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智基创投陈友忠:台湾创业者应关注大陆互联网

陈友忠表示,中国在2006年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创投国家,成长速度超过了其他国家近1倍,但是创投活动的比重依然很小,因此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广阔。他告诫台湾的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关注大陆地区互联网的发展变化。
2008-09-28 00:00 · 网易科技  方堃   
   

  9月28日消息,智基创投总裁暨管理合伙人陈友忠日前与部分台湾互联网创业者沟通大陆地区的创投环境,并表示台湾创业者应该关注大陆互联网发展,目前大陆已成为吸引海外资金的第二大投资市场。

  对中国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

  陈友忠表示,中国在2006年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创投国家,从当年的创投金额而言中国的成长速度超过了其他国家近1倍,但是创投活动的比重依然很小,因此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广阔。他告诫台湾的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关注大陆地区互联网的发展变化,同时,他认为对于创业者而言,并非融得的资金越多越好,过高的估值会导致公司疯狂扩张,这会导致公司无法按照原定战略发展,从而犯下错误。

  “中国整个经济往前走,这边有一些分析,谈到了经济成长,以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经验再往前走,中国*会继续扮演世界经济成长火车头的角色。中国是1986年有真正的创投公司,以IDG为代表,走了二十二年,如果说中国从毛泽东、邓小平开始一路下来的四代领导人,用一句话来代表他们的管理理念,大概可以这样看,整个创投历史发展二十二年来,现在着重讲的是和谐社会、软着陆,不是像以前的很热、很不理性,追求高成长,现在不是,更多是对有序市场的建设。”

  陈友忠称,虽然只经历了很短的时间,但中国现在是在世界创投中最国际化的,创投有三块,一块是给钱的,LP;一类是管理钱的,GP;一类是拿钱的,就是创业者。在中国比较活跃的创投管理公司也都是境外的公司,不管是从美国过来、台湾过来还是新加坡过来的,或是在本地设立,就像联想创投,它管理的基金在海外,都是境外安排。

  中国在2006年时是世界第二大创投国家,这是从当年度的创投金额来看,一方面中国的盘子比较小,另一方面大家对中国比较关注,当时中国和英国还差得很远,但206年中国已经慢慢把差距拉开了,我想2008年差距会抛得更多。在中国这个大的经济体下,创投活动占的比重还是很小,还处于发展初期;另外一个角度是,它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各位想象以下,如果从0.1%到0.5%就是五倍,中国创投活动,以目前的经济体再跳升五倍,只是到以色列的水准而已。一方面已经是世界第二大,但从这么大的经济盘子来讲,还是蛮小的。

  创业团队决定投资者态度

  陈友忠还透露,整个本土化过程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所谓创投和高科技是相等的,除IT之外还包括新能源等,但在中国,对创业投资的定义可能比较发散,很多传统产业在中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比如前两年的如家,一些奶品,还有李宁运动服、双汇、汇源果汁、肉品等,这种项目在海外从来不会是创投公司的重点,因为一个经济体已经充分发展以后,这些项目早就已经上市了,就像如家,在美国类似的都已经上市了,但在中国,因为经济发展就这么三四年,很多传统经济、传统产业,吃喝住行的项目都还没有被充分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差不多是从05年才开始有意义,全流通、中小板,所以整个证券市场不像美国已经提供给了私人创业者二三十年的上市机会,在中国有一些不错的传统经济项目还没有上市,这变成了不错的投资机会,在海外是看不到的。05年的统计数据,IT业占到60%,到07年掉到42%,前面有一个季度掉到35%,当然这不是表示投到IT的钱少了,而是比例降低,投其他行业的升上来了。从05到07年的投资金额总数增长了三倍,只是比例掉下来,但总量依然很大。

  “在大陆这边创业,就会谈到到底海归比较好,还是土鳖比较好。我想创业团队*是最重要的,大家在投资时,包括你们在做融资时,也需要把你们团队的优势体现出来,就像昨天的DEMO,我就觉得有些没表现好,一般而言,你们为什么创业,是因为你们看到了一个机会,有一个现有业务在那里,但是没做好,你们认为那是一个不错的机会;第二就是怎么把它做好。第三,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不是别人。”

  大概循着这三个思路,就能够把它体现出来,这里就牵涉到“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不是别人,不是另外一个团队。”这里大家都看到了,如家创办当年的酒店,这里已经有五星级、六星级的酒店,一千块、八百块一晚,在这其中,两三百块、干干净净、有好的游泳池的经济酒店这一块可能还是一个空白,大家都看到了,但是怎么去做,其中的经验*不一样,和做招待所*不一样,为什么沈南鹏他们可以来做,团队*是第三点非常重要的因素。

  融资额度不是越高越好

  陈友忠认为,创业的时候融资额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一个项目已经做好了融资准备,这也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需要做一些拿捏,要看看客观条件是不是已经成熟,如果没有成熟,一个CEO花一大堆工夫跟投资者谈,融资不见得成功,本业也没照顾到,最后两头空。对创业者来说,通常需要在一个资源匮乏的状况下看看CEO如何渡过这段状况,*不是在什么都很充裕的情况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还有政策配合,什么都有。经常的状况是在资源匮乏的情形之下,要什么没什么的情形之下公司还能往前走。

  在谈到融资金额问题时,陈友忠表示,对这一问题有两方面看法,正方观点是钱多好办事,多一点钱比较好,储粮过冬。就像中国这些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在寒冬到来之前拿到钱就活下来了,没有问题。但没有上市,拿不到钱的当然就不见了,很多好项目就不见了;反方这里会有两个观点,一是太早稀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也就是说,对创业者来讲,如果你现在认为公司未来两年的发展300万就足够的话,你是不是需要拿500万,拿500万可能会更早稀释。刚才讲了一个例子,8+2=10,拿200万,可是公司1000万的估值稀释掉20%,我认为这200万用来发展公司一两年是足够的,靠这200万,靠着大家的努力,把公司做到一个台阶,到一年半之后我再来做资金募集,那时的估值已经上来了。假设你现在不是拿200万,而是拿了400万,在这个时间点你有1000万的估值做了稀释,等于是稀释了20%,拿了200万,如果第二个200万你放到未来再拿,假设那时候的估值已经跳升,你只要稀释10%,一样可以拿到200万,这就是稀释时间点的拿捏。

  钱多是坏事,也是很容易理解的。陈友忠举了个例子,05年的时候,包括方兴东(博客)办的Web2.0的项目,就拿了很多钱,方兴东提到当时他想要的只有三四百万,但是因为很热,大家都想投,于是冲到了一千万。有了一千万以后想法都不一样了,有很多机会,请了很多人,抓很多机会,扩张业务,公司就会进入一个不是很好的循环,到后来很多东西做不下来,只好关掉,又回归到比较简单的业务内容上来,钱多坏事就是这样的。对身体保健来说,吃七分饱可能比较好,每天都吃十分饱,对身体是不好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