个天使投资人,包括刚刚进入的我们,全都慌了。”肖冰曾回忆道。

  那是肖冰压力最大的一段日子。因为作为子公司,达晨每个季度都要向母公司电广传媒作汇报。“汇报的时候业绩当然是不行,那就会有很多的压力,所有的人都会批评你投错了。这个时候只能自己一步一步地慢慢走出来。”

  转折点是在2005年,当年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开启中小板,推行全流通政策。肖冰说,从那时起本土创投看到了希望。

  果然,同一年,和而泰获得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千万元增资,还在年底通过达晨引荐与外资银行接触,顺利从渣打银行拿到贷款,公司得以走出困境。2010年5月,和而泰成功上市,达晨所获回报不菲,肖冰的首战也终于获得了圆满。

  “我们最赚钱的项目,投资时都没有竞争对手”

  伴随着达晨创投一路成长,肖冰见证也亲历了中国本土创投从“洪荒时代”渐渐走向成熟。

  过去17年,达晨一共投资400多家企业,其中有差不多70家公司成功在A股上市。而复盘达晨创投历史上最赚钱的10个明星的项目,肖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达晨在投资这些最赚钱的项目时都没有竞争对手。“没有人跟你抢,甚至这个企业把市场上所有的投资机构都拜访了以后,没有人投,最后只有达晨进行投资,并赚了最多的钱”。肖冰感慨道。

  2009年,达晨创投对尚品宅配投资了6000万元收。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创投圈冷冷清清,尚品与达晨创投的合作成为当时中国家具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2017年,尚品宅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最新股价维持在165元左右,达晨创投投资7年获利逾70倍。

  这给了肖冰一个启发,只要坚持重度垂直的专业化,将会获得大量的投资机会。因此,过去几年达晨创投一直埋头挖掘那些鲜少关注但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领域,比如高端装备制造业、清洁环保、军工等领域。以军工为例,达晨创投自2011年起布局军工行业,2013年成立军工行业投资部,迄今为止,达晨军工团队已有近20人,投资了30多家军工领域的优秀企业。

  走在冷僻的赛道上,投资人难免会感到特别孤独,自我质疑。“因为没有人跟你抢,你反而很害怕,怎么我投了别人不投,为什么我看懂别人没有看懂?”肖冰说,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坚定的相信自己。

  去年的一场会上,肖冰曾公开表示,“我个人比较少和同行交流对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项目的观点,害怕别人影响自己的观点,影响独立思考和判断。”

  “巴菲特为什么愿意在一个小镇上做投资,而不在华尔街?”肖冰经常建议达晨的投资经理尽量多和产业界的人交流,多做行业研究,少和同行交流观点。因为别人影响到你的判断你就失去一个伟大的企业,也有可能正好泡沫很严重的时候你随波逐流投进去。“独立思考能力是VC/PE这个行业特别缺乏的。”

  失败最大的因素是创始人不靠谱

  成功的企业家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达晨之前投过的5000万到1个亿的项目也有部分失败的,肖冰也不断在总结原因,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创始人不靠谱,也就是被骗了。

  “中国的创始人很可爱,也很爱面子。一个创始人虽然很靠谱,但是当他发现企业不行了的时候,他就会把房子卖了,死也要撑住他的企业。美国的企业创始人则相反,如果他发现项目不行了,就会停掉,去干别的。”

  一直以来,达晨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传统,招人几乎全招顶尖名校的高材生;投出来优秀企业的创始人也大多是高学历、岁数适中的企业家。肖冰曾解释,这不是歧视,社会已经帮忙筛选过一回了,这样出错的概率会小很多。

  这些年,肖冰见过了无数创业者,他观察到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这也是他在投资时判断创始人的标准:

  第一,“唐僧式”。肖冰将此类特质总结为四个词,意志坚强、目标远大、心无旁骛、勇往直前。第二,“刘邦式”。特质为善于组建团队,优势互补的合伙人队伍。第三,长期成功看人品。肖冰将其总结为低调而谦逊、诚信(做的比说得好)、热爱家人、家庭幸福、身体好。第四,情绪平稳、气定神闲、心胸宽广。

  “创业是一场反人性的修炼之旅,成功的企业家是真正的男人。”肖冰一句话总结。

  此外,肖冰还认为,企业家还要足够专注,至少在企业上市前集中全部资源在核心业务上。“坚定的‘不多元化’、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难、专注不是万能的,不专注是万万不能的。”

  肖冰的“中年危机”

  “在错的时机进入了一个对的行业。”肖冰曾如此总结过去近二十年的投资生涯。一路走来,经历了创投行业的起起伏伏,今年49岁的肖冰,也开始渐渐感受到了投资生涯的“中年危机”。

  肖冰平时喜欢健身,也喜欢游泳,保持着比实际年纪年轻得多的状态,但他并不忌讳谈论“中年危机”这个话题。他笑言,上了一定年纪了,体力确实会遇到一些挑战。“以前每天坐好几趟飞机,一天可以跑几个城市,现在开始吃不消了”。

  但作为投资人而言,肖冰最为焦虑的,莫过于担心错过了新的趋势。他坦言,所谓的“中年危机”,无非是自己对新的技术、新的方向不一定能跟得上,但又要参与决策,所以很担心会错过下一个时代。

  有一次在讨论项目的时候,有年轻的投资经理对肖冰说:“我觉得肖总还没有完全听懂。”提及此事,肖冰也很坦率地表示:“他们说得没错,我确实没听太懂,但我对我不太懂的东西,我反而更加重视和感兴趣。”

  肖冰坦然接受投资生涯的“中年危机”,并且最近两年不断推动达晨投资决策的年轻化。2015年,由80后投资经理主投的项目已经占达晨创投全部投资额的50%以上。在达晨创投投资项目中,涌现出越来越多新兴产业中的佼佼者。

  2016年,达晨创投设立了大数据、军工、智能制造三支子基金,今年又继续扩大子基金试点,再设文娱体育、工业4.0两只子基金。背后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达晨创投提拔一批年轻的投资人担任子基金合伙人。

  “对于那些冒尖的年轻人,如果他们投的项目都比较成功,觉得他们成熟了,我们就给做一个子基金。”经历过中国创投“草根年代”,肖冰比别人更鼓励年轻人大胆去干,也愿意承受他们交一些“学费”。在他看来,那些满怀激情的年轻投资人身上,隐约浮现着自己过去的影子。



   2017投资界TOP100系列人物报道


  •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全,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711/423388.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